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化學藥行業分析報告 >> 2007年上半年我國西藥類商品進出口分析

2007年上半年我國西藥類商品進出口分析

2008-01-12 08:09: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自從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之後,中國與各國之間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我國醫藥產業競爭形態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為此,各級政府企業都嘗試通過多種努力和渠道把中國醫藥產品推向國際市場,以緩解國內市場的競爭局勢。
 
    2007年上半年,我國西藥商品(包括西藥原料藥、西成藥、生化藥,下同)進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據海關統計,2007年上半年,我國西藥類商品進出口總額達113.83億美元,同比增長26.68%。其中,出口額為70.02億美元,同比增長23.37%;進口額為43.81億美元,同比增長32.37%。
 
    2007年上半年,我國西藥類商品進出口增幅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6.9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幅比2006年同期下降了1.68個百分點,進口增幅比2006年同期大幅提高了20.72個百分點。
 
    總體上看,2007年上半年,我國西藥類商品對外貿易仍然繼續保持順差,順差額達26.21億美元,但出口增幅已經開始回落,並首次低於進口增幅達9個百分點,而2006年同期出口增幅是大大高於進口增幅,達13.40個百分點。
 
    上半年呈現六大特點
 
    ——國際市場需求穩定增長。
 
    今年上半年,國際市場對我國西藥類商品需求繼續穩定增長,亞洲、歐洲、北美洲占我西藥類商品出口總額約88.31%。除對北美洲出口增幅在11.01%以外,對其他各大洲出口增幅均在20%以上。上半年,我西藥類商品出口到179個國家和地區。美國、印度、日本、德國和荷蘭仍為我西藥類商品出口傳統的前5大貿易夥伴,所占比重達44.69%。在出口金額排名前20位的貿易夥伴中,我國對印尼、泰國、以色列等貿易夥伴的出口增幅均高達40%以上。
 
    ——進口呈高速增長態勢。
 
    今年上半年,我國西藥類商品進口增勢強勁,西成藥和生化藥的進口增幅均在40%以上,其中,胰島素進口增幅達52.20%,抗菌素、激素等藥品進口增幅都在10%以上,人用疫苗進口增幅高達141%。美國、日本、德國、中國台灣和韓國為我西藥類商品進口5大貿易夥伴,所占比重達50.59%,在進口金額排名前20位的貿易夥伴中,從德國、韓國、英國、印尼和挪威進口的增幅均在50%以上。
 
    ——大宗原料藥價格快速上揚。
 
    維生素C的出口價格目前在每公斤9~10美元左右,比2006年每公斤3美元的價格上漲了3倍,而且供貨比較緊張。青黴素工業鹽的出口價格已經由今年1月份的不到9美元/BOU漲到目前的15美元/BOU,與2005年低潮時的6美元/BOU相比,價格翻了近1倍多。大宗原料藥價格上揚的主要原因,一是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部分企業轉產,導致大宗原料藥市場供求趨於平衡,價格回暖;二是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及環保成本等因素提高了市場成本;三是國內不少企業受環保壓力停產、減產,造成了部分產品供應緊張;四是出口退稅率降低的不利要靠提高出口售價消化。
 
    ——西成藥出口增勢強勁。
 
    今年上半年,我國西成藥出口同比增長了38.30%,出口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製藥企業抓住了全球藥品外包生產和外購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的機遇,此外,國內製藥企業積極提升自身研發、生產、管理能力和質量也是重要的原因。
 
    ——成本優勢日益受到威脅。
 
    雖然部分產品的價格比去年有所上升,但有些產品仍沒能改變處在成本線邊緣的局面。實際成本包括基礎工業成本、環保治理成本、資源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都在大幅上升,造成西藥類商品的出口成本優勢日益受到威脅。
 
    ——政策出台引致出口量激增。
 
    在5、6月份,有關出口退稅率大幅下調的傳聞已在企業間廣泛傳播,企業反應強烈,造成6月份出口貨物激增。出口退稅率下調政策公布後,各企業更是紛紛搶先出口,通向各大港口的道路擁擠不堪,運費大幅度上漲了30%~50%。許多原本正常出口的貨物也無法按時裝船,未受降稅影響的西成藥和生化藥也因運費上漲而成本大幅增加。
 
    下半年出口將有所回落
 
    由於6月份的突擊出運,國外客戶囤積了大量貨物,消化退稅率下調的影響大約需要3個月的時間,估計到第四季度出口有可能恢復正常。展望下半年,我國西藥類商品對外貿易總體上仍將繼續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但增幅會有所回落。
 
