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通信技術通訊設備行業分析報告 >> VoIP的中國運營障礙

VoIP的中國運營障礙

2005-04-19 07:50: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近年發展起來的VoIP電話概念對中國民眾來說似乎還有點陌生,但事實上,在已有數億用戶的騰訊QQ、微軟MSN等即時通信工具上,經常有數以萬計的網民同時在線進行語音交流,所採用的就是一種基於SIP協議的VoIP。國人對VoIP之所以相對陌生,其主要原因應該是VoIP仍在「地下」遊蕩,還未對傳統電信形成強大的衝擊力。但可以肯定的是,VoIP已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了,探討VoIP在中國可能存在的運營障礙將有助其發展。

    一、政治經濟因素及電信監
    國家安全及政治經濟的影響是政府重點考慮的問題,因此政府的電信監管就不僅僅是規範電信市場行為那麼簡單。應該說,包括美國在內的多數國家對許多新科技及其應用缺乏心理、法律等各方面的準備。例如,沒有哪個國家的《電信法》能適合VoIP的監管,甚至無法對它定性。因此各國政府對新生電信的態度不一,監管方式也不一樣,出發點各異。

    1.安全問題。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安全的理解更多是從個人安全角度出發,以個體「人權」為判斷準則,如個人的隱私、信用卡密碼、個人欺詐行為等,有關國家安全問題則不在此考慮範圍內。而中國目前更多的是從國家安定團結及意識形態方面考慮問題,電信運營要承擔國家安全重任,比如要防止「法輪功」搗亂,必然要設法阻止無法確認主叫號碼的電話,PC(web)toPhone就不能公開得到支持。比如無主叫號碼的呼叫能否接入公安報警系統,這裡可能涉及到人的誠信考驗(有可能出現惡作劇)。美國Vonage公司網站要求其用戶報警(911)時務必要明示其地理位置,但對傳統電信用戶就不需要這樣限制。

    2.經濟問題。傳統電信業務經過近一二十年的發展,已是各國的主要經濟支柱,誰也不願讓它輕易坍塌。但極富創新精神的美國是個例外。美國曾通過司法手段對運營商進行拆分,率先在壟斷行業里引入競爭,但隨後發現分拆的效果並不好,老牌的AT&T和世通問題嚴重,美國本土運營商競爭力下降,於是政府又借經濟利益之名對運營商進行縱向重組合併,但對技術和應用領先的VoIP則網開一面。2004年12月,美國上訴法院第八巡迴法庭裁決,明尼蘇達州公共事業委員會不能像對傳統電話那樣監管VoIP電話。這個裁決支持了聯邦地方法院在此前做出的判決,意味著VoIP在美國被定位為增值業務而非傳統電信業務,Vonage等新興的VoIP服務提供商取得了一場重大的勝利。

    美國之所以喜歡「折騰」,在於他們有引領世界的技術和專利,從政治經濟角度完全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很多國家不可能學美國,中國更是如此,如何面對利益集團,如何對VoIP定性和考慮支撐性政策,如何面對新電信價格體系的全面修訂等,對中國的政府監管機構來說,不僅涉及面廣,難度也大,已被3G搞得焦頭爛額的監管機構目前尚無暇顧及VoIP在中國的發展。

    二、接入方式及基礎電信運營商的態度
    不藉助基礎運營商的寬帶接入或SP提供的接入,獨立的VoIP運營商猶如空中樓閣。基於網際網路的一項業務,類似VoIP的即時通信目前處在免費狀態,因此基礎運營商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旦VoIP變成收費業務並形成與基礎運營商傳統業務的替代關係時,問題就沒那麼簡單了。

    1.基礎電信運營商態度。雖然電信改革已進行多年,但主導基礎運營商的心態並沒有太大變化,從目前因競爭導致的運營商之間人為設置互聯互通等障礙來看,未來將對傳統電話形成強大衝擊的VoIP必然遭到所有基礎電信運營商的排斥。如美國的SBC對AT&T開展VoIP沒有任何限制,但卻在它的幾個本地網中拒絕為Vonage的VoIP用戶接入當地類似911的應急服務體系,為此還引發了一場訴訟案,緣由是一位Vonage用戶遇襲無法報警。對目前密切關注3G的國內幾家基礎電信運營商來說,雖然大家整體上對NGN技術的態度是積極的,但對VoIP的概念取值卻有明顯差異。如有著深厚運營背景的中國電信不屑於來自計算機標準,同時QoS又有缺陷的「低檔」VoIP,而且發展「低檔」VoIP無疑在挖自己牆角,損害自己的利益;中國網通雖是寬帶業務和VoIP的積極倡導者,但其根本心態跟電信是一樣的;移動、聯通在匯接局以上的局所正在通過網絡優化逐漸朝IP內核化方向改造;鐵通對待VoIP的態度比較曖昧,缺乏力度和方向;衛通則苦於資源短缺,打造的軟交換平台很難投入到一種適用的商業模式中去。

    2.接入是VoIP發展的關鍵。非主導基礎運營商把發展VoIP的接入希望寄托在主導運營商的身上,美其名曰為「發展它網用戶」;虛擬運營商則把VoIP的接入希望寄托在所有能提供寬帶接入的基礎運營商身上。目前國內擁有近1億戶的寬帶用戶,這些用戶真的會給VoIP帶來全部的希望嗎?答案是不確定的。在美國,被SBC收購前的AT&T曾苦於沒有自己的本地網,看見長話日益被IP分流,只能激進的力推VoIP,並為解決接入問題,曾計劃與Intel合作強勢推廣WiMAX;日本YahooBB則通過租用NTT用戶線的高頻段來復用數據業務。中國目前的競爭狀態尚不允許(也不可能)跨網資源租賃模式出現,即使能租用用戶線或埠開展VoIP業務,VoIP的資費優勢也將蕩然無存。目前VoIP的資費是由運營商的網間結算單價決定的,價格相對於標準價格看上去有優勢,而實際上在目前充滿價格戰硝煙的市場裡,VoIP的價格優勢並不明顯,問題的關鍵在於傳統電信價格有人管,VoIP價格沒人管。

