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兩年緊固件出口形勢
近些年來,中國緊固件出口快速增長,逐步成為全球緊固件產品出口大國。據統計,2006年上半年,全國緊固件出口總量達109.99萬噸,比2005年同期增長30.82%,銷售額達12.29億美元,同比增長23.07%。從中可以看出,2006年上半年,緊固件出口貿易雖然發展很快,但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依然存在,我們仍在依靠產品數量的增加來擴大市場,產品仍存在檔次低、價格低的問題。主要進入的是國外維修備件市場,只有少數產品進入主機配套市場,並多以oem的方式交貨,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隨著中國緊固件的出口量的急劇增多,其出口阻力也在增大。許多人擔心2007年中國緊固件產品出口量大幅度下降,從而加重國內市場壓力。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1.經過長期的發展中國已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品種較全、質量也較好的緊固件生產體系。中國緊固件產品物美價廉,具有較強的綜合競爭力。在這個全球最大的「世界工廠」緊固件生產基地,一定會產生規模較大的緊固件產品出口貿易量,與之相匹配。預計未來2~3年中國緊固件出口會超過25億美元。
2.近些年來,隨著西方已開發國家緊固件生產的轉移,產能也相對減少,世界經濟增長對中國緊固件產品的需求量有增無減,依賴性也在逐步增強。
因此,儘管今後針對中國緊固件產品的貿易摩擦不會減少,但在一段時間內,中國緊固件產品的出口還將繼續發展,畢竟現階段中國向國際市場提供的緊固件產品還難以找到完全的替代來源。
由此可見,中國成為緊固件產品出口大國,完全是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世界產業調整和分工的必然結果,是一個難以逆轉的長期趨勢。
當然,近兩年來,在緊固件出口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是出口秩序有些混亂,重點表現為出口量增長過快,出口時間和出口國家過於集中,價格低、高附加值產量少等,引發了一些不必要的摩擦,不利於緊固件產品出口貿易的持續健康發展。
為此,針對中國緊固件產品出口貿易形勢和新變化,需要建立全國緊固件產品進出口監測預警系統,掌握情況,發現問題,並提出可操作性建議,為相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在監測預警,充分研究的基礎上,相關機構可以根據貿易形勢的變化,利用關稅、利率、配額等手段,對中國緊固件的出口數量、產品結構、時間,進行宏觀指導。
加速我國緊固件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隨著國外汽車零部件巨頭在華的不斷發展,目前已經進入新的階段,我國汽車零部件、汽車緊固件企業在華投資正在發生三個轉變,從參股向控股,從合資向獨資轉變,從占有市場向壟斷市場轉變,外資對國內汽車零部件、汽車緊固件行業的掌控力正在增強。
外國汽車緊固件企業不斷地登陸中國,設點開廠,以核心技術為依託,憑藉其良好的產品品質,不斷地擴大市場份額,尤其在高端產品上更是占有絕對的優勢。
就在外資企業大肆擴張之時,國內本土緊固件企業卻由於規模小、資金少、研發投入普遍不足,在競爭中的弱勢越來越明顯。事實證明,我們在付出了以環境、市場、能源為代價之後,也未能換來多少我們想要的技術。當然,國內有些緊固件廠家也有較強的實力,但畢竟數量太少。
這樣的局面反映出國內緊固件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創新力不足,如何改變呢?答案只有一個——自主創新,而且要從點滴做起。對於創新的主體企業來說,就是要制定長期的企業戰略和規劃,從管理、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等多方面下功夫,在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高強度緊固件工藝過程複雜,需要在大量的經驗積累基礎上完善提高,因此對企業的技術管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緊固件企業應當制定嚴格的技術檔案管理,下大力氣把成熟的工藝總結、歸類並存檔,最終將其變為企業的寶貴財富。
業內人士曾感言,當前我們緊固件企業在設備、硬體等方面同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一時很難趕上,最有希望的是在軟體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但由於我們現場工藝數據的採集不足,標準的制定也不夠完善,制約了緊固件開發水平的提高。
技術創新,需要企業不斷增強實力,加大資金投入。通常緊固件企業多屬於中小規模、技術力量相對較弱,因此需要企業拓寬思路,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為我所用,緊固件企業應與研究院、所之間完全可以做到優勢互補,有效推動企業的技術研發、技術創新。
作為創新主體,人才是關鍵,我們的緊固件企業要多一點人文關懷,為人才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應從企業發展的角度去善待人才。如定期的人員培訓應該制度化,建立明確的激勵機制,鼓勵創新等,以此充分發揮人才的創新潛能。
另外,對於在緊固件企業和政府之間起著橋樑紐帶作用的地方緊固件協會來說,應當肩負起自己的歷史責任,樹立服務意識,踏踏實實地為企業做好服務,為企業創新打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如及時為企業提供政策信息,針對緊固件熱點和難點,組織交流活動,力求「言之有物」,避免空泛。
更多緊固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緊固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