    西藥原料藥是我國西藥類商品的出口支柱,下半年繼續擴大西藥原料藥的出口是必然的選擇,儘管受出口退稅率大幅下調的影響較大,但我國傳統大宗西藥原料藥維生素類(2936)和抗菌素類(2941)不在本次退稅率下調之列,其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E還保持退稅率在17%。以2006年統計口徑,維生素類出口金額為8.17億美元,抗菌素類出口金額為15.06億美元,合計金額達23.23億美元,占我國西藥原料藥出口金額比重達22%,這些產品仍將保持優勢,在世界範圍內占有相當的份額。
 本次出口退稅率政策調整不涉及西成藥和生化藥。下半年,我國西成藥出口將會繼續抓住全球藥品外包生產和外購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的機遇再創新高,生化藥出口在下半年也將保持快速增長的好勢頭。
 
    同時,一些影響出口增長的因素也不容忽視,人民幣繼續升值和從7月1日開始的大幅度下調出口退稅率,都將會削弱我國西藥類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勞動力成本增加和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煤、電、油、運供應緊張將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和履約能力,貿易保護主義雖不是主流,但貿易摩擦問題日益突出,摩擦的形式日趨多樣化,這些都將增加我國西藥類商品出口當中的不確定因素。
 
    鑑於2006年基數較高和今年6月份大幅下調出口退稅率的影響,2007年全年我國西藥類商品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難度加大。預計2007年全年,我國西藥類商品出口增幅將會回落,但進口增幅將會繼續大幅增長,進出口增幅仍有望保持在15%左右,進出口總額有望超過250億美元。
 
    三大問題影響行業發展
 
    一、出口退稅率大幅調整
 
    1、自6月18日財政部正式公布西藥原料藥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到5%(海關編碼2936類和2941類除外),我們認為,這將嚴重影響我國西藥原料藥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對我國西藥原料藥出口乃至西藥原料藥生產企業的生存將產生巨大影響。
 
    2、西藥原料藥是我國西藥類商品出口的主體。目前,由於原材料漲價和人民幣不斷升值,已經導致醫藥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再加上環保投入的成本,生產企業再消化8%幅度的退稅率調整的困難很大。目前,醫藥行業較好的外貿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在每美元0.2元人民幣左右,出口利潤在1.8%左右,難以承受8%的退稅率調整。
 
    3、目前,我國西藥原料藥出口保持高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成本價格優勢,如果西藥原料藥經營企業因出口退稅率調整而大幅提價,將嚴重損害我國醫藥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使其在與主要對手印度醫藥企業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可能不得不將多年培育起來的國際市場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4、出口退稅政策對出口企業的生存和影響巨大,在出口利潤微薄的情況下,出口退稅率的突然大幅調整,可能會造成一些醫藥出口企業面臨虧損,甚至有可能使相當一部分企業面臨破產,由此導致大量人員失業,從而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目前,許多企業還沒制定出今後的發展對策。
 
    二、124種新增商檢商品問題比較突出
 
    2007年4月30日,國家質檢局、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了《關於對人類食品和動物飼料添加劑及原料產品實施出入境檢驗檢疫的公告》(2007年第70號,以下簡稱《公告》),決定自2007年5月15日起,將124種人類食品和動物飼料添加劑及原料產品列入《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進行監管。
 
    涉及的124個海關稅則號中,僅醫藥產品就有47個,按2006年我國海關統計,年出口額達28.5億美元,產品數量達17.3億公斤。目前,該公告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海關和商檢執行文件不同步;公告涉及品種多、出口數量大,商檢機構力量有限,難以及時檢驗完,影響企業交貨;本次公告發布後很快就開始執行,企業沒有適應時間;每單都要檢驗檢疫,增加了出口企業的人員和費用負擔,影響了我國醫藥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三、不注重出口藥品質量
 
    目前,我國經營西藥類商品出口的企業有8000多家,很多小企業不惜以低價競銷的手段來爭取市場的一席之地,不論是在一般貿易中還是在有關國家政府採購的招投標活動中,相互壓價等不合理的競爭十分嚴重,過度的低價必然造成出口藥品的質量下降。
 
    一些企業為了爭取客戶,在用樣品報價時故意壓低價格,交貨時以次充好,到貨藥品與樣品不一致,許多藥品有效成分含量達不到療效要求,嚴重擾亂了我國藥品出口的秩序,影響了中國藥品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良好信譽,其結果是既損害了國家利益,損害了行業形象,也損害了企業的自身利益。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西藥類熱門資訊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西藥類相關數據

更多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西藥類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