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廣東佛山,北有河北唐山,中有河南長葛。「中部水暖衛浴產業基地」的長葛,欲在水暖衛浴行業「三分天下」。
長葛衛生陶瓷經過30多年的發展,產品檔次一直在中低檔徘徊。各企業「產品不去創新而是相互仿製、人才不去培養而是互相『挖牆腳』」的狀況如果不改變,其產業提升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最佳「年度產區」
從鄭州沿107國道一路向南,在不到一個小時車程的地方,有一個被稱作「中國中部水暖衛浴產業基地」的地方,這便是長葛市。
長葛,地上、地下資源匱乏。然而,長葛人善於「無中生有」。
這個昔日的農業小縣,今日卻擁有金剛石製造及製品、農用車及機械配件、高壓電瓷電器、建築衛生陶瓷、紡織加工、有色金屬加工、農副產品加工、板材加工等八大產業體系。這八大產業體系,除了農副產品加工、板材加工,當地尚有資源優勢,其他六大產業體系純屬「無中生有」。
以衛生陶瓷為例:起步於1974年的長葛水暖衛浴,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原最大的衛生潔具產區。2009年,長葛市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中部水暖衛浴產業基地」稱號,就是基於該市衛生陶瓷產量占據全國總產量的30%,占全國中低檔衛生陶瓷產量的70%、河南建築衛生陶瓷總量的80%,受到行業的關注。
每當業內人士提起長葛,都會有一種感覺:這個縣級市能夠發展成為一個有著如此規模的「中國中部水暖衛浴產業基地」,著實讓人為之讚嘆。儘管長葛缺乏當地的高級管理、生產人才,且原材料均來自博愛、修武、登封、禹州等地區;然而長於「無中生有」的長葛人,按照自己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陶瓷之路」。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第七屆陶瓷業新銳榜評選中,長葛市從全國30多個參選的縣、市水暖衛浴產區中脫穎而出,榮獲2010年度「最佳年度產區」獎。
新銳榜被譽為中國陶瓷行業的「奧斯卡」。由全國陶瓷工業協會主辦的全國陶瓷業新銳榜評選,以國內主要水暖衛浴產區的成長性、創新性為參評標準,是衡量全國陶瓷業規模、產品質量的一個至高平台。
據長葛市科技局副局長張建民介紹,目前該市擁有水暖衛浴生產企業74家、生產線96條、從業工人4萬名,年產各類衛生潔具4500萬件,占全國總量的30%左右,8家企業的產品出口到韓國、俄羅斯、埃及、中東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全國衛生陶瓷由廣東、河北、河南三分天下。其中廣東潮州主要是高檔產品,河北唐山主要是高中檔產品,長葛市主要是中低檔產品。單從產品數量上講,2010年長葛已超出唐山成為全國第二、2011年將超過潮州成為全國第一。」張建民說。
昔日的「垃圾瓷」
然而,曾幾何時,長葛陶瓷就是「垃圾瓷」的代名詞。
何謂「垃圾瓷」?「說好點就是工程用瓷,說壞點就是垃圾瓷。」一位企業老闆解釋道。
長葛衛生陶瓷產業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產量逐年增加,但在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產品一直屬於低檔。這個時期的產品檔次和質量的形成,主要與市場需求有巨大關係,「工程瓷」這一特殊的產品種類和名稱,也幾乎成為長葛陶瓷的代名詞。
這個稱謂的來源是長葛陶瓷作為部分住房的配套產品,由於購房合同的約定,在交房時必須安裝衛生潔具。但這些房屋在交到用戶手中後,所安裝的潔具產品全部被砸毀拆除,住戶重新安裝衛生潔具。砸毀後的潔具成了「垃圾」,「工程瓷」或「垃圾瓷」的名稱就是這樣得來的。
「當時有市場需求,並且量還很大,所以長葛陶瓷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質量一直上不來。」這位企業老總回憶起當年長葛陶瓷的盛況,仍然激動不已,「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市場需求造就了當年長葛陶瓷的現狀」。
儘管人們對長葛衛生陶瓷的發展帶著驚異的目光,但卻掩飾不住對其「低價」、「劣質」的評價與定位。長久以來,長葛陶瓷總是與「地攤貨」畫上等號,在每個城市高檔次的家居建材城中,都無法尋到長葛水暖衛浴的影子;在每年全國陶瓷行業大會上,長葛產區總是順理成章地列入「黑名單」,難以抬頭,更無地位可言。
「長葛衛生陶瓷經過30多年的發展,占全國30%的水暖衛浴產量,但產品一直在中低檔徘徊,產值、稅收同國內其他產區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長葛市陶瓷產業提升辦工作人員不止一次提到這句話。這是當地政府和企業一直都不願去觸及、卻不得不面對的傷痛。
