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生物藥品用於獸醫臨床已有多年,在促進動物生長、提高養殖經濟效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其不合理使用和濫用現象相當嚴重,用法不當易引起中毒等。以上這些不僅給養殖帶來巨大經濟損失,而且間接危害人類健康,我們必須慎重對待這些新問題。
抗微生物藥品分類
抗微生物藥品是指一類能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用於防治動物感染性疾病的藥物。
它們包括磺胺類、苄氨嘧啶類、硝基呋喃類、喹諾酮類、喹惡啉類、硝基咪唑類、抗生素類。抗生素類按抗生作用和抗菌機制可以分成不同類型,如抗生素按抗生範圍可分為:主抗G+(革蘭氏陽性菌)也作用於少數G-(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主抗G-(革蘭氏陰性菌)兼作用於G+(革蘭氏陽性菌)的抗生素、主抗G-(革蘭氏陰性菌)及綠膿桿菌的抗生素、抗支原體的抗生素、廣譜抗生素、抗腫瘤抗生素、抗寄生蟲抗生素。抗生素按抗菌機制可分為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損害細菌胞漿膜的抗生素、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
抗微生物藥品臨床應用中存在問題
1.臨床上使用抗微生物藥品的劑量不足,用法不當,以及濫用抗微生物藥品,特別是長期不合理應用易引起耐藥菌株產生、耐藥基因轉移,導致抗微生物藥品的效應減弱。
2.抗微生物藥品的濫用容易引起內源性感染或二重感染。
抗微生物藥品的使用在抑制致病微生物的同時,也抑殺了畜禽體內的生理性微生物,擾亂了微生物種群之間的相互制約,破壞了微生態平衡,造成機體內某些原籍菌或條件性致病菌的過度繁殖,從而引起二重感染。
3.抗微生物藥品的長期使用可使畜禽的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功能下降,導致動物疾病的發生甚至死亡。
4.抗微生物藥品在畜禽產品中的殘留對公共衛生造成不良影響,直接威脅著人類身體健康與安全。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宣布了在畜牧業生產中禁用的抗微生物藥品。當前,人們已把肉、蛋、奶中抗微生物藥品的殘留與人體先天性缺陷、癌症等問題聯繫在一起,反映了人們對抗微生物藥品的警惕。
開發應用動物專用抗微生物藥品
抗微生物藥品在肉食品中的殘留與耐藥危害成為醫療衛生上的突出性問題。為了克服這些弊端,世界各國都趨向縮小或限制人用抗微生物藥品在動物領域的使用,與此同時,積極開發動物專用藥物品種。
近年已提供使用的動物專用抗微生物藥品,如黃黴素、北里黴素、恩拉黴素、維吉尼黴素、萊特洛黴素、甲碸黴素;抗畜禽寄生蟲專用的越黴素A、潮黴素B、伊維菌素與阿維菌素、馬杜拉黴素、莫能黴素等。某些新型的人用抗微生物藥品,如頭孢菌素類必須禁止移植到獸醫或養殖上應用,應逐步實行不用人畜共用抗微生物藥品作食品動物的飼料添加劑。對此,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可考慮做出相應規定。
實行合理的抗微生物藥品使用原則
1.抗微生物藥品的選擇應緊密結合臨床診斷、致病微生物種類及對動物敏感性。
2.抗微生物藥品的應用必須有足夠的劑量與療程。
總的來說,開始劑量以及急、重病例的劑量應當比較大,症狀已控制或輕症病例的劑量可適當減少,療程要充足。
3.在應用抗微生物藥品治療的過程中除密切注意療效之外,還應注意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肝、腎功能不良引起的反應。
4.症狀好轉或減輕,應堅持用藥,療效不佳或不明顯的應及時修正方案。
5.抗微生物藥品聯合應用,可使療效加強;同一類抗微生物藥品合用也可加強療效,如鏈黴素和多黏菌素合用。
6.防止影響免疫反應及產生配伍禁忌。
7.對擬出口的畜禽及其製品,要特別注意擬出口地國家(地區)的特別限制,擬出口地禁用的抗微生物藥品必須堅決禁用。
更多生物藥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物藥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