    3.VoIP承載方式影響。基礎運營商尤其是主導運營商因思維習慣或受傳統電信服務的影響,更多從QoS保證方面考慮VoIP的應用,如開闢專門的IP通道和路由來保證語音和圖像數據的質量。而現在意義的VoIP則完全是網際網路的產物,離開網際網路幾乎無法生存,雖然語音數據量不大,但越來越多的網絡病毒(如蠕蟲)和互動性下載工具(如BT)泛濫,會時常造成各類網絡埠堵塞,嚴重影響VoIP的應用質量,以至目前多數VoIP口碑不好。

    三、運用質量及民眾接受程度
    VoIP從開始到現在已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自有了SIP協議後,VoIP才有了質和量的飛躍。SIP協議是一個建立會話的協議,為什麼被定義為企業級應用而非電信級應用,與其標準存在特點有關,SIP協議來源於IETF(計算機行業),推崇盡力而為、免費服務與分散控制;而電信級應用的本源是ITU-T標準,其立足與出發點是服務質量、收費服務和集中控制。由此可見,運用質量不夠穩定是目前VoIP最大的問題。

    1.運用質量的保證問題。VoIP在應用中的突出表現就是QoS問題,比如傳統固定電話不會因終端所處場所的停電而中斷服務,VoIP就幾乎保證不了服務;由於可控、不可控原因特別是網絡不可控因素影響,VoIP通話時經常會發生的時延、回聲甚至中斷現象是傳統電信業務使用中很少有的。網絡環境發生變化,致使VoIP的運用不穩定也是目前開展運營的主要障礙。

    2.承諾和服務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為了快速拉動和推廣市場,VoIP運營者們的市場策略往往過分渲染業務的優點,把本已從企業級朝電信級過度而應用冗量不足的VoIP推向極至,這樣勢必會造成業務承諾風險。②隨著VoIP用戶增加,終端廠家的終端價格下降很快,由於多數運營者採用話費補貼終端設備的方式推廣,因此容易引發用戶對運營者的信任危機。③VoIP的特殊性是往往會有許多用戶跨地域使用,那麼某個本地網內的應急呼叫業務(如120、110、119)怎麼處理也自然成為VoIP的一種運營障礙。④ 由於某些VoIP用戶的使用地點發生變化,在運營者沒有也不可能掌握的情況下,服務就會有問題,尤其是技術問題。如果按傳統電信運營那樣提供服務,VoIP運營者就需打造一個服務的平台,導致成本上升,服務難度加大。

    3.民眾消費心理因素。VoIP是主動去適應民眾傳統電信消費習慣,還是適當培育和改進用戶的消費習慣,是VoIP規模運營的一個大問題。由於種種原因,用戶對於VoIP的抱怨率是上升的,用戶對VoIP的服務要求往往求同於傳統業務,雖然他們的相對支出減少了。

    四、准入門檻及商用運行模式
    現在看來,就VoIP而言其准入門檻似乎不高,主要原因是監管部門還無暇顧及。據說地下地上的軟交換平台已數以百計。實際上,如果將VoIP定性並納入有效監管,無論對基礎運營商還是對從事該項業務的虛擬運營商而言,門檻並不低。商業運營模式從目前收到的案例看,主要有合作代理模式、改良過的直銷或傳銷及掃街推廣。

    1.產品入網證問題。目前國內在用的很大部分軟交換設備、終端話機是沒有入網證的,如果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54條的相關規定,提供落地業務的運營商及主導運營商則有可能據此設置各種障礙。

    2.運營商緊盯SP們的動向。因為VoIP業務沒有開放,同時正處在政策敏感期,QQ、POPO、MSN等通過免費和開闢許多實用工具等方式大量徵集用戶,一旦握有大量用戶,可通過這些用戶對運營商甚至政府施壓,要求開放VoIP業務,而一旦VoIP政策鬆動,那麼一隻只老虎下山,傳統電信業務就很難頂得住,人為設置互通障礙是很有可能出現的。

    3.市場運作障礙。VoIP的市場運作方式不同於傳統電信的運作,在營銷過程中的新創意會很多,手法也會充滿蠱惑性。但是總的來說,由於電話話費太低(利潤空間不足)和技術含量相對較高,不太適合做直銷或傳銷。另外由於市場尚未得到較大擴張,終端價格貴、品種少也是市場運作困難的重要因素。

    4.新接入手段的阻力。PLC、Wi-Fi、WiMAX對傳統固網運營(銅線入戶)來說可謂是顛覆性的技術,但它們的發展並不順利。Wi-Fi(WLAN)被國內主導電信運營商誤導為精英人士的專門使用領域(熱點區域),並且僅僅用來上網;WiMAX在熱了一輪後,開始寂靜下來,原加入論壇的一些運營商開始拆台退出;PLC的准入歷程是最為挫折的,雖然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技術已非常成熟,電力線可進千家萬戶,這個應用對政府而言本應是件好事(可大範圍解決普遍服務問題),但對主導固網運營商來說卻如洪水猛獸,因此代表政府的主管部門在設備安全性、互通性、入網證等方面提出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問題,本應組織評估鑑定的工作會議也被一拖再拖。

    總之,由於技術發展太快、營銷模式太前衛、政府監管部門和主導運營商缺乏足夠的心理及技術方面的準備等原因,VoIP在我國的完全放開還有待時日。

更多VoIP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VoIP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