對此,國家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會長丁衛東,當年給出了客觀而全面的建議:長葛衛生陶瓷產業要發展,必須完成三個方面的提升,即提升價格、質量;提升工藝裝備和企業管理水平;提升產業的專業化水平,走「專業分工」之路,促使企業之間在市場體製作用下打破「小而全」的局面,形成相互協作的專業化分工,完善產品形成供應鏈,降低生產成本,分散投資風險。
背後推手是政府
長葛市政府從水暖衛浴的發展中,嘗到了甜頭,也品嘗到了苦楚。
2006年之前,長葛衛生陶瓷行業由於其低稅收、粗放式生產等現狀並未受到政府的重視;企業老闆以為長葛衛生陶瓷在全國數量第一,感到自己是老大,沒有人願意改變現狀。
2006年之後,當地政府意識到了水暖衛浴行業在30年間發展到了一定規模,也遇到了嚴重的價格惡戰、產品質量不高、附加值低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只能由政府出手了。
2006年底,長葛市成立衛生陶瓷提升辦公室。為了提高衛生陶瓷的科技含量和品牌意識,市政府特意把這一機構放在市科技局,每年拿出100萬元專項資金對陶瓷產業進行提升。
據市衛生陶瓷提升辦公室主任張艷軍介紹,當時長葛市的產業提升工作從整合提升、保質提質、擴大宣傳三方面出發。政府引導、支持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組織企業老闆到廣東佛山、潮州參觀學習;解決行業存在的價格混戰、惡性競爭等問題;與國家陶瓷檢驗檢測中心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聘請省內外專家定期到企業指導;建立「長葛陶瓷網」,加強與行業媒體的聯繫和交流等。
4年的提升,使長葛衛生陶瓷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自開展衛生陶瓷產業第一次提升以來,長葛市70%~80%的衛生陶瓷產品雖然仍以中低檔為主,但已經從2007年國家衛生陶瓷行業抽檢11家企業只有1家完全合格,提升到當年的抽檢15家有11家完全合格。
在第一次提升效果顯著的情況下,長葛市積極謀求水暖衛浴行業的「二次提升」,即進行技術改革和品牌培育工作。
「為什麼要進行第二次提升?目前長葛許多企業打的還是佛山品牌,產品質量上去了,但是價格上不去,在全國市場甚至出現了質量與價格倒掛的現象。究其原因,還是產區知名度不高,影響力不大。」長葛市主抓陶瓷產業的副市長李志軍說。
關於長葛水暖衛浴的「二次提升」,據張艷軍介紹,市科技局已經制定了明晰的工作規劃,計劃建設2000畝陶瓷工業園,一期390畝將於今年5月份開工建設。另外市政府還將於8月份召開水暖衛浴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衛生陶瓷十大品牌評選活動,10月份啟動衛生陶瓷展示展銷會。
轉型中的隱憂
貝浪水暖衛浴是長葛市一家定位高檔的水暖衛浴企業。4月22日下午,在貝浪水暖衛浴的試水檢測台上,董事長劉利軍將1000個試水球放進坐便器里,隨著一聲水響,5秒鐘內被一個不剩地衝進了坐便器管道里,而國家標準是100個試水球一次沖淨85個以上便屬於合格產品,充分展示了貝浪水暖衛浴的超強炫沖功能。
正是這家高檔衛生陶瓷企業,當天裝車的產品外包裝上,打的卻是「上海貝浪潔具有限公司監製」的字樣,而廠址一欄,打的是含糊其辭的「彭化路中段」。其實就是企業所在的長葛市彭化路。
處於原產地困境的不止貝浪一家。長久以來,長葛水暖衛浴在眾多經銷商眼裡都是低端的代名詞,正因如此,各大品牌幾乎都將註冊地放在了佛山、上海等地。目前長葛74家企業中,儘管已有廠家把註冊地遷回到了當地,仍有40多家企業在外地註冊。
「試想,如果連產地都不敢標明為長葛,這個一線品牌怎麼能算是長葛產區的呢?」長葛市建築衛生陶瓷行業商會會長、金惠達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玉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讓許玉箱糾結的還有各陶瓷企業,產品不去創新而是相互仿製,人才不去培養而是互相「挖牆腳」。「一家企業研製的蹲便、坐便、櫃盆等新產品,沒有多長時間,別的企業也能生產了,因為他把你的模具工挖走了,模具、技術、產品全都有了。」
長葛地處中原腹地,地理位置優越,物流便利,產品運到全國各地成本都不高,這是國內其他水暖衛浴產區所沒有的優勢。
正是這樣的優勢,使得長葛水暖衛浴品牌在低價水暖衛浴市場的優勢地位愈發明顯。以前和長葛水暖衛浴產品定位相同的唐山產區,現如今在低價水暖衛浴產品市場已經讓位於長葛。今天長葛已超過唐山成為國內衛生陶瓷的老二,並有望在2011年超過潮州,在產品數量上成為行業老大。
「目前,全國陶瓷產區出現了『南瓷北移』趨勢,在建築衛生陶瓷產業重新洗牌的形勢下,像長葛這樣的地區,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完全可以打造成為全國建築衛生陶瓷的重要基地。」許玉箱認為。
更多衛浴水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衛浴水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