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證券行業分析報告 >> 詳解2008中國股市關鍵詞

詳解2008中國股市關鍵詞

2007-12-10 09:10: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07年,CPI頻頻見諸媒體,與普通人的生活突然間聯繫得非常緊密,6.5%不僅僅是一個微小的數字,更是中國經濟過熱的風向標,在2008年,CPI還會這麼快地漲下去嗎?

    2007年,是北京籌辦奧運的決戰之年,全世界都在期待著明年的8月8日,2008也不僅僅是一個符號,它更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當這一切折射到證券市場,股票指數在明年也會如此的不平凡嗎?

    2008年,《勞動合同法》將會實施,我們都為這部新法律重心在於保護勞動者而高興,但是,作為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資者,我們也會擔心這部法律的執行,它真的會讓上市公司成本大增,利潤受到衝擊嗎?

    2008年,新的《企業所得稅法》也將實施,這部在稅率、稅基等方面做到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的法律,讓我們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有著無限的遐想,問題是,兩稅合一,真的對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特大利好嗎?

    2007年,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讓我們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投資機會,而在2008年,這樣的機會還能延續嗎?

    關鍵詞:CPI

    形勢嚴峻2008年將先升後降資源、消費行業可關注

    2007年,肉價、糧價的上漲,讓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這樣一個專業的經濟名詞,變成了普通百姓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嘴裡還可以迸出的日常用語。在「跑贏CPI」的號召下,居民的理財意識和投資熱情空前高漲,新基金常常在發行當日售完,老基金從不間斷地淨申購,使得基金成了今年股市上升的重要推手。問題是:明年CPI還會這麼快地漲下去嗎?在通貨膨脹持續的環境下,又應該如何投資呢?

    中原證券的2008年投資策略認為,首先,隨著農副產品供給增加,供求矛盾得到緩解,前期漲幅過大的食品細分類價格有回落的要求,但受糧食價格的支撐,食品價格有望高位企穩。其次,2007年下半年以來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上漲的累計和慣性效應,經過半年左右的滯後,將在明年上半年顯現對物價的推動作用。再次,資源稅改革如果在2008年推出,「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的徵收方式,無疑又將推動CPI上行。

    總體來看,在成本和需求雙重因素的推動下,2008年仍然存在物價上漲的壓力,但是考慮到2007年所創造的高基數效應,中原證券預計,2008年上半年的物價形勢依然嚴峻,CPI指數將先升後降,全年為3.5%至4%左右。但受到三大經濟體利率政策對我國貨幣政策的牽制,明年央行加息空間有限,幅度大概是27至54個基點。

    2007年國內通貨膨脹的走高往往被解釋為特殊原因的供給不足,疾病的影響,天氣災害等,這樣一來CPI的走高態勢似乎只是經濟局部的特殊現象,尤其是CPI的食品因素推動特徵,使通貨膨脹看起來只是結構性問題。但是國金證券更傾向於認為中國經濟偏快的增長,已經面臨要素供給的限制。只不過這種限制先在一些薄弱環節以特殊形式表現出來。以往工業製成品領域是壓制通脹力量的最後陣地,但從目前PPI構成來看,幾乎各個分類的價格指數都在慢慢往上走,現在一般消費品和耐用消費品的價格都在緩慢回升。上游成本壓力持續增加,下游供求形勢在高端消費和中端消費帶動下好轉,PPI向CPI的傳導關係將會形成,PPI上漲後,可能會加快推動CPI上漲。

    中原證券指出,通貨膨脹下,資源類行業和下游消費類行業相對受益。資源類行業一般具有某種資源壟斷優勢,如自然資源優勢、行政資源優勢、品牌優勢等,這使得相關企業在通脹環境中不但可以轉嫁部分成本,甚至還可以獲得超額收益。這類行業主要包括:有色、煤炭、石化、電力等擁有能源、資源儲備的行業,以及種植業、林業、房地產業、旅遊景點、水電氣等公用事業;而大部分下游消費類行業的市場化競爭相對較為充分,在通脹環境中價格將跟隨上升。因此,部分下遊行業在通脹環境中可能會享受到更大的利潤空間,毛利率明顯上升。主要是指如航空、高端食品飲料、百貨零售等行業。

