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多晶矽產能和產量有望分別超過8萬噸和4萬噸。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多晶矽現貨市場的價格高於國際市場。
目前,國際多晶矽企業主要以傳統的7大企業為主(Hemlock、Wacker、REC、MEMC、德山、三菱、住友),在2008年之前他們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2008年之後,韓國OCI公司異軍突起,產能急劇擴大,目前已達到17000噸。據根據目前統計的數據,2010年~2012年國外的多晶矽產能已分別達到12萬噸、15.4萬噸和15.9萬噸。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升溫,這些多晶矽企業憑藉技術和資金優勢,也在加快布局,並紛紛宣稱要擴大產能。預計2012年之後,這些國際大廠的產能將重攀新高。
2005年以後,國內外光伏市場迅猛發展,對多晶矽的需求迅速增長,在國外技術層層封鎖的情況下,以民營資本為主的國內企業毅然投資,開工建廠,通過自主研發、系統集成創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等方式,在短短3~5年內基本掌握了高純多晶矽材料的生產技術,使我國多晶矽產業規模迅速擴大。
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我國多晶矽的產能分別達到1093噸、4685噸和20357噸,今年產能和產量有望分別超過8萬噸和4萬噸。多晶矽項目投產期約為2年,而從2009年下半年至今,多晶矽項目受制於國務院38號文,新建/擴建的項目較少,預計2011年~2012年,我國多晶矽產能變化不大。
海關數據顯示,我國1~9月的多晶矽進口量幾乎持平,除了2月份略低外,其他月份均在3000噸以上,特別是9月份多晶矽進口量達到4757噸,同比增長90.1%,環比增長26.3%。1~9月累計進口31503噸。依此速度,今年我國多晶矽進口量將達到4萬噸。另據海關數據,1~9月我國從美國總進口多晶矽11655噸,占到了進口總量的36.9%。從德國累計進口7680噸,占到了進口總量的24.3%。排在第3位的為韓國,累計數量為7457噸,從日本進口約為2500噸。另外,我國9月份多晶矽出口量為130噸,1~9月累計出口1667噸。
受益於光伏產業的迅猛發展,國際多晶矽價格自2005年以來,連續飆升,最高升到2008年的500美元/千克,但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多晶矽市場價格不斷下降,一直跌至2010年4月的40美元/千克。不過隨著經濟回暖和光伏組件價格的下降,全球光伏裝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預計2010年全球裝機規模在15GW左右,這也擴大了多晶矽的需求,價格隨之逐步上漲。Pvsights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10月份國際多晶現貨價格在60~80美元/千克之間,長期訂單價格為55~60美元/千克。
自今年6月份開始,我國多晶矽價格呈現上漲勢頭,特別是多晶矽現貨市場,價格一度暴漲至70萬元/噸(100美元/千克)以上,而在10月份,國內多晶矽價格沒有延續之前的上漲態勢,價格出現小幅下滑,國內報價從9月最高的約77萬元/噸下降到72萬元/噸,部分現貨成交價降至60萬元/噸。但長單價格卻變化不大,我國保利協鑫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2010年該公司前三季度及第三季度售出的多晶矽分別為50.6美元/千克以及51.7美元/千克。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多晶矽現貨市場的價格高於國際市場。
市場需求
·從我國多晶矽進口來源看,美、德、韓3國進口額占到總進口額的85%。
·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和光伏市場的持續升溫,市場對太陽能電池的需求持續增強。
今年1~9月,我國進口多晶矽多達31503噸,但缺口仍在50%左右,這主要是由於我國光伏產業發展速度過快和多晶矽生產技術與國外仍有差距造成的。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我國多晶矽供需矛盾有待緩解。作為晶矽電池原材料的多晶矽,初期投資大(1000噸需7億元)、建設周期長(2年)、技術門檻高,發展步伐較難跟上晶矽電池製造業。我國已經將光伏產業列為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多晶矽依賴進口的局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其次,我國多晶矽企業生產技術有待突破。我國多晶矽企業生產技術與國外主要競爭對手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多數企業生產成本在40美元/千克以上,而國外的先進廠家生產成本已低於30美元/千克,另外我國多數多晶矽企業投產規模不大,投產時間不長,產品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從多晶矽市場價格看,我國多晶矽價格比國際市場高,事實上進口多晶矽價格確實是低於國產產品,晶矽電池製造商對多晶矽材料廠家的選擇可想而知。
