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其他行業分析報告 >> 高毒農藥將退役 生物農藥迎良機

高毒農藥將退役 生物農藥迎良機

2008-04-16 11:09: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食品安全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此之前國家已經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多次強調。這充分說明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

  事實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要求已經開始從吃得飽向吃得好方向轉變,綠色安全食品已經成為人們最基本的要求。而代表著農藥發展方向的生物農藥將為維護食品安全發揮重要作用。

  10月25日,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組長吳儀在中國農產品生產和出口大省山東視察食品安全工作時強調: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一定要保證食品安全。

  在對食品安全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有關人士提出,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農藥的殘留量,巨毒化學農藥不僅威脅著食品的安全,還對環境和生態平衡構成了巨大的壓力,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在農藥上下功夫,不用農藥不太現實,所以綠色農藥有了巨大的生存空間。

  商業嗅覺靈敏的人其實已經發現了這個巨大的商業機會,坊間傳聞有跨國公司正悄悄在我國進行生物農藥的發展布局。

  高毒化學農藥將退役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價格的關注已轉移到了對食品安全的關注。

  作為食品生產鏈的上端產品,農藥質量對於食品安全的影響至關重要。食品安全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農藥殘留引起的。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總體上良好,但農藥在食用農產品中殘留量大範圍超出國家相應標準的現象並不是不存在。而隨著人們要求的提高和已開發國家對進口食品品質的要求、檢查更加嚴格,解決農藥殘留問題顯得十分重要。

  業內人士指出,高毒化學農藥的使用不僅對食品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而且還對環境造成了傷害。高毒化學農藥在殺滅、抑制病蟲害,保證農作物穩產高產的同時,也會由於不合理使用通過各種途徑危脅到環境的安全。

  據統計,中國傳統化學農藥年均用量達25萬多噸,但利用率只有30%,其餘皆漂移、流失,對土壤、水源、空氣及農副產品造成了污染,致使田間大量害蟲天敵被誤殺,這造成了環境污染,破壞了生態平衡。此外,化學農藥結構單一和使用不當引起的病蟲抗藥性問題也日益普遍和頻繁,導致防治效果大幅度下降。

  我國是化學農藥的生產和使用大國,尤其是近20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數量和勞作習慣的變化,農業產量對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的依賴程度日漸提高。同時,由於環境的變化和化學農藥的連續大量使用,病蟲害對農藥產生了普遍的抗藥性,要想持續保持農作物的穩產、高產就只有加大農藥的使用量和毒性強度,由此形成農業生產的惡性循環。新疆建設兵團病蟲害防治專家郭銀川表示。

  高毒農藥對食品和環境造成的危害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今年年初,農業部強制要求5種高毒農藥(機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和磷胺)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王守聰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質量要求高了,不僅要吃好,而且要吃出健康。高毒農藥所引發的農藥殘留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高毒農藥是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核心和關鍵,不僅影響農產品質量,還直接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影響農民增收。

  高毒農藥在歷史上曾經為農業的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然而事實卻證明高毒農藥也曾經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多起危害人的生命安全和破壞生態平衡事件,所以在恰當的時候退役也許是高毒化學農藥最好的選擇。作為化學農藥的替代產品,選擇性強、效率高、無污染、對人畜無害的綠色生物農藥勢必將肩負重要使命登上歷史舞台。

  生物農藥發展條件成熟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正名介紹,與化學高毒農藥相比,生物農藥有許多發展優勢。首先,化學農藥新藥開發越來越難,篩選化學農藥的機率只有1/20000,而生物農藥的成功率是1/5000。與生物農藥相比,化學農藥的開發周期3倍於生物農藥,開發費用40倍於生物農藥,註冊費則是生物農藥的100倍。這種狀況迫使企業尋求新的發展途徑,用更多的投入來開發生物農藥成為現實。

  其次,生物農藥具有安全、無毒副作用、不污染環境等優點。大力發展生物農藥已成為必然的趨勢。生物農藥是綠色食品生產的重要保證。在我國綠色食品生產標準中已明確規定,AA級綠色食品生產要使用B.t、農抗120、井岡黴素等生物農藥。北京、上海等省市都已制定了無公害生產條例,明確規定蔬菜生產中禁止使用劇毒農藥和部分高毒農藥。在今後幾年,占我國農藥使用量70%左右的5種劇毒化學農藥將會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低毒生物農藥。

  中國農科院有關專家表示,目前生物農藥有大面積推廣的條件,有些產品已經非常成熟,如有害物調控劑、狹義的生物農藥、生物源農藥等。現有的條件表明發展生物農藥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有些企業尚未做好準備

  中國生物農藥的研發始於20世紀50年代初。然而,在實際推廣過程中,生物農藥研發過程卻步履維艱。直到20世紀90年代,生物農藥的市場份額還只有0.5%,如今,這個比例僅增長到1%。有人認為生物農藥藥效反應慢,應用推廣、農民科學使用生物農藥的意識和技能方面的問題制約了生物農藥的發展。

  山東壽光農業局的一位負責人表示:與化學農藥相比,生物農藥見效慢,一般需要7-10天,因為它是通過生物寄生、增殖等生物途徑而起作用。但生物農藥對環境友好安全,不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對生態有保護作用。雖然生物農藥本身的生產成本稍高於化學農藥,但其帶來的效益卻不可估量,可以廣泛用於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產,提高農作物的品質,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另外,隨著食品安全制度的逐步建立和農民使用生物農藥的意識和技能的提高,綠色農產品必將被廣大消費者所認可,農藥殘留量高的食品必將被市場淘汰。該負責人表示。

  生物農藥發展的趨勢已經成為定局。據了解,一些國家的生物農藥已占到農藥產量的5%-10%,生物農藥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面對比較樂觀的發展形勢,國內有些企業卻明顯準備不足,有關專家說:以山東為例,作為國內第二大農藥生產地,山東省共有270多家農藥生產企業,但目前登記生產的生物農藥只有七八種。

  該專家介紹說,目前,在我國200多家生物農藥生產企業中,除B.t、井岡黴素、阿維菌素和植物源農藥苦參鹼的生產企業具有一定規模外,絕大部分生物農藥企業均為小型企業,其中民營中小企業占很大部分。這些企業易受市場衝擊,在農藥市場供大於求形勢下銷售困難。由於缺乏資金和技術人員,加之科研成果轉化率低,致使生物農藥生產規模小,產品品種單一。同時,科研和生產脫節又使產品的生產銷售利潤不能按比例用於產品研究開發,使生物農藥的發展無法進入正常的快速發展軌道。在生物農藥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帶動下,企業如何快速發展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

更多生物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物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