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電動工具行業在國際市場飛速發展,而出口產品創匯卻很低。我國電動工具出口的產品絕大部分是「定牌生產」、「中性包裝」,基本上是來樣加工,沒有自已的品牌;另一方面外貿公司以及出口產品生產企業之間相互壓價,低價競銷,由於許多出口產品價格逐年下降,嚴重影響了出口企業的經濟效益,使得行業效益逐年下降。另外,我國出口的產品幾乎都是DIY工具,不能在生產線及工業上使用,為此產品出口賣不出好價錢。
當前用戶對電動工具的產品要求質量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對產品效率、重量、壽命等指標更為關注。以建築行業為例,對國產電動工具質量問題主要反映為:電錘易發熱,連續工作時間短;電錘衝擊力小,振動大,操作者要用力壓著才能進深;鑽頭易磨損,易斷等。因此,近年建築行業的進口電動工具較大地衝擊了國內市場。
同時,我國電動工具大部分產品都不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目前我國開發的新產品應符合無線電干擾新標準(通稱EMC)的要求,要進一步提高 EMC技術水平。同時要採用新材料、新技術降低產品噪聲,如採用稀土永磁材料開發,永磁電動工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噪聲,保護環境,而且還能使產品性能得到改善。此外,我國電動工具僅衝擊電鑽、電鑽、電錘等少數品種有電子調速功能,大部分是單一轉速的產品,不能滿足用戶對產品水平的要求。
我國電動工具從總體看,產品技術水平與國外同行業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是產品外觀質量差,外形比較單調、質量不穩定、高頻尖叫聲、單位重量出力低、電磁兼容性不符合要求等。如在單位重量出力方面,目前電鑽約比國外低30~50瓦/公斤;角向磨光機約低30~100瓦/公斤;衝擊電鑽約低30~80瓦/公斤。
我國電動工具產品的絕緣結構是E級,現在已著手進行B級串勵電動機絕緣材料的研究,提高絕緣等級。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雖在一些企業中得到應用,但在行業中尚未普及。國外較早地展開了對人機工程技術的研究、電子技術的應用、大容量可充電電池選擇研究、快速充電器開發、絕緣結構選擇研究、工作參數選擇研究、傳動結構研究和造型設計等,並已普遍在電動工具上應用。
在新產品開發方面,國內企業大都處於經驗設計、樣機測繪階段,新產品開發周期較長,而國外已實現無紙化設計,普遍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繪圖、輔助製造(CAM),輔助試驗(CAT),新產品開發周期僅為2~3個月時間。
提高技術水平
為鞏固目前已占領的市場,進一步培育和開拓新的市場,今後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加快新產品開發。特別要重點加快電池式電動工具和電子控制電動工具的開發,不斷提高電動工具的水平和產品質量。
生產技術向集約化、柔性化、自動化、專業化以及生產協作配套網絡化發展。應逐步由定牌生產、中性包裝的出口方式轉向出口自己的名牌產品。定牌生產、中性包裝生產方式確實對快速擴大我國電動工具出口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這並非長遠之計,因為這種操作方式無法樹立中國企業的形象,創出自己的名牌,我國的一些生產企業,只能是個默默無聞的加工廠,而中間商卻獲取暴利。另外,定牌生產往往暗藏商標侵權糾紛的隱患。為促使我國電動工具外貿市場更健康發展,維護我國電動工具行業的合法權益,在產品出口中一定要努力爭創自己的名牌,獲取應有的利潤。
全面開展電動工具安全認證和電磁兼容認證工作,實行電動工具出口許可證,不斷提高電動工具的質量和水平。
開拓新興市場
進一步研究掌握歐美電動工具貿易慣例,在穩定和不斷擴大我國電動工具在西歐北美市場上占有率的同時,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實現市場多元化,特別要重點開拓非洲市場、拉美市場和東歐市場。
反對低價競銷,規範出口市場。我國大量出口的電動工具除一些外資企業產品外,一般價格都比較低,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出口企業之間相互低價競銷。其危害相當嚴重,一些國有企業產品一般質量較優,但由於成本較高而在競爭中紛紛落馬,而一些質量較差、甚至低劣者,卻利用低價競銷的方式紛紛出口,從而在國際市場上造成不利影響,損害了我國產品的形象。特別是近兩年來,這一現象已由外貿市場延至到內銷市場,造成整個行業經濟效益全面下滑。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當今必須進一步規範市場,提倡公平競爭,使得電動工具外貿市場真正做到欣欣向榮。
在競爭中樹立買方市場觀念。實現行業要圍繞市場求發展,企業要從以生產技術為中心轉向市場營銷為中心去努力,在產品上要用專業產品、自己動手做(DIY)產品同時並重,企業的生產、技術、營銷及售後服務上都要符合買方市場規律辦事。
更多電動工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動工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