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發改委有關方面介紹,本批調價的化學藥品,與2011年至今已分四批調整的抗生素、循環、神經、激素、消化、抗腫瘤、免疫和血液等8類藥品,屬於同一輪次調價品種,大多屬於臨床常用藥品。
發改委公布的「單獨定價藥品最高零售限價」中,賽諾菲、輝瑞、禮來、阿斯利康、諾華、默沙東、施貴寶等一大批外資醫藥企業的產品都榜上有名,同時還有部分合資企業的藥品。儘管,輝瑞、羅氏、賽諾菲等外企公關部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均表示會支持發改委為降低居民醫療負擔、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所採取的各項改革嘗試,並將予以積極配合。但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溝通部總監左玉增擔心,對專利藥品進行大幅度降價,會給國內外創新企業的積極性造成不利影響;「降幅在25%或以上的藥品,短期內消化起來並非易事。」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降低大部分藥品價格外,此次調價也對人血球蛋白、部分低價藥、臨床緊缺藥品提價,以鼓勵此類藥品的生產供應。最新調價中的血液製品「人血白蛋白」就出現了小幅提價。記者對比發現,最常用的5g劑型從212元提至222元;10g劑型則從360元提至374元,漲幅分別為4.7%、3.9%。對此,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我國不少品種的血液製品一直存在原料緊缺、供應不足的現象,地域性甚至全國性的斷貨也時不時出現,適當提價有利於促進企業生產積極性,或可緩解市場需求。
更多外資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外資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