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第三方市場這個大舞台讓人眼花繚亂,完全可以用多又亂去形容,早期使用安卓系統的一批用戶對安卓、安智、機鋒、91等幾大出名專業做應用商店耳熟能詳,這幾大老牌應用商店在全問題、應用審查機制、客戶端、服務、用戶體驗等方面幾乎做到成熟,它們有穩定的流量,忠實的活躍用戶,由於出現的早更專注於商店的開發與建設,一隻龐大的核心團隊專注於商店本身,使用慣性是用戶頻繁運用的原因之一,早期安卓用戶已對這幾大早期應用商店產生一定的依賴,同時因留存活躍用戶穩定內置廣告會源源不斷,這個商業模式短時間不會消失,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因而在未來安卓第三方市場的發展過程中,,無論從天時還是人和它們都會一直保持應有的優勢,想要淘汰這些早期專業的應用商店,幾率幾乎為零。
終端自有商店 不痛不癢
現所有的終端廠商都在效仿蘋果,構建一套看似完整的生態系統,三星推出了自己的應用商店「Samsung Apps」,華為推出了自己的「智匯雲」商店,聯想推出「樂園」,手機品牌自帶應用商店似乎已成為定律。看似繁華似錦的終端商店尤其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無法從終端上卸載,但這種看似有理由的搶占行為激活率又有幾成?終端不錯過每一位用戶,安卓達人早已有自己的使用慣性,那麼他們只有從小白用戶下手爭取為數不多的用戶,這種不痛不癢的存在必有它存在的道理,如果把投入到應用商店的精力轉換到提供服務上,反響也許會更好更有價值。
國美蘇寧也來「添亂」
雖應用商店已讓人眼花繚亂,但不得不說它的前景與錢景都是不可估量的就連國內知名電商巨頭,京東,蘇寧,國美,也紛紛先後插足到其中,去年三大電商分別上線自己的應用商店,京東應用商店,蘇寧應用商店、國美應用匯,都打著為用戶提供更好服務的口號大張旗鼓的出現在安卓第三方市場,像這幾大電商巨頭不僅業務複雜壓力巨大競爭激烈怎會把多餘精力 放在應用商店,是什麼動力促使它們先後推出自己品牌的應用商店,而他們特有的優勢又在哪裡?
在這裡以年前剛剛上線的國美應用匯為例子,從策劃,研發,產品上線到如今的產品初步運營每一個步驟都運用國美自身的平台,沒有外包技術,連爬取軟體也是手動爬去,據中國報告大廳得知國美應用匯爬取軟體耗費了大量的精力,由於伺服器搭建不及時技術人員與產品人員溝通不暢,思路無法一致,沒有擺脫傳統行業一貫的風格,導致上線時間一拖再拖,在蘇寧應用商店已達到500萬的時候,國美應用匯的激活率與留存率完全不成正比,留存用戶幾乎為零,但國美應用匯團隊似乎不擔心這一現實問題,依託國美強大的線下內置資源,讓每一部國美出去的手機都自帶國美應用匯,也就是刷機,其實水貨市場的刷機現象更加繁榮一些,以安智為例,安智與60多家手機廠商簽訂刷機協議,HTC的水貨機開機畫面就為「上安智,下軟體」此種力度雖國美下線資源龐大但與水貨市場刷機業務無法相提並論。據手機終端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指出:與傳統創業團隊不同的是,國美應用匯團隊依託國美雄厚的資金實力準備再安卓第三方市場的舞台上大展宏圖,但現實常常比理想骨幹,最後成敗也有待用戶的考核,應把精力集中在重重的問題與激烈的競爭上而不是生活在雄厚後台的光環下,走出與眾不同的道路實現差異化,打持久戰才是首要目的。
最後,盈利與存貨是每個應用商店不變的追求,很多新興應用商店紛紛被淘汰也給現存的商店帶來警示,想存活想盈利,必須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方能夠脫穎而出,讓他人效仿!
目前安卓手機的市場份額迅速擴張,由它衍生出來的安卓第三方市場更是愈演愈烈,據統計現存大大小小應用商店多達130多家,無論是運營商還是手機終端抑或職業開拓者都卯足了勁在第三方市場這個大浪潮中拚命的翻滾,近兩年幾大知名電商也插足進來,都想在該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到底誰能更勝一籌,誰能奪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