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將是未來對我國銀行業影響最為重大的因素,而且,這種影響到來的時間點已經可以預見。
目前大量投向低風險領域,如貨幣和債券市場的理財產品將面臨變革,市場上將更多出現創新金融理財產品。而私人銀行理財產品,由於其針對客戶群的特殊性,普遍被認為是金融產品創新能力較強的領域。
私人銀行中有「二八定律」的存在,為了滿足少數高端客戶的需求,私人銀行必須擺脫產品導向的經營模式,而必須為高端客戶定製個性化產品。我國私人銀行才剛剛走過6年發展時期,再加上我國金融業分業監管的現實情況,早期的私人銀行曾經走入了比拼「硬體實力」的誤區。動輒耗費數千萬元裝修私人銀行網點,或者以體檢、高爾夫、紅酒吸引客戶。這就造成了私人銀行普遍面臨客戶粘度較低的問題。
此後,高收益理財產品成為了私人銀行的「核心優勢」,代銷信託產品、投資PE等層出不窮。然而,從國外已開發國家經驗看,私人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資產配置。北京銀行私人銀行部副總經理聶俊峰對私人銀行有過這樣的表述:「資產管理是藥材,財富管理是藥方,私人銀行是御醫。資產管理細分的行業有券商、基金、保險還有銀行理財,資產管理的主題和使命,就是向財富管理者提供可供應的產品,財富管理其實就應該是一個藥材的組合者、方案的制定者。」
這也成為不少私人銀行創新嘗試的重點領域。記者從光大私人銀行了解到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做房地產的對公客戶,本身資質和項目都不錯,但由於政策原因,通過正常流程,銀行的公司部無法給予融資。而私人銀行中心經過了解後發現,這個項目資質其實非常好,於是私人銀行通過基金專戶的方式把這個項目打包成一個信託計劃,形成產品,向個人客戶銷售,從而幫助客戶完成了融資。類似這樣的業務其實很多銀行都在嘗試,私人銀行成為沒有服務邊界的平台。
目前,我國私人銀行正處於轉型期。而利率市場化進程成為推動這一進程的最大動因。目前,市場上對接高端客戶的金融服務主要有私人銀行、信託理財以及券商資管等業務。在本次貸款利率下限取消之前,信託業管理資產的增長速度讓業界矚目。短短几年內,信託管理資產規模已經從不足萬億直接升至10萬億元。這一方面說明,我國高端客戶投資衝動可觀,另一方面,也說明高端投資渠道仍然不夠充分。對私人銀行來說,好消息是,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推進,以信託業為例的新型金融服務也面臨向資產配置轉型的共同任務。因為,利率市場化對信託、券商來說,也同樣意味著「紅利」不再。
因此,未來資產管理這一領域將面臨跨行業金融機構的競爭。值得注意的是,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在資產配置領域無疑比其他機構具有重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