    關鍵詞:奧運會

    不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轉折點旅遊、零售、傳媒、建築受益

    全世界對於2008年第29屆奧運會都擁有著無限的期待,而對國人,尤其是經歷過2006年開始的這場中國股市盛宴的投資者,除了奧運會本身的精彩之外,更關心的是,奧運會能給中國的經濟,特別是中國的股市帶來什麼?五環和火炬,真的能讓上證指數也變得更高,企業利潤的增速變得更快,上市公司的綜合實力變得更強嗎?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研究部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師龔方雄指出,第29屆奧運會將對中國經濟產生一定影響,但不會成為中國發展的轉折點。有人或許認為,正是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讓韓國經濟起飛的;巴塞隆納也正是因為舉辦了奧運會,才躋身歐洲重要城市的行列,但是龔方雄認為,對於一些經濟規模較小的已開發國家而言,由於需要興建體育設施及公路,而比賽亦將吸引大量的遊客,建築相關投資及當地的零售業將直接從中受惠。但奧運會前的過度投資將導致賽後的投資及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北京是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但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北京對中國GDP的貢獻僅為3.7%。「奧運效應」在北京之外的省份很難體現。即使在北京,這種效應是否非常顯著也還不得而知。也就是說,儘管奧運會將對北京乃至中國的經濟增長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影響程度並不會如許多人預期的那樣大。即便北京在後奧運階段出現經濟衰退,也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很大影響。龔方雄說:「舉辦奧運會乃是中國經濟近年來大幅增長的結果而非成因。」

    無獨有偶,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在其2008年的投資策略中,也提到希臘、西班牙和韓國在奧運會舉辦後或多或少都會呈現經濟增長放緩的現象。同時,更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亞在雪梨奧運會當年的經濟表現並不令人滿意,但次年經濟卻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可見,奧運會在舉辦當年對舉辦國經濟的影響並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

    雖然中金公司不把奧運對中國未來經濟態勢的影響看得那麼重要,但是他們仍然認為旅遊酒店行業、零售批發行業、廣告傳媒文化行業、建築工程行業4個行業將較大程度受益於第29屆奧運會。原因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奧林匹克景氣」的基本特徵。

    北京的酒店業將直接受益於奧運帶來的大量遊客,旅行社和景區將同樣受益,行業景氣度有望在奧運期間得以巨幅提升;奧運會帶來的巨大人流不但促進了旅遊酒店行業的發展,也給零售批發行業帶來契機,中金公司預期第29屆奧運會將給百貨商店,手錶、珠寶等零售帶來更多的驚喜;歷史經驗表明,廣告商加入全球合作夥伴計劃等贊助活動強有力地帶動媒體產業走強,消費者會更願意為奧運相關的內容埋單,從而帶來更大的廣告和訂閱收入,這對於依託強勢媒體經營的上市公司來說無疑是利好。和前幾屆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相比,中國的城市化、工業化進程還在繼續,同時,由於奧運投資占我國投資總額的比例很小,只要不出現大的調控手段,奧運建設期結束後不會出現中國投資增幅放緩,經濟發展放慢的情況。

    而在具體的投資策略上,中金公司認為,奧運籌備期間,投資需求增加,建築行業將受益較大;奧運會舉辦期間,消費需求的增加會使得消費類行業受益;奧運會後期,投資機會在通過奧運會提升了知名度,並把握奧運機會,獲得持續發展的公司上。

    此外,東吳證券認為,2008年,奧運模塊從概念走向現實,分屬於航空、酒店、飲料、食品和傳媒等行業的公司在奧運模塊中投資機會最大。中國國航、首旅股份、燕京啤酒、伊利股份、福成五豐、歌華有線和同方股份等可作為重點配置對象。

    關鍵詞:勞動合同法

    雖提高上市公司用工成本但也會讓企業增加競爭力

    《勞動合同法》,即通常所說的新《勞動法》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因為涉及公司與員工之間的權益分配,這部法律對所有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都會產生影響。又因為這部法律的立法重心在於對勞動者的保護,讓聯想總裁柳傳志直言:「我們看了《勞動合同法》以後還是緊張的。」因此有人擔心上市公司會受到衝擊。然而實際上,這部法律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又會有多大呢?

    會計報表中的「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可視為企業支付給員工的總報酬。據WIND資統計的數據顯示,2006年全部A股公司在冊的員工總數約為701萬人,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總額約為4233億元,即上市公司給每位職工支付的現金平均約為60385元,遠遠高於2006年我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1001元。上市公司普遍效益好是個原因,但還有一個原因不能忽略,那就是上市公司實際用工數可能要遠遠高於在冊職工人數。很多上市公司依然有臨時工等勞動者,尤其在挖掘、建築和輕工製造領域比較普遍。如果事實確實如此的話,在新《勞動法》施行以後,上市公司在冊員工可能會增加許多,支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也將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同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問題也困擾著很多管理者,雖然勞動者因病、因傷不能從事工作,或者因為能力不能勝任工作等等也能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但一位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認為,簽了這個合同,即使可以有解除合同的機會,靈活程度也不如以前。無固定期限合同可能導致公司不能挑選到最適合的人員,這對IT企業或者那些知識更新很快的企業來說是非常大的隱患,有可能使企業失去創新能力。