最後,國外多晶矽企業大幅擴產。從我國多晶矽進口來源看,從美、德、韓3國進口額占到總進口額的85%,這些國家的主要多晶矽企業也在紛紛擴產,如韓國OCI公司計劃在2010年~2020年間投資84億美元,將其產能從目前的3.5萬噸/年增加到11萬噸/年以上。(事實上OCI公司今年對我國出口占其產量的60%以上),美國Hemlock、德國瓦克公司等也在大規模擴大產能。光伏企業為了確保上游多晶矽供給穩定,一般選擇長期訂單購買多晶矽,因此國外企業在多晶矽的產量、質量、價格等方面占有較大優勢,將對我國多晶矽產業造成一定衝擊。
近段時間以來,多晶矽市場的價格出現暴漲,從2010年4月的40美元/千克上漲到9月的80美元/千克,多晶矽價格的上漲主要源於如下因素:
一是國際金融危機後經濟不斷回暖,多晶矽市場逐步恢復。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和光伏市場的持續升溫,市場對太陽能電池的需求持續增強,特別是作為全球最大光伏市場的德國從今年7月開始下調光伏補貼,很多系統集成商紛紛趕在補貼下調前完成系統安裝,導致其光伏市場提前釋放。據統計,德國2010年前8個月的裝機量已達到4.8GW,占同期全球裝機容量的48%,多晶矽市場得到進一步恢復。
二是光伏企業紛紛擴產,多晶矽需求不斷增大。一方面基於良好的市場預期,光伏市場的投資不斷增加,我國多家光伏企業大規模擴產,新增的產能大部分為晶矽電池,這將加大光伏市場對多晶矽原材料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由於國內外多晶矽生產廠家的大部分產品銷售是通過與下游廠商簽訂長期供貨合同來實現的,全球主要多晶矽廠商的產能已經排滿,如德國瓦克的多晶矽訂單已經排到2012年,使得流入現貨市場的多晶矽供給量變小,導致供需關係發生變化而造成價格上漲。
三是電力優惠價格取消,多晶矽生產成本上漲。國家發改委於今年出台了《關於清理對高耗能企業優惠電價等問題的通知》,於2010年6月1日開始,對我國多晶矽企業享受的優惠電價政策予以制止。而在我國的多晶矽生產中,平均綜合電耗約為160~200度/千克,電價成本占據其總成本的比例超過30%,個別落後多晶矽企業,其電價成本占比甚至高達40%。多晶矽優惠電價政策的取消,將導致多晶矽生產成本上漲,這也是我國多晶矽價格上漲的因素之一。
發展策略
·只有通過大企業對技術和生產的持續投入,才能在國際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
·主管部門應鼓勵生產成本高、競爭力強的企業兼併改造效益不佳、生產存在問題的多晶矽企業。
第一,鼓勵成本低、競爭力強的多晶矽企業壯大發展規模。多晶矽產業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門檻較高,從國外多晶矽行業的發展經驗看,大企業在產業發展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只有通過大企業對技術和生產的持續投入,才能在國際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鼓勵我國生產成本低、競爭力強的多晶矽企業依靠技術進步、優化存量、擴大發展規模,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產業競爭。
第二,鼓勵多晶矽項目在西部資源和能源豐富地區落地。多晶矽生產提純的能耗較高,目前電力成本占據了多晶矽成本的30%~40%。我國西部地區石英儲量大,能源和資源豐富,電力成本較低,非常適合發展多晶矽產業,實現能源的就地轉換,提高能源產品的附加值。在新疆等西部地區發展多晶矽產業,也是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有利於獲得政府部門的差異化政策支持。
第三,鼓勵多晶矽企業兼併重組。多晶矽行業的發展已經有50年的歷史,但長期以來,國際市場中多晶矽主要由7大廠家供應。而目前我國已投產的多晶矽企業在40家以上,一些企業存在能耗高、排放量大等問題。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整合現有的多晶矽資源,實行集約化開發經營。鼓勵生產成本高、競爭力強的企業兼併改造效益不佳、生產存在問題的多晶矽企業。
第四,儘快出台多晶矽准入條件。自國務院出台了38號文《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以來,多晶矽項目的技改、新建、改/擴建等審批變得十分嚴格。光伏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亟待通過出台多晶矽准入條件,明確多晶矽行業新准入標準,引導技術水平先進、生產能耗低的多晶矽項目落地,增強投資者信心,確保我國光伏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我國多晶矽產業起步於2005年,在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行業內的整合是不可避免的,一些產品質量和生產成本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勢必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價格走勢
·隨著主要多晶矽廠家產能的陸續釋放,多晶矽價格將逐漸趨向合理的水平。
