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數碼產品行業分析報告 >> iPhone的中國式生存

iPhone的中國式生存

2008-04-07 15:59: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07年蘋果售出的370萬部iPhone手機中,約40萬部在國內行動網路中運營。

  默認水貨市場的存在,也許正是賈伯斯的睿智所在。

  採訪·撰文=倪燕

  「我們的iPhone是一款革命性的、不可思議的產品,比市場上的其他任何行動電話整整領先了五年。」蘋果公司執行長史蒂夫·賈伯斯說。

  自蘋果公司於2007年6月正式推出iPhone以來,這款將音樂視頻和智慧型手機的通訊功能完美結合的創意產品在歐美市場上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追捧。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也願意為iPhone買單。

  據分析企業In-Stat的調查數據顯示,蘋果在2007年出售370萬部iPhone,共有80到100萬部被解鎖,其中大約有40萬部在國內的行動網路上運行,而非在蘋果運營商合作夥伴的網絡中。這就意味著,如果相關數據屬實,iPhone在全球銷售的手機中,有將近10%的數量進入了中國市場,但截至目前蘋果公司尚未在中國開始銷售iPhone。

  這一數量顯示了中國已成為iPhone除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灰色銷售市場。然而直到現在,iPhone依然未能在中國市場獲得正式身份。蘋果公司與中國移動的談判在利潤分成的關鍵性問題上存在分歧,合作被擱置。

  潛水中國市場

  雖然目前iPhone無法進入中國,但是仍然擋不住蘋果粉絲和崇尚iPhone設計的青年男女的擁躉。「我們編輯部20個人,有5部iPhone」,供職於IT媒體的於亮告訴記者。據悉,去美國參加蘋果用戶大會的16位中國記者中,一共買了29部iPhone。如果不是蘋果美國專賣店限制每張信用卡只能買兩台的話,數量肯定遠遠不止這些。「有些人一倒手就能掙幾百,甚至上千。」

  「櫃檯沒現貨,今天就買嗎?馬上給你去倉庫拿貨,沒拆封的3900元,破解版4000元,換卡後立馬就能打電話、發簡訊。」近日記者走訪了中關村(愛股,行情,資訊)e世界、海龍、鼎好大廈等IT產品大賣場,調查了蘋果iPhone手機的水貨行情,「這兩天太缺貨了,所以漲了好幾百,前段時間最低賣3500元。」店員鄭先生告訴記者。

  據了解,在中關村賣iPhone的銷售點都到統一的倉庫去拿貨,貨源大多來自美國。由於水貨渠道不穩定,供貨時多時少,導致iPhone的價格也時高時低。

  「iPhone什麼時候正式進中國啊?」喜歡在外貿小店淘各種時尚衣服的李小姐對記者抱怨,「很喜歡iPhone的時尚設計,身邊有朋友在村(中關村)里買了水貨,用得還不錯,可是我覺得水貨沒有質量保障,一直想買正版手機。」聽說蘋果今年夏天要在三里屯開直營店,李小姐希望自己能如願以償買到正版iPhone手機,跟李小姐一樣對iPhone情有獨鐘的還有在外企工作的錢進。

  三十歲的錢進在美國NBC(全國廣播電視台)駐中國辦事處負責物流,2007年7月份,他請在美國出差的朋友花399美元買了一部iPhone,「平時上下班都坐地鐵,車上時間不好打發,那時正好也想買一台新手機。買了iPhone後可以聽音樂、看小說,而且不用再買一個iPod」,「照相功能也非常不錯」。

  不過iPhone也有讓他很不滿的地方,比如死機、電話信號不好。「最可氣的是,因為iPhone是觸控螢幕,必須雙手並用,冬天戴著手套用起來特別不方便,只得把手套脫下夾在腋下,為此,我還丟了一雙特別喜歡的手套。」

  麻省理工大學數學系碩士學位畢業的他,一直對IT類的產品很感興趣,閒時自己還倒騰電腦、軟體,「其實破解iPhone很簡單的,從網上下載一個破解軟體,一步一步照做就行了,沒必要錢請人破解,我就幫朋友破解了好幾部呢。」

  他現在不僅喜歡這部手機,而且漸漸喜歡上了幫朋友破解iPhone。

  如今,iPhone手機已經開始向普通用戶滲透,顯而易見的例證就是身邊使用iPhone的人越來越多了。

  歐美模式難複製

  「中國的市場需求這麼大,賈伯斯沒理由對中國不動心」, 「如果不抓住中國,很難想像他在2008年能賣出1000萬部IPhone」,BDA分析師吳芙蓉說。

  根據蘋果公司2008財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作為支柱產品的iPod的表現並不理想,出貨量僅為2210萬部,低於預期的2500萬部。這也使得蘋果公司轉而押寶iPhone。

  賈伯斯曾說,2008年iPhone的銷售目標是1000萬部,2008年底將進入亞洲。可是iPhone進中國的傳聞一直未落實。

  在歐美,運營商們雖然被置於較為尷尬的地位,但是無奈中還得同蘋果合作以吸引更多的新用戶。蘋果和運營商的既有合作模式是這樣的:運營商只是iPhone的話音和數據服務承載商,消費者消費的是承載在運營商網絡上的蘋果的服務,運營商退格為蘋果服務的通路,蘋果甚至還要與運營商分享話音資費。例如,在美國,蘋果與AT&T的合作,據分析師推測,只話音資費這一項,每位iPhone用戶每月為蘋果公司「貢獻」18美元。