    但是,也有很多上市公司認為新法律將使它們更有競爭力,新法的有關規章只是把原來用工制度中許多不合理的情況扭轉過來而已,對於那些遵守法律、嚴格在法律框架下實施人力資源管理的企業來說,新法不會對企業造成影響。

    同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春彥在《證券時報》撰文指出,《勞動合同法》對上市公司其實是利大於弊的,擔心上市公司會因為新《勞動法》實施而受到衝擊是多餘的。

    劉教授認為,雖然這部法律中保護勞動者權益的規定增加了上市公司的用工成本,但也可以使上市公司的人事制度趨向穩定,增加了上市公司的透明度,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感,可以吸引投資者。此外,新《勞動法》對新興的勞動形式作出了規定。例如對勞務派遣行業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勞務派遣是一種新興的用工制度,使內部用工制度改為外部用工制度,能夠最大限度降低臨時工輔助工的招聘和管理成本,從而使大量需要臨時工輔助工的上市公司的用工成本顯著降低,明顯有利於這些上市公司的發展。

    長久來看,用工制度的變化能否產生有利的影響,關鍵還在於上市公司自身的調整,能夠正確調整和處理人事制度的上市公司應能夠從中獲益,而採取休克療法等激進手段的上市公司可能會受到一定的損失。

    關鍵詞:兩稅合一一次性提高稅後淨利潤並不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

    除了《勞動合同法》外,新的《企業所得稅法》也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這部法律將改變過去內外資企業稅率差異化的做法,用一部新的法律取代過去的兩部所得稅法律法規,在稅率、稅基等方面做到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新法取消了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內、外資企業法定稅率統一為25%,應納稅所得額的稅前扣除項也將統一。與市場普遍預期新《勞動法》將會提高上市公司人力資源成本相比,市場期待已久的「兩稅合一」,則被很多研究機構稱為明年股市的「特大利好」。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稅率的降低將使明年國內上市公司的業績更加值得期待。據統計顯示,在已經公布2007年年報預測的上市公司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公司業績顯示為預增。

    儘管「兩稅合一」的實施對上市公司整體而言是利好,但對不同行業的利好程度有差異。銀河證券認為,新企業所得稅法明年生效後,上市公司中大部分企業的所得稅稅收負擔將明顯下降,上市公司可預期的稅後利潤和可分配的利潤將顯著提升。毫無疑問,新企業所得稅法對中國股市是一個很大的利好。由於企業所得稅稅率的下調,行業淨利潤將平均增加5%至8%。原來稅負偏高的金融、食品、釀酒、鋼鐵等板塊的公司由於實際稅負高於25%,因此稅負的下降空間較大;而造紙、電力、醫藥生物、紡織服裝、汽車、家電、機械設備、電子元器件等稅負接近或低於25%的行業稅率下調對相關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並不大。

    平安證券認為,目前國內A股市場上市公司實際所得稅稅負的平均水平高於兩稅合併後25%的名義稅率,若不考慮稅收優惠因素影響,內資企業所得稅稅率下降將使企業稅後淨利提高近11.94%。此外,兩稅合併總體上提高了內資企業的競爭力,特別是對於那些和外資企業屬於競爭性關係的內資企業而言,新稅法很明顯地增加了這類企業的盈利率。

    國泰君安則認為,由於交通運輸設備製造行業的合資企業比較多,受合資企業名義稅率提高的影響,上市公司淨利潤上漲的壓力較大,因而新所得稅法的實施對業內上市公司的影響偏負面。

    此外,還有券商報告認為,「兩稅合一」將從明年開始有效降低各家銀行的有效稅率。但由於採用債務法計算所得稅,各家銀行將於今年一次性調整遞延稅款,對今年利潤產生一定影響。2006年年底,除了工行遞延稅項為負債外,其餘上市銀行遞延稅項均為資產,在所得稅率下降情況下,調回遞延資產將減少淨利潤。在上市銀行中,中信銀行最受益於稅率降低,其次是浦發銀行,但是考慮了遞延稅項調整的影響後,工行淨利潤增加比例最大,其有效稅率下降幅度最為明顯。

    同時,由於兩稅合併本身並不影響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也不改變上市公司的增長狀況,有些公司稅後淨利可能因此而獲得一次性提高,但公司的可持續增長仍然取決於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在關注稅制變化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股市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