·需要政府對多晶矽行業適當引導,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布局,提高我國多晶矽產品競爭力。
多晶矽價格的上漲將是局部現象,不具備可持續性,隨著世界主要多晶矽廠家,特別是我國多晶矽企業產能的陸續釋放,多晶矽價格將逐漸趨向合理的水平。
首先,2011年多晶矽將供過於求。一方面,世界主要光伏國家光伏補貼陸續下調,各大研究機構對2011年光伏裝機市場預測普遍持悲觀態度,特別是2011年第一季度,與2010年的相比將會嚴重下滑。據歐洲光伏工業協會預計,2011年多晶矽產能為15GW,80%為晶矽電池,以1W晶矽電池消耗10克多晶矽算,需求在12萬噸左右。另一方面,多晶矽企業產能陸續釋放,2011年產能將達到25萬噸。供需失衡明顯,未來一段時間多晶矽價格上漲動力不足。
其次,價格下調是市場發展的需要。自今年始,歐洲主要光伏國家如德國、義大利、捷克和法國等光伏補貼逐步下調,為了保證裝機容量的持續增長,就必降低光伏安裝成本以抵消光伏補貼下降給系統集成商帶來的損失。據專家測算,在8%的保有內部收益率下,電池組件價格需從目前的1.9美元/瓦下降到1.5美元/瓦,這也就需要作為電池組件原材料的多晶矽價格做相應的下降。
最後,產能陸續釋放。我國主要多晶矽企業產能將在2010年年底集中釋放,如保利協鑫,今年產量預計將達到1.6萬噸,而上半年才7千噸左右;賽維LDK的二期產能也將於下半年得到釋放,屆時多晶矽供應量增大。而光伏企業的用矽主要是與多晶矽企業通過長期協議採購,採購價格更新頻率較低,因此在目前多晶矽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這些企業不大可能通過現貨市場來採購多晶矽,其他一些太陽能電池企業也已在多晶矽價格上漲初期增加多晶矽的庫存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部分企業對多晶矽的需求量也不會太大。而市場供給充裕的情況下,多晶矽價格上漲的勢頭也將逐漸放緩甚至回落。
近期國產多晶矽價格比進口價格高。國產多晶矽價格比進口為高,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因素造成的。
其一,國外大廠多晶矽生產成本比國內企業低。一是生產技術水平高,綜合能耗較低,副產物循環利用率較高,有些企業真正實現了閉環生產,物料的綜合利用率明顯比國內多晶矽企業高。二是國外主要多晶矽廠家電力成本低,如Hemlock、Wacker等公司擁有自備電廠,電力成本較低。三是原材料成本低,國外多家多晶矽企業本身就在化工集團內部或擁有自己的化工廠,化工材料來源豐富、價格低廉。
其二,國外大廠銷售主要以長期訂單為主。目前,國際主要多晶矽廠家出於長期戰略合作的需要,主要以長期訂單為主。一是國外多晶矽企業產量較高,長期訂單有利於量產調度,降低庫存壓力。二是歐美國家電池片製造廠由於製造成本高,紛紛將製造業務向亞洲地區遷移或以代工方式生產,使本國對多晶矽現貨市場需求下降。三是電池製造企業產能規模不斷擴大,急需通過長期訂單穩定來料供應。而我國有些多晶矽企業由於投產不久,產量規模不大,以現貨居多,價格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而長期訂單則多是定期更新,在目前多晶矽市場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長期訂單的低價優勢較為明顯。
在目前電池/組件大量依賴出口的情況下,我國將無法提高對進口多晶矽的關稅以平抑價差,因此需要政府對多晶矽行業適當引導,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布局,提高我國多晶矽產品競爭力。
製造工藝
·目前好的物理法多晶矽企業能達到5N,能達到6N的公司極少。
·採用矽烷法的企業還需其相配套的產業如容器製備、儲藏、運輸等協同發展。
目前,我國投產的多晶矽企業絕大多數以改良西門子法為主,由於其能耗和排放問題,國家一直鼓勵企業採用新型多晶矽生產技術,但目前形勢尚不容樂觀。
一是物理法產業化尚待突破。物理法由於投資小、排放少、能耗低等特點,在2007年~2008年多晶矽價格飛漲時期,投資者紛至沓來,但截至目前,真正採用物理法投入生產的多晶矽企業依然不多。有一些企業宣稱使用物理法生產的多晶矽製備的電池已經併網發電,但多數屬於自產自用,市場上流通的產品較少。多晶矽雜質的物理屬性決定了物理法不能獲得較高純度的多晶矽,理論上雖能達到6~7N,但現實中要達到這一目標難度較大。目前好的物理法多晶矽企業能達到5N,能達到6N的公司極少。批量生產時存在重複性低、均勻性差,製作的太陽能電池衰減嚴重等問題,有待物理法多晶矽企業進一步突破,同時也寄望電池企業「因菜下料」,實現電池工藝的突破,以進一步細分光伏市場。
二是矽烷法剛起步。採用矽烷法生產多晶矽關鍵在於矽烷的製備,矽烷作為生產多晶矽、非晶矽薄膜電池、集成電路等必不可少的特種氣體,一直都被美日等已開發國家所壟斷,我國曾於2008年遭遇了類似於多晶矽價格暴漲的窘境。最近兩年矽烷製備技術國產化速度加快,我國六九矽業、浙江中寧等公司採用的矽烷法生產多晶矽也相繼宣布試產成功。由於矽烷具有易燃、易爆、刺激性強等特點,將給安全和環保帶來一定挑戰。有些採用矽烷法的企業就曾因為發生氣體泄漏等環保問題,屢遭周圍居民投訴。因此除了掌握矽烷的生產技術外,還需其相配套的產業如容器製備、儲藏、運輸等協同發展。
更多太陽能級多晶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太陽能級多晶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