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當《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把江門定位為全省先進製造業基地的信息披露後,看到美好前景的眾多江門機械裝備製造企業著實欣喜了一把,但隨後兩年恰逢國際金融危機帶來了一系列衝擊,一些企業遲遲未能參與到本地已有的機電產業配套中去,加之江門為爭得LED產業先機而採取系列令人羨慕的大手筆舉措,一種貌似被冷落的感覺在一些機械裝備企業間蔓延。日前,在一場由市科協組織的江門機械裝備業創新與發展研討會上,一些本地機械裝備企業表達了他們的喜悅、憂慮與期盼。
喜
「訂單多得做不過來」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江門外向型企業大多遇到訂單減少的困境,機械裝備企業未能倖免,但危機也為帶來機遇。
眾所周知,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中小企業遭遇融資難、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市場萎縮等問題,生存狀態大受影響。而江門的機械裝備製造業又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可謂是一幫突遭飛來橫禍的難兄難弟。但如今已步入後危機時代,難兄難弟們卻挺了過來,而且坐到一起來商討自身的出路。
一家機械裝備業下游的企業用自身的經歷來詮釋機械裝備製造業在後危機時代具有廣闊前景的論調。位於新會的廣東寶力電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外向型專業開發、生產和出口家用電器的中外合資企業,每年向世界各地提供2億多元的裝飾吊扇、電機、吸塵器等各種新產品,備受行內矚目。
但就是這樣一家較有來頭的企業,也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遭遇了多重「伏擊」。該公司副總經理林文康說,金融危機後,企業訂單下降,工人走了,而最近美國市場回暖,訂單量大幅增加,但走掉的工人卻難請回來,即使能請到,勞動力成本卻已非當初所能比,於是就產生了令他眼巴巴看著肥肉卻干著急的事情。
最近,該公司接到沃爾瑪的訂單,要一百萬台產品,要接就兩個月內交貨,要麼就別接,而這時卻請不到足夠的工人,咋辦?「我首先想到更新設備,用自動化設備來代替人,最近都在到處跑找設備,比如說電機的自動下線設備、自動加工設備、風扇的自動焊接設備......最近單獨為更新設備就花了200多萬元。」林文康的意思很明確:勞動力成本大漲,許多企業都在尋求更新設備以實現自動化,因此機械裝備製造業的前景大得驚人。
成立於1998年的江門佳鐵自動化有限公司,是江門一家以開發、研製、生產和銷售高速數控雕刻機、雕銑機等系列產品的高新科技企業,作為實打實的機械裝備製造企業,經歷了十餘年的市場檢驗,對於機械裝備製造業的前景如何?企業負責人頗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感受。
該公司總工程師陳完年說,佳鐵在十年前只有十幾人,當時一年生產20台,一個月平均做一兩台,而現在企業有500多人,一年生產500多台,產量規模可以排到全國第二。他認為,機械裝備製造這個行業前景廣闊,特別是這幾年市場需求非常旺盛,公司現在產量每年翻一番,訂單多得做不過來。
「一個總的感覺是,早幾年是我們企業辛苦跑市場,求別人買我們的貨,現在是人家來找我們,逼著我們做機器。」陳完年頗為得意。
憂
未能融入本地產業鏈
縱然有如此美好前景,但江門一些機械裝備製造業企業目前依然面臨著一些煩惱,比如難以真正融入摩托車產業鏈等。於是在當天的研討會上,一場關於江門機械裝備業走向的爭論開始了......
