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糧油行業分析報告 >> 麵粉和麵食品質改良劑的發展方向

麵粉和麵食品質改良劑的發展方向

2008-11-14 09:09: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隨著國際上對環境和健康以及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重視,回歸大自然,崇尚綠色消費,己成為一種潮流。因此十多年來,我國食品添加劑行業,提出了大力開發"天然營養多功能性添加劑"的發展方針。至今功能性食品添加劑,已成為各省、市、區廣大企業和科教單位研究開發和選擇課題的重點。國家發改委、國家經貿委和農業部最近聯合發布的全國食品工業"十·五"發展規劃中指出,我國食品添加劑發展的方向,是天然營養多功能且安全可靠。

  國家經貿委也把天然營養功能性的食品添加劑列入"十·五"新產品開發指南。為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和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麵食品質改良,亦應走食品添加劑天然營養多功能的發展道路。當然天然不一定是天然原料提取物,同;還有些生物合成物,進人體內能代謝轉化成營養和能量,這些應稱之謂視同天然物。象麵食品質改良劑中常用的乳化劑和酶製劑,很多乳化劑的原料是脂肪酸、食用有機酸和糖醇或甘油合成;酶製劑本身就是一種蛋白質。這些人體能吸收代謝,不會積累,應該是較安全的食品添加劑。

  在近年新開發的中短鏈脂肪酸酯乳化劑,尚具有調脂降脂功能。在開發性能優良、放心可靠的(指有了殘留也無害甚至有益於健康)麵食品質改良劑,來替代目前尚在使用的化學合成品質改良劑(指殘留物對人體健康不利)方面,國內很多單位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但科技成果如何轉化成商品,還存在不少影響的因素,尚須有一個過程。在這裡,對麵粉和麵食添加劑,如何走功能化的道路,談一些個人看法,請批評指正。

  2.1關於溴酸鉀的問題

  溴酸鉀作為焙烤工業麵包蛋糕粉的品質改良劑,在國外歐美成功應用有幾十年的歷史。作為一種慢速氧化劑,改善麵團結構和流變性,增強筋力和彈性,使焙烤製品獲得滿意的結果。我國也較早地將溴酸鉀作為麵粉品質改良劑,列入GB2760之中,使用衛生標準為0.03g/kg。但規定焙烤後不得有殘留早期認為溴酸鉀在焙烤後會完全分解,但是80年代日本和英國,經長期研究發現,溴酸鉀在焙烤後有殘留物,對動物有致癌毒性。以後,FAO/WHO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於1994年撤消了溴酸鉀在麵粉中使用的ADI值。

  歐共體也在食品添加劑及其編號E名單中,取消了溴酸鉀。我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也於1998~1999年的年會上,專家們提出建議,停止溴酸鉀在麵粉中使用。此後全國各地開展了大量溴酸鉀替代品的研究。主要用料為乳化劑和酶製劑。而且均取得了成效。如中國食品發酵研究所、廣州輕工研究所、山東輕工院、鄭州工程學院、哈爾濱商學院等。河南興泰研發成功的生物酶乳化劑,獲得國家級學者的高度評價。廣州輕工研究所研製的溴酸鉀替代品,在進行麵包雙盲試驗中表明,替代品的麵包品質和口感,優於溴酸鉀的產品。

  現在的問題是每斤產品要比溴酸鉀改良劑增加幾分成本。但為了健康,只要向消費者說明,相信社會能接受的。2000年11月,訪問荷蘭奎斯特跨國公司應用研究中心期間,在麵食研究中試車間,和中心專家交流了對焙烤用酶和乳化劑復配添加劑(溴酸鉀替代品)看法。歐洲已停止使用溴酸鉀。據中心介紹推向市場的溴酸鉀代用新品種及無過氧化苯甲醯品種有:

