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硝酸銨70%以上是以煤為原料,不足30%的以天然氣為原料。國內硝酸銨產能前10位廠家的年產能為423萬t,約占總產量的56.4%。
硝酸銨屬於「危險爆炸物品」,其銷售、購買、使用等環節納入民爆器材管理。對硝酸銨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及銷售、儲存與流通環節實施了嚴格的審批與監管,使硝酸銨行業沒有像尿素、磷肥等農用化肥行業那樣因持續擴張而產能大量過剩。
硝酸銨前幾年產能擴張相對有序,年均增加30萬t左右,過剩程度降低。硝酸銨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在85%左右。我國硝酸、硝酸銨行業當前正面臨蓬勃發展階段,在解決了工藝、機組、專用設備等關鍵問題後,工藝、設備全部國產化為我國硝酸、硝酸銨生產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和發展條件。
隨著法國GP、德國伍德的雙加壓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改進,國內的多家設計單位和使用單位掌握了雙加壓生產工藝技術的設計,並且在GP、伍德工藝上做了較大的改進,在裝置產能、餘熱利用、尾氣排放等方面都有較大突破,破解了國內硝酸發展的瓶頸。硝酸工藝、設備技術的突破,也使得硝酸銨生產能做到成本低投資和裝置全面國產化。
相比於一般行業,硝酸銨行業的准入難度確實很大,但由於利潤高,刺激了工業硝酸銨擴產的欲望,也難以擋住新增產能的增加。2012年新建裝置年產能約有150萬t的硝酸銨集中釋放,可供資源量大幅度增長,產能激增隱患漸顯。因此,市場將會出現異常激烈的競爭局面,價格可能會有較大幅度下滑。(更多詳細信息請參考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硝酸銨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報告》)
更多硝酸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硝酸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