  另外,在歐洲,蘋果分別與英國電信商O2、德意志電信無線部門T-mobile和法國電信採取同樣的合作模式。

  據了解,蘋果在與中國移動商討時,要求在未來iPhone用戶所產生的每位用戶平均收入中獲得45%的分成。

  但是目前,作為中國的第一大移動運營商,中移動擁有約3.5億的手機用戶,這一數字已超過了美國的人口總和。中國移動「一手遮天」的壟斷地位使得蘋果失去在歐美時的強勢談判位置,「進中國的傳聞從2007年就開始了,最初跟中國聯通(愛股,行情,資訊)談,今年又跟中國移動談,可是到現在也沒有正式消息,不了了之了。」

  「從目前來看,與運營商分成這條路在中國行不通,「黑莓花了七八年的時間才跟中移動達成合作,蘋果應該做好打長久戰的準備,任重而道遠。」吳芙蓉說。

  吳芙蓉認為,即使跟中移動之間達成合作,中移動也會要求蘋果撤掉iPhone的WIFI(無線上網)模塊,「而沒有WIFI的iPhone跟普通智慧型手機沒有什麼兩樣,憑什麼賣得比別人貴呢?」「卸掉WIFI的iPhone還有多大的競爭力?」

  合作不成,不如開店?

  與運應商合作不成,有沒有可能採取開店的方式讓IPhone進入中國呢?

  據報導,蘋果高級副總裁羅恩·約翰森表示,蘋果商店將於2008年夏在北京開設第一家中國店,計劃店址設在三里屯,日後在廣州、上海也會開店,甚至有傳言說直營店會賣iPhone手機。

  蘋果公關公司趙先生說,現在流傳的都是傳聞而已,並沒有經過蘋果公司的確認,同時他也不願透露更多信息。

  「開直營店?那也不能賣iPhone!」在我國,以前需要信產部頒發手機銷售牌照,廠商才能銷售手機,如今則需要入網許可證,經過檢測才能上市,而蘋果沒有。」長期跟蹤蘋果公司的董經宇說。

  吳芙蓉也表示:「談判沒搞定,一切免談。」

  不過仍有業內人士認為,蘋果要在中國開直營店,一方面表明中國市場的消費能力引起了蘋果公司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也是蘋果在中國銷售策略悄然改變的見證。「開店是蘋果嘗試在中國賣iPhone跨出的第一步」,「光賣iPhone就可以掙不少錢,開店也是iPhone未來在中國生存的方式之一。」

  根據美國iSuppli公司測算,iPhone硬體的總體成本分別是:4GB型號為225.85美元,8GB版本為249.85美元。按399美元的售價,一部iPhone的利潤為150美元,利潤率為37.5%。顯而易見,中國巨大的市場消費能力將為蘋果公司贏得不菲的利潤。

  默認水貨市場

  當輿論都在擔心水貨對蘋果iPhone造成巨大衝擊,並熱切關注iPhone進入亞洲、甚至中國的時間表時,賈伯斯並不以為然,而默認水貨市場。

  當被問到iPhone什麼時候進入中國和印度時,賈伯斯說:「我們已經開始在這些國家做生意了」(指通過解鎖流入亞洲市場的iPhone)。蘋果營運長庫克則表示,蘋果已經從iPhone的硬體上賺到了利潤,他們並不擔心輿論所說的水貨問題。

  以前蘋果零售店的售貨員會提醒購買iPhone的消費者,只有跟AT&T簽訂了兩年合約的用戶購買iPhone才有用,如今消費者已經聽不到這種提醒了,售貨員對非AT&T用戶來買iPhone已經見怪不怪了。

  長期跟蹤蘋果的於亮認為,賈伯斯此刻的這種態度正是他的睿智所在,由於中國移動的壟斷性質,不會同意蘋果的分成要求,在中移動不鬆口的情況下,水貨市場的存在並不妨礙蘋果賺取iPhone手機的利潤。

  由於中國的消費習慣不同於美國,蘋果iTunes下載MP3的模式一度在中國行不通,但是這並不妨礙ipod在中國的熱銷。並且「隨著消費觀念的改變,很多人認識到與其在網上下載一首劣質音效的音樂,不如花錢從itunes上下載一首完整而高音質的歌。」消費者董經宇說。蘋果有可能將這種方式套用在iPhone上,先讓消費者享受到iPhone的好處,等到人們願意為更好的服務付費的時候,再賺運營費。

  對iPhone有點「發憷」

  也許是蘋果認識到光靠精美的設計還不足以更多地占領全球商務市場,所以正逐步開放操作平台,吸引第三方軟體開發商開發適合iPhone的軟體。

  靈敏的觸控螢幕、時尚的外觀、新穎的理念使iPhone贏得了大批擁躉。不過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User Centric的研究結果顯示,與全鍵盤智慧型手機相比,iPhone在文本輸入方面存在缺陷,可能失去一些不得不在時尚和實用之間做出選擇的商務人士。

  「發郵件太慢了,老是輸錯,」從事市場營銷的餘波對記者說。據調查,iPhone的輸入速度和全鍵盤智慧型手機的速度並沒有差異,但輸入的文本錯誤卻要多很多,平均每條信息的錯誤率是5.6個字母,而全鍵盤手機和數字鍵盤手機的錯誤率只有2.1和2.4個。「即使已經用了一個月,iPhone的輸入錯誤率和第一天沒區別。」

  除了手機牌照、技術標準、業務模式等問題是iPhone進入中國市場的阻礙,輸入問題也影響了商務人士的選擇。《InformationWeek》近期針對300名商務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7成的受訪者沒有計劃購買iPhone。

  為了開拓商務市場,蘋果近日發布iPhone軟體開發包,蘋果CEO史蒂夫·賈伯斯希望將iPhone和iPod Touch打造成真正的計算平台。蘋果還為iPhone加入了多項重要的商務功能,包括支持微軟Exchange、日曆和通訊簿,以及監測上網安全的功能。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iPhone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