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兩個月以來,國內POM價格行情跌勢明顯。10月16日至今,以牌號F20-03為例,國內市場成交參考價自13866元/噸左右,跌至13000元/噸左右,跌幅達6.25%,成交氣氛清淡,貿易商心態不佳。POM後市堪憂。
數據顯示,國內聚甲醛生產企業有雲天化、神華寧夏煤業、上海藍星、杜邦-旭化成張家港公司、新疆香梨股份等,產能合計51萬噸,擬建和在建的產能合計達到52萬噸,未來產能增速顯著。2011年,中國進口聚甲醛21.2萬噸,但其中實際在國內消費的僅有7.5萬噸,大部分用於外資企業內部再加工或者轉出口。
2012年1-11月,初級形狀的聚甲醛,進口總量在19.6萬噸,較去年同期上漲0.56%,進口總額近4.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也有明顯的提高。目前,國內聚甲醛產業代理商數目眾多,大多數依靠進口,下游需求主要一部分用作改性塑料,下游基本按需採購,也使得國內聚甲醛市場長期需求低迷。近日,更有許多多年經銷聚甲醛貿易商轉頭經營其他塑膠原料,使得聚甲醛市場一度萎縮。
12月以來,國內外多家聚甲醛重點生產企業進入裝置試車階段:兗礦魯南化工有限公司年產四萬噸聚甲醛主裝置將於十二月單體試車、蒙能國際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年產32萬噸聚甲醛項目近日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開工建設等。使得已經產能過剩的聚甲醛市場信心更加受挫。但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國內聚甲醛企業裝置的增多,以及產品品質的提高,將有利於促進減少聚甲醛進口量,提振國內聚甲醛市場。
另有消息稱,兗礦魯南化工有限公司年產四萬噸聚甲醛主裝置將於十二月單體試車,改性裝置的投入建設,擴大了POM的消費面,為長期清淡的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就目前情況來看,分析認為,聚甲醛行業亟待產業結構優化:生產企業可在聚甲醛增強、增韌、耐候性能研究及汽車專用料、煤礦井下材料、尼龍等工程塑料替代等研究領域加大投入,深入研究,以便延伸產業鏈、加快產品結構優化升級、進一步提高企業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從而優化整個國內聚甲醛行業。
更多聚甲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聚甲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