川貝母別名京川貝。主產四川的松潘、紅原、黑水、金川;雲南的德欽、貢山、中甸、維西、洱源;其次甘肅、青海、西藏東部也有分布。今年從主產區運回市場的貨源不足,進入冬季以後價格步步升高,優質松貝價格從9月底的900-1000元/千克升為11月底的1200-1300元/千克,進入11月底松貝轉入銷售快車道,成交趨旺,松貝小統由1300元/千克升為2006年底的1500元/千克,該品種價格升幅之大,是歷年空前的,與常年專營貝類經營戶閒談,得出以下認識粗淺之言,僅供參考。
一、種植髮展緩慢,產量不足。
在
中藥材交易中心二樓上與常年奔走於四川的貝類專營戶王老闆閒聊得知,川貝母80%來自野生於我國西部青藏高原上,多數在3000-5000米的山坡灌木叢下及草叢中。經過多年的採挖貨源越采越少。特別是在四川西部,西藏東部採挖權被少數民族壟斷,漢人拒絕入山採挖。即使收購人員入山也要由當地人帶領才能順利。川貝母是傳統的藥用大宗品種,貨源銳減,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但由於技術上難度也沒有突破,暗紫貝母種子繁殖,栽培4年才能收穫,在西藏卷葉貝母種子繁殖,栽培5-6年才能採挖鑑於生產周期長,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投入高等因素,野生貝母變家種,目前在西部還沒有形成規模,產量有限。
二、隨購隨銷,庫存相當薄弱。
據王老闆介紹: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各路進貨價格起跑線不一致,有的在雲南進貨,有的在四川吸貨,還有的到青海納貨,所以進貨價格有懸殊,市場價格不穩定,升升降降一般為了避免經營風險多採用勤進快出,至於庫存非常有限。
三、價格創新高,刺激採挖量。
川貝母用於虛勞咳嗽,清熱散結久負盛名。今冬奔向綠色通道,市場旺銷,價格幾乎翻番,突破1500元大關,是空前歷年從未所有的。高價的運行,特別是小戶經營者,紛紛向產區求貨,價格上揚信息不翼而飛至產區,產區又無大貨可供,必定刺激產區來年積極採挖。
四、同族貝類貨豐,影響價格上揚。
從浙江東陽反饋回的信息顯示,浙貝母小統貨64-66元/千克,東北靖宇來亳推銷的平貝小統貨在50-60元/千克,雖逢銷售旺季,但市場貨豐價穩,唯有川貝母一枝獨秀。川貝母價格上揚之快,使供貨商(向藥廠公司、飲片廠提供貨源者)一時價格接受不了,有的改換同族品種了,因為商人的利益,賺錢才是硬道理。有的供貨商少進 ,還有一部分供貨商不賺錢一點貨源也不進。
五、川貝母后勢如何。
在眾多的川貝經營者中,斗膽敢壓貨者少之又少,價格高升是歷年沒有的。為了穩紮穩打,步步為贏,多數經銷商積極銷售。還有一個致命抑制價格上揚的因素,就是明年顆粒歸倉,其次貝類品種繁多,浙貝中「獅子抱繡球」、「懷中攬月」佳品混在其中,還有一些其它品種如小山慈姑等品的混入,求購時認真鑑別。無論是稀少動物藥材,還是野生根莖藥材,價格上浮,總是呈波浪勢,直線上升的品種寥如晨星(大量資金介入,人為因素除外)。以上粗淺之言,僅作拋磚引玉。
更多川貝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川貝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