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的陰影影響不了科學技術的迅猛進步
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給予實體經濟極大地摧殘,世界至今還在為擺脫它的影響進行艱苦的努力。不過金融危機似乎並未對科學技術的發展構成威脅。這也啟示人們重新認識,從推動人類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視角來看,科技精英起著實質性和可持續的巨大作用。在金融危機之前制定了一些足以長久影響人類生產活動的科技發展的規劃,如《歐洲未來製造技術平台》、《為新一代生產系統的歐洲機電一體化》(EUMECHA-PRO)。其中,EUMECHA-PRO的研究路線圖包括6個子路線圖:①可靠系統—檢測、預測和診斷;②用戶友好的生產系統;③自適應生產系統;④高性能、高精確度、高速的生產系統;⑤全生命周期成本;⑥跨學科的設計方法。
影響未來的製造技術正在向我們走來
值得慶幸的是,從近些年來已經公布或公開的技術文件和文章中,我們發現這些規劃並沒有因金融危機而停滯,它已經落實到許多中小自動化企業新近推出的技術和產品系列中。甚至從近年來在國內市場可見的歐洲企業的新品(例如德國倍福公司的極速控制極速XFC、奧地利貝加萊公司的軟體的OEM技術)中,我們發現影響未來的製造技術正在一步一步走來。藉此機會,我想就近些年來圍繞PLC技術和應用領域的長足進步作一些初步的概括和描述;並在此基礎上為我國「十二五」期間PLC的發展提出一些個人建議。
探討怎麼來發展民族的PLC工業和技術
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DCS、PLC、SCADA等長期支持著工業控制的技術和市場領域發展的格局,延續了30餘年。其中PLC一直在離散製造業的機電設備和生產流程的控制領域中長盛不衰。這是因為它基本滿足了這個領域中80%以上的控制需要,也得益於PLC的結構和質量保證了它足夠的可靠和性價比。
在我國工業自動化市場中,PLC的銷售一直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在增長。據英國IMS諮詢公司2010年發表的報告,2008年在我國本土銷售的PLC總量為7.58億美元(不含隨進口主設備配套的PLC)。其中居前三位的是西門子、三菱電機和羅克韋爾自動化。進口PLC占領我國市場一直在90%以上。儘管近年來國內的PLC廠商已發展到20家,市場份額也有一定增長。我們應該怎麼來發展民族的PLC工業和技術呢?
「十二五」期間我國PLC技術發展策略的思考
我國的PLC應用技術發展很快,得益於我們有很大的需求和市場。但我國PLC開發和研究長期處於低水平狀態,很少有人(特別是掌握著863等計劃的制定決策者)關心圍繞PLC相關的硬體和軟體以及系統的研究國際目前的趨勢和動向。在這方面進行開發科研的人和單位屈指可數,幾乎很少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持。不過,民間對PLC的開發應用倒是樂此不疲。問題是缺少高水平、高起點,絕大多數停留在小型PLC的開發和市場開拓。當然,像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嚴義教授和他的團隊倒是一個例外。他們圍繞著嵌入式PLC開發的硬軟體開發平台及一些基本架構、編程軟體的基礎問題和工程實踐,鍥而不捨地開展了多年的工作,取得了不俗的科研成果和工程成果。驗證他們的成功,不是什麼項目的驗收,而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機電設備的ODM、OEM的市場效果。
「十二五」期間我們想為PLC技術發展做些工作
目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協會、PLCopen組織和北京易能立方科技公司正在醞釀在全國範圍迅速推廣嵌入式PLC開發平台的計劃,希望在「十二五」期間,讓卓有成效的CASS平台走出浙江走向全國,在我國更多的地方生根、發展、壯大。希望有更多的機電設備配置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真正機電一體化的、客制化的、包括控制器的硬軟體和人機界面的控制裝置。目的在於讓嵌入式PLC在我國PLC的市場份額中有較多的提升。
PLCopen中國組織正在策劃為IEC61131-3的XML綱要、IEC61131-3的OPC信息模型、PLCopen的運動控制功能塊庫等的推廣應用,下更多的功夫。我們還希望逐步改變我國高校PLC教學中過多依賴某種機型的落後模式,採用圍繞國際標準建立現代PLC的概念。
更多PLC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PLC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