正忙於更新自動化設備的林文康說,公司要購買200多萬元的設備,大部分要到佛山、東莞、深圳去買,至於江門地區,要麼是對機械裝備製造的企業了解不多,要麼是這類企業的產品技術含量不高,本地機械裝備製造企業賺不上這個錢。
「我們需要的設備也不一定非得是高新設備,當然,能夠技術含量更高更好,但總覺得江門的這類企業能夠形成規模的太少。」林文康言語中透露出無奈和惋惜。
摩托車企業碩普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春則說,企業有四台設備遭雷擊,但由於全部從外地購進,設備必須送到位於北京的西門子公司,時間耗得越久損失就越大。「如果江門有這麼一家有實力的機械設備製造企業,可成為西門子在這裡的一個點,那就好了。」李建春對現狀同樣感到無奈。
有類似經歷的還有位於蓬江區棠下鎮的摩托車企業江門華日集團有限公司。「摩托車產業是江門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我們在江門幾乎找不到這方面的製造設備。」該公司副總尤志軍幾乎是以一種抱怨的語氣說,「不要說發動機了,就是一般的裝配流水線的壓胎機都要到江門以外的地方去買。」
尤志軍認為江門的摩托車產業,主機廠比較多,但零部件的發展還有待挖掘。他羅列了一組自己總結的數據:車架焊接、方向盤製造只有兩三家,離合器就潮連街有一家,發動機更沒有了……
作為本地裝備製造企業的佳鐵對此並不以為然,該公司總工程師陳完年說,不是本地企業沒有生產能力,也不是技術有多差勁,而是本地摩托車企業不買。「也許是名氣不夠大,人家看不上我們吧,五年前,我們去大長江集團推銷我們的產品,希望參與到摩托車產業鏈中,結果被告知,國產貨都……」他打了一個拇指向下的手勢,然後沉默了。
片刻之後,他接著說:「當時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出品質精良的機械設備,為自己爭一口氣,雖然我們和日韓、台灣的機械設備有差距,但我們的很多技術差距已經在縮小,甚至持平了。」
這註定是一場充滿爭論的研討會,大長江集團相關負責人彭千祝立即表明態度,他說話音量雖低,卻字字問得有力:「一個大公司,按照去年的產量,一天生產一萬台,你那設備要是出了問題停一分鐘,誰負責?」
現場瞬間陷入了一種尷尬的氛圍。
盼
政府加大產業扶持力度
無論是佳鐵略帶忿忿的自嘲,還是大長江的憂慮,都昭示了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現狀:本地現有機電工業尤其是支柱產業摩托車更多是堅定地對外地的機械設備實行「拿來主義」,而問題的關鍵在於:本地機械裝備企業在品質、規模上未被本地機電產業認同,於是關於政府應加大對本地機械裝備製造產業的扶持的話題,成為當天研討會的另一個焦點。
該話題的討論源於市政府近兩年對LED產業的大力扶持,尤其是針對LED企業每購買一台晶片生產機(MOCVD)可獲1000萬元補貼的優惠政策,讓很多本地機械裝備製造企業十分艷羨。
現場有聲音認為,政府的扶持還可以體現在其他方面,比如寬鬆的金融政策、加大對機電專業人才的培育和引進,以及信息平台的建立。
碩普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春說,為什麼我們去買別人的而不買你的?除了產品質量、信息溝通外,這裡面其實還有一個融資問題,政府應該在其中扮演起重要角色。他舉例說,在和深圳企業的交易中,深圳的銀行給予雙方很大的支持,當地政府制定了寬鬆的金融政策,比如新增一些抵押項目,可以分期付款,這就盤活了資金流。他因此呼籲政府出台相關政策,以鼓勵本地機電企業和本地機械裝備企業之間加強合作。
江門機械設備(軸承)有限公司副總禹德偉附和了這一提議,他說,浙江、江蘇的機械裝備製造業非常發達,當地的金融業起到了關鍵作用。「中小企業相對銀行來說畢竟是小客戶,風險是重要考量,且沒有那麼多人力去服務,因此在銀行和企業之間成立了一種金融公司,先由金融公司去銀行借錢,再借給企業,工廠和設備都可抵押,和企業簽了合同後,金融公司去付款,能夠讓中小企業在資金上壓力沒那麼大,實現借錢生蛋。」
另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信息溝通。研討會現場,有企業提出不清楚江門究竟有多少機械裝備製造企業可成為自己的供應商或客戶,甚至有的到天津、東北買了產品後,發現這種產品在江門也有賣的烏龍,白走許多冤枉路。「機械裝備製造企業特別需要政府政策資源,更需要人才和信息資源,特別希望有一個權威平台,幫我們實現尋找人才、接觸新技術等問題。」江門市亞泰自動化拋光科技公司董事長鄭建勇說。
江門市瑞榮泵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榮則更希望回到勞動力這個關鍵因素上,「我們江門大概一百多間廠,但是華南地區的學校卻很少有機電專業,我們很缺機械方面的人才,希望學校和政府多溝通一下,幫企業解決勞動力問題。」
研討會進行了兩個多小時,既有爭論擺上檯面,也有好的建議應運而生,總體上,江門機械裝備製造業已經看到了行業前景,也在努力地突破著自我。「LED產業已經掀起了第一波高潮,市政府在推新材料,我認為,對我們這些中小企業來說,是為先進位造業盡一份力的時候。」碩普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春的話意味深長。希望這不僅僅是一個願望。
更多機械裝備製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械裝備製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