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鋼鐵行業的信息化建設相對已開發國家起步要晚10年~15年,但相對國內其他行業,鋼鐵企業的信息化整體水平在國內各工業行業中處於先進水平和領跑位置。鋼鐵行業的信息化發展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2000年以前是一個探索階段,2000年~2010年是一個發展並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
碩果纍纍
2000年~2010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先後制定了《中國鋼鐵工業「十五」信息化發展規劃》和《「十一五」中國鋼鐵企業信息化發展建議》,提出了在10年間鋼鐵企業信息化的預期性目標、發展重點、關鍵技術、共性問題、主要任務和應對措施。中鋼協通過總結鋼鐵企業信息化建設成效和經驗,引導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方向,推進鋼鐵企業信息化走向經濟實用、有效適用、與業務高度融合、技術水平高、重視自主創新的適合鋼鐵行業發展的信息化建設途徑。特別是在「十一五」期間,鋼鐵行業信息化建設進入了全面提升階段,鋼鐵企業不斷加大信息技術應用的研究和投入,加快了企業信息化建設步伐,多數企業已經建立了「管控銜接、產銷一體、三流(信息流、物資流、資金流)同步」的信息化體系。
當前,鋼鐵企業根據中鋼協發布的各項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發展特色的信息化建設模式,企業信息化與生產過程監控正走向深度融合。大型鋼鐵集團企業基本上完成了四層(即從基礎自動化到生產過程控制,再到製造執行MES,最後到企業ERP)鋼鐵信息化系統的建設,部分企業借鑑中鋼協發布的績效管理指導意見,目前正在規劃或實施企業績效管理與分析的第五層智能信息系統建設。絕大多數的鋼鐵企業已經把分散的信息數據孤島逐漸融合,實現數據集中與共享;從信息化應用功能上,我國鋼鐵企業的信息化已經從生產性環節延伸到服務性環節,從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延伸到下游產業鏈間的信息化,實現了產業鏈間的共贏。
在過去的兩年中,鋼鐵企業取得了一大批企業管理現代化和信息自動化創新成果。從2009年到2010年的兩年中,榮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學技術獎和冶金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中信息化自動化項目共計32項,其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0項;冶金企業管理現代創新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1項。獲獎的項目涉及信息技術在企業各領域的應用以及生產各環節的綜合集成,鋼鐵企業的信息化自動化工作者一直將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的理念持續應用在鋼鐵工業發展的各個領域,一直堅持不懈以新技術、新知識提升企業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鞍鋼、重鋼、武鋼和萊鋼等10家鋼鐵企業11個項目進入首批工信部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促進安全生產重點推進項目企業。在「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試點示範企業推薦工作中,寶鋼、濟鋼等8家企業入選了首批工信部「兩化」融合試點示範企業,太鋼、沙鋼等6家企業入選「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重點關注企業。
正是鋼鐵行業信息化的發展水平在當今的工業行業中處於領先行列,工信部在開展「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工作,建立「兩化」融合評估指標體系的架構中,都加入了鋼鐵行業管控銜接、產銷一體、「業財無縫」的經驗,成為各個工業部門衡量「兩化」融合評價標準之一。
信息化作為「企業轉型」的重要手段,在降低人工成本、財務費用和物資消耗等諸多方向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鋼鐵企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也隨著自身的建設規模、業務流程的創新、先進技術的應用在不斷的提升和進行全面的融合戰略創新。可以說,鋼鐵行業信息化的發展進程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起步到深化,逐漸走向成熟,總體水平和能力正在邁向國際先進水平的行列。
發展四階段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日前發布2011年度《中國鋼鐵行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報告》(下簡稱《報告》)稱,劃分階段是為了客觀評價「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對處於不同階段的樣本數據進行差異性分析,發現「兩化」融合發展階段的不同特徵,並從這些特徵中找到發展規律,輔助企業根據客觀特徵找准自己的定位、發現自己的改進方向、對未來作出準確的判斷和決策。
本次評估工作最終選取的樣本企業共71家,其中國有企業45家、集體企業2家、中外合資企業6家、外資企業1家和混合制所有企業17家。該71家樣本企業2010年的粗鋼產量45448萬噸,占去年全國粗鋼產量的72.5%。此外,樣本企業可以生產型材的企業31家、線材56家、棒材62家、中厚板35家、薄板33家、鋼管21家及其他20家。
根據得分情況和特徵值要求,《報告》將樣本劃分為四個階段,依次為基礎建設階段、單項應用階段、綜合集成階段、協同與創新階段。對樣本企業進行階段劃分,其中處於基礎建設階段的企業14家,處於單項應用階段的企業20家,處於綜合集成應用階段的企業22家,處於協同與創新階段的企業15家。
基本建設階段:主要參考成熟度中的單項應用部分得分,該階段的企業,建立了少數單項應用支撐系統,大部分單項系統沒有建立,或已經建立的單項應用系統業務支撐面還不夠。基本沒有綜合集成應用和協同與創新業務系統,同時在就緒度方面得分偏低。
單項應用階段:主要參考成熟度中的單項應用部分得分,該階段的企業,大部分單項業務支撐系統已經建立,還有少部分單項應用系統沒有建立,或已經建立的部分單項應用系統的支撐面和覆蓋面還不夠,在綜合集成和協同與創新業務領域應用支撐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