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醫藥其它行業分析報告 >> 青黴素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及分析

青黴素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及分析

2010-11-18 13:46: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將青黴素類全日量一次性滴入

    青黴素類藥靜滴血藥濃度達峰很快,青黴素為0.5小時,而消除半衰期為0.65~0.70小時,經過3~4小時約90%已排泄,6小時血藥濃度已低於MIC(最低抑菌濃度)。而細菌受到青黴素衝擊後再生長只需3~4小時,若1次/日靜滴,則細菌有>12小時不接觸藥物,從而繼續繁殖,而繁殖的細菌到下一次藥物達峰時又不易被殺滅,致使青黴素不能發揮其應有的療效。

    應嚴格按藥典規定,青黴素靜滴160萬~400萬U,2~4次/日,使其充分發揮繁殖

    期殺菌優勢,得到最好的療效,同時避免一次性大劑量給藥帶來的不良反應。

    青黴素類用葡萄糖作溶媒

    葡萄糖對青黴素的6-內醯胺鍵具有催化分解作用,故一般用0.9%氯化鈉注射液

    作溶媒。葡萄糖溶液偏酸性增加青黴素鈉的水解,濃度愈高愈不穩定,如屬必需則應在短時間內滴完。

    青黴素類與紅黴素聯用

    青黴素類為繁殖期殺菌藥,而紅霉為快速抑菌藥,兩者合用時,青黴素的殺菌作用大大減弱,臨床考慮細菌、支原體感染時,可先用青黴素,待其起效後再加用紅黴素。

    青黴素鈉與碳酸氫鈉合用

    青黴素鈉(或鉀鹽)在水溶液pH6~6.5時最穩定,若pH<5或pH>8時極易分解。因青黴素為6-氨基青黴素酸的衍生物,6-氨基青黴素酸系由6-內醯胺與四氫噻唑兩環組成,極易被酸、鹼所分解而失去活性。

    雖然青黴素類抗生素具有療效佳、不良反應小等優點,但如不合理應用仍會導致抗菌藥物療效的降低,耐藥菌的產生等,故臨床應科學正確地運用以保證療效,避免不良反應。

    青黴素類藥物靜滴時的輸注速度

    青黴素類藥物靜滴時速度過快使機體難以適應,單位時間內進入體內過多藥物會引起腦、手等不良反應。過慢又會使其水解和發生聚合,只要有0.1%的四聚物形成,就足以引發過敏反應。水解又使青黴素療效下降,所以最好將一次劑量的青黴素溶在100ml0.9%氯化鈉注射用溶媒中。於0.5~1小時內滴完,並嚴格遵照現配現用的原則,絕不可久置再用。

    不可與維生素C混合靜滴

    因為維生素C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使青黴素分解破壞,且維生素C注射液中的每一種成分,都能影響氨基青黴素的穩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

    不可與含醇的藥物合用

    如氫化可的松、氯黴素等均以乙醇為溶媒,乙醇能加速6-內醚胺環水解,而使青黴素降效。

    不可與下列藥物混合

    青黴素與酚妥拉明、去甲腎上腺素、阿托品、撲爾敏、輔酶A、細胞色素C、維生素B6、催產素、利血平、苯妥英鈉、氯丙嗪、異丙嗪等藥混合後,可發生沉澱、混濁或變色,應禁忌混合靜滴。

     抗生素更換頻繁

    過於頻繁調換抗生素使各種抗生素維持有效血藥濃度時間過短,低於有效血藥濃度的時間過長,一般藥物,欲達有效濃度需4~5個半衰期,相對穩定於一定水平,才能發揮療效,抗感染藥物更應注意血藥濃度,按一般持續恆速靜滴。如果調換頻繁,藥物無法達有效血藥濃度,反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