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的種種跡象來看,多媒體2.1音箱無疑面臨著一個「拐點」,其實這個「拐點」早在2年前就有體現:獨立功放2.1音箱的全面沒落就預示著2.1音箱「家電化」這條路子在一定程度上遇到了瓶頸,時至今日,2.1音箱不可避免的已經陷入了某種僵局裡,說其「窮途末路」可能有點危言聳聽,但偏低的利潤率、持續下滑的銷量(受DIY行業萎縮影響)、較少的轉型機會、都將使以此類產品為主業的音箱品牌在2011年大傷腦筋。
讓我們先來看看各大主流廠商2010年的2.1新品,漫步者今年幾乎沒有主推的2.1新品(有款可以插卡的R206MP3版);麥博則是推出了一批2.1音箱,這其中包括了可以插卡讀取MP3的2.1系列(M700U、FC530U)、傳統老型號的最新版(FC361 10版、FC360 10版等),傳統老型號的「無線版」(FC361W);三諾推出了iFi-725II和小型桌面2.1 V-10U;奮達則主打大口徑低音炮的A系列(A551等)。
從這些新品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廠家對2.1音箱的態度就是簡單的跟進,就是在原有型號的基礎上稍作改良,換個型號重新包裝上市;只有少數廠家還在為2.1音箱的轉型而努力,如「無線化」、「家電化」等。
以下讓我們通過幾款產品來分析一些今年在2.1音箱領域出現的幾種趨勢:
變相的「縮水」 USB 2.1音箱
唯歌電子於2010年8月份推出了一款型號為U300的2.1音箱,單看外觀,和普通2.1音箱沒什麼區別,其「玄機」在於供電部分,普通2.1音箱都是220v市電供電,這款U300則是採用電腦的USB接口供電(DC 5V)。
眾所周知,USB接口的理論電壓為5V,最大電流500mA,在筆記本便攜音箱和一些小功率的微型書架箱上多採用USB接口供電,但傳統2.1由於低音單元口徑大,功放晶片需要更大的電源供給,USB提供的電力會明顯力不從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唯歌U300採用了數字(D類)功放,相比傳統AB類放大的2.1音箱,放大效率有一定的提升(官方標稱在90%)。
雖然廠家號稱USB供電2.1有諸多便利之處,但,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設計歸根結底是為了降低2.1音箱的成本,通過USB供電連普通2.1音箱常見的開關電源都省卻了,這其實是一種縮水,結合目前的行業環境,我們可以理解這種舉動,但廠家把這種「縮水」當作一種設計噱頭來炒作就實在是有點黔驢技窮了。
免去信號線的「無線2.1音箱」
無線音箱是2010年一直在醞釀的一個產品形態,但國內廠家推出的無線產品很多其實充其量就是個「免除信號線的傳統音箱」,並沒有解決用戶根本上的需求,換句話說,目前有無線音頻需求的用戶是很難接受國內廠家推出的「類無線音箱產品」的,而可以接受國內「類無線音箱產品」的用戶其實並沒有迫切的無線需求,無線產品對其來說是可有可無的,要購買完全要看產品的其他因素(如造型、品牌、價格等)。
麥博電器在下半年推出的FC361W,其實就是在傳統2.1音箱的基礎上免去了信號線而誕生的「類無線產品」,這類產品體現了廠家對改造傳統2.1音箱的努力,相信在2011年會有其他廠商跟進,但把傳統2.1音箱「無線化」這種趨勢筆者是並不看好的,因為這種產品並不是消費者迫切需求的無線產品。
可插卡2.1音箱 一種過渡性產品
包括漫步者這樣的2.1音箱巨頭都推出了這種可以插U盤或者SD卡來讀取MP3等壓縮音頻文件的產品(R206MP3版), 看來這種可以脫離PC使用的產品還是有一定的市場,但筆者認為這是一種過渡型的產品,其市場份額最終將會被一體化設計的、可以插SD卡、U盤等的多功能音響產品所蠶食。
衛星箱一體化設計的家居化2.1音箱
這類產品的典型是奮達借世博盛會推出的E300,這款產品的衛星箱不像普通的2.1音箱那樣是分體式設計的,而是一體化設計,類似一個Soundbar,這款產品不適合搭配桌面PC使用,廠家主推的使用環境正是客廳、或者臥室的小型視聽系統里,可以說,在設計思路上值得肯定的。
但這款產品在很多細節上還是沒有擺脫傳統桌面多媒體音箱的思路,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既然是在客廳搭配電視使用的音響,那就應該設計個遙控器,但很遺憾,E系列居然是沒有遙控器的。
從理論上來說,客廳、臥室等家居領域的家電化2.1音箱需求要遠高於IT領域的桌面2.1的,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價格承受力也較高,前景貌似一片光明,但是限於品牌拉力、渠道差異、製造能力、資金實力等客觀條件,想進軍這個行業,國內廠家還是需要用心規劃一些此類產品線的。
關於2010年的2.1音箱發展趨勢,筆者也只能暫時談到這裡,說實話,對於2.1音箱來說,2011年將是面臨更嚴峻挑戰的一年,連行業巨頭漫步者的2.1音箱銷量都在下滑,其他陣營的廠家更是情何以堪?2.1多媒體音箱何去何從,一切留待今年的市場狀況印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