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技術所 孫星
無線城市建設浪潮開始席捲全球,並對其業務應用和商業模式提出新的挑戰。目前,大多數城市選擇將網絡和業務經營委託給有經驗的ISP或運營商,政府配合做好配套設備的工作。
2004年7月,美國費城首次提出建設基於Wi-Fi 802.11b標準的Mesh網絡,也叫「無線費城計劃」。隨後這股無線城市建設浪潮開始席捲全球,截至2006年12月已有400多個城市開始或計劃建設無線寬帶城域網以滿足公共接入、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務的需要,而現在這一數量已經達到600個。這些城市包括美國的華盛頓、紐約、舊金山、洛杉磯、波特蘭、費城、休斯敦、邁阿密、奧蘭多,英國的倫敦,加拿大的安大略,澳大利亞的帕斯,紐西蘭的惠靈頓,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德國的漢堡,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新加坡及中國的香港、台北等。
如今,這股浪潮也開始波及中國大陸,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城市均開始考慮建設類似項目。天津市政府將在濱海新區率先建設無線寬帶覆蓋網絡,在無線城市建設方面「先試先行」。而上海的建設規劃將從嘉定新城開始,主要著眼於市政服務。嘉定新城採用無線寬帶網絡進行新城城區全覆蓋,以無所不在的綜合無線信息網絡平台支撐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應急聯動、公共服務、商務旅遊、生活學習等信息化應用。
無線城市被公認是一個城市提升其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手段。無線寬帶已經逐漸成為城市的基礎設施,成為推動城市信息化、刺激城市經濟發展的有效方式。目前最新發展狀況是無線城市的建設已經開始走向「無線國家」的建設,如新加坡欲在2015年前打造一個全島無線寬帶網絡,印度政府在幾年之內也要在全國推進無線寬帶覆蓋。
無線城市技術逐步成熟
無線城市在技術方面的障礙正在逐步清除。由於Wi-Fi技術覆蓋範圍比較有限,而覆蓋更廣的移動版WiMAX技術尚未成熟,所以Mesh技術開始受到大家關注。相對於Wi-Fi,Wi-FiMesh技術在組網方式、傳輸距離以及移動性上都有很大的改進,它能夠在某一城市地區或大型園區的整個範圍內,實現Wi-Fi的輕鬆擴展與延伸。Mesh部署成本低廉,並且可以平滑過渡到將來的WiMAX網絡。WiMAX解決了長距離無線傳輸,Mesh則是WiMAX的有效補充,可解決最後一公里的覆蓋。從目前的應用情況來看,大多數無線城市項目都採用了Wi-Fi Mesh或WiMAX+Mesh的技術和組網方式。
此外,WiMAX與Wi-Fi的結合正在成為一種趨勢。WiMAX和Wi-Fi結合能形成整個城市的無線寬帶覆蓋,由暖區(Warm Zone)和熱點(Hot Spot)服務整個城市並支持移動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在Intel等設備商的大力推動下,WiMAX+Wi-FiMesh的解決方案已經在美國、英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13個城市或城區得到了應用。此外,在美國一些城市、中國台北和以色列的耶路撒冷等也表示將在一年內在現有的Wi-Fi Mesh網絡上開展WiMAX+Mesh技術來建設無縫覆蓋的寬帶城域網。
新技術催生新應用
無線城市的無線寬帶網絡可以提供的業務主要體現在政府、企業和公眾服務三個領域。
對政府來說,遍布城市的無線寬帶網絡可以為市政府、公共安全部門、交通等城市職能部門提供電子政務、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搶險救災、教育、醫療、社區服務等寬帶網絡接入服務,從而高效快捷地為市民服務。在重大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和處理能力方面,以及在特殊需求方面,無線寬帶網絡更能體現不可替代的優勢。比如公共安全領域,可以在整個市區內安裝監控設備,視頻信息通過無線網絡傳回監控中心,它比有線回傳方式成本低,效率高。
對企業來說,無線寬帶網絡能夠提供給企業高效、低成本、便利的移動商務解決方案的服務,推動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全方位提高企業形象。目前,企業的無線通信系統大都採用傳統的蜂窩電話式無線鏈路,為用戶提供點到點和點到多點傳輸。無線寬帶網絡則不同,它允許網絡用戶共享帶寬,消除了目前單跳網絡的瓶頸,並且能夠實現網絡負載的動態平衡。另外,在無線Mesh網絡中增加或調整AP也比有線AP更容易,配置更靈活,安裝和使用成本更低。對於那些需要經常移動接入點的企業,無線Mesh技術的多跳結構和配置靈活將非常有利於網絡拓撲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對於公眾,無線寬帶網絡的應用為人們之間的溝通提供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人們可以在家裡、娛樂場所、酒店、機場、綠地、會議中心等地,隨時隨地的享受無處不在的網絡接入服務,真正實現數位化生活。
另外,無線寬帶網絡還能夠提供無線定位服務等。隨著無線城市的建設和運營,無線寬帶網絡在商務、旅遊、家庭、學校和醫院等諸多領域,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四類商業模式
無線城市項目主要由政府、企業或非贏利機構分別或合作投資建設。在政府與企業合資建設時,一般由政府提供政策和授權(也可參與投資),並實施監管,企業負責建設和經營。
從經營主體和經營方式來分,無線城市有四類商業模式。
第一,作為市政公用事業。由政府利用市政收入獨立建設、運維網絡,為市民和遊客提供免費或低價服務,收費的前提條件是不以盈利為目的。
第二,企業提供商業服務。企業自己建設無線城市網絡並獨立運營,向個人用戶、企業或市政府收取租金或流量費。
第三,企業免費服務。由企業建設、運營網絡,為普通市民提供免費的帶寬較低的服務,通過廣告支持免費服務。此外也向企業、團體和市政府批髮帶寬較高、服務質量較高的接入服務。
第四,社會開放共享。在這種模式下,公共和私人擁有的分散的網絡,通過共享方式開放給他人,通常是免費為加盟者開放。參與者只要願意共享自己的接入點,就可以獲得接入其他加盟者接入點的權利,通過分散的方式實現無線城市。
事實上,上述幾種模式均有助於實現無線城市的目標。由於政府部門缺乏網絡運維經驗,因此大多數城市選擇將網絡和業務經營委託給有經驗的ISP或運營商,政府配合做好配套設施的工作。
更多無線城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無線城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