  麵包的變陳,是由於澱粉的老化。1979年己經發現單甘酯能和直鏈澱粉形成複合物而防止澱粉的老化。而酶製劑的參與能和單甘酯產生共同效應。本產品含有真菌澱粉酶和乳化劑,使用量萬分之一,經5d後測定,其柔軟度、彈性、結構均為優良,而可壓縮度達70%,對照組為20%。由於使用量極少,故對麵食的成本影響極微。

  (2)biobakewaterxl含有增加麵團吸水性的木聚糖酶。水分被吸著因麵粉中所含成份不同而異。

  木聚糖酶的作用在於,使水不溶性半纖維素有控制地降解,形成最適的水溶性戊聚糖;本品為複合酶,使用後麵團增加水分5%,焙烤成的麵包,水分高於l%~2%,在麵包體積相同的情況下,改進了柔軟度。.

  (3)biobakecrumb改進麵團白度的酶製劑。影響白度的因素很多,包括麵粉質量、加工工藝、乳化劑單甘酯或ssl的使用,還有漂白劑。一般lkg麵粉含3mg一胡蘿蔔素,常用過氧化苯甲醯或有酶活的大豆粉。而改用本產品只需2.5/10000,就能獲得較白的麵團,而且麵團結構相當好。

  2.2關於過氧化苯甲醯增白劑

  我國GB2760-1996使用衛生標準規定麵粉中最大使用量為0.06g/kg。當時在全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討論時,就有不同看法。認為麵粉漂白是以次充好,並降低了麵粉營養,不宜提倡。但那時廣東省已在各地廣泛使用。賓館的饅頭白得發亮發光。如果不制定一個最高使用限量標準,將導致危害群眾的健康。因為過氧化苯甲醯會分解成苯甲酸。經過兩次修訂,確定為0.06g/kg。但實際說明,由於市場機制不規範,幾年來增白劑的爛用和超標使用,十分嚴重。國家質檢總局2000年四季度,全國抽樣檢查結果表明,只有40.4%小麥粉增白劑用量,符合0.06g/kg的要求。麵粉工業界一些大企業在2002年天津麵粉行業會議期間,向社會發出不用過氧化苯甲醯增白的聯合呼籲。

  改進麵團白度的因素很多,首先小麥的品種和麵粉質量有關,其次是麵食的加工工藝,均能對麵食的白度產生影響。最後是不用過氧化苯甲醯,而用復配的添加劑,也可改善麵食的白度。如乳化劑單甘酯或硬脂酸醯乳酸鈣、鈉及酶製劑的使用。像興泰的多福多饅頭,又白又好吃,根本不加增白劑。

  過氧化苯甲醯。有一個值得向大家推薦的麵粉品質改良劑,是過氧化鈣。既是麵粉改良劑又是麵粉鈣強化劑。它作為麵粉處理劑起到氧化增筋和漂白的作用,能代替過氧化苯甲醯和溴酸鉀。已列入使用衛生標準。國家規定麵粉最大使用量為0.5g/kg。過氧化鈣CaOz,相對分子量72.08,白色或微黃粉狀,無臭無味,幾乎不溶於水。毒理學試驗LD50小鼠口服大於5g/kg,為無毒物質。聯合國FAO/WHO1994對過氧化鈣ADI值不作限定。

  據湖南省輕工研究所,用過氧化鈣對麵粉品質改良試驗的結果是:較高程度地漂白麵粉,氧化麵筋筋力,提高麵團的彈性持氣性,較大程度地增大和固定麵包的體積。其效果優於過氧化苯甲醯和溴酸鉀,且過氧化鈣單價(12元/kg)低於過氧化苯甲醯和溴酸鉀。據了解,美國麵包商普遍使用過氧化鈣,過氧化鈣質量標準,按FCC級純度為60%。過氧化鈣作麵粉處理劑,其殘留物為鈣,不僅對健康無害,尚能成為鈣元素強化劑留在麵粉中。

更多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面熱門資訊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面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