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2004年備受追捧的情況不同,如今中國的造船業正遭受最冷的寒冬。現對我國造船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3年7月初,中國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熔盛重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1101.HK,簡稱「熔盛重工」)因無法及時發放工資,而遭到部分熔盛重工勞務派遣人員的討薪。雖然事發後熔盛重工副總裁常建華回應稱,討薪工人是因為勞務公司拖欠工資,而非熔盛重工欠薪,但是業內對熔盛重工資金鍊狀況依舊是質疑不斷。
2012年上半年,熔盛重工僅拿到2艘船的訂單,淨利潤大幅下跌82%,全靠6.7億元政府補貼才保住盈利不致虧本。根據熔盛重工的財報數據,2012年熔盛重工收入同比銳減了50%,僅有79.6億元的收入,同時虧損5.7億元人民幣。雖然交付了21艘船,但該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在去年僅有21.4億元,遠低於2011年的62.6億元。
事實上,熔盛重工的境遇並不是最糟的。有行業協會指出,在全球船舶供大於求的局面下,作為全球最大造船國的中國如今已是訂單難求。預計在五年後,中國內地將會有三分之一的造船廠會「關門大吉」。
中國船舶(行情 股吧 買賣點)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連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面臨「關門」危險的造船廠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沒有接獲任何訂單。如果市場持續低迷不振,那麼恐怕這些造船廠在三到五年內將會倒閉。
自2004年中國造船業進入黃金時代以來,中國造船廠的數量便開始飛速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如今中國內地的造船廠已經超過1600家。
根據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名譽所長吳有生的統計數據,2006年至2010年,30萬噸產能的船企從7個增加到33個,10萬噸船塢船台從17個增加到 59個。僅浙江台州一地,就有逾200家造船企業,而其中將近60%的船企是在2004年後成立的,而日韓兩國的船企加起來也沒有這個數字。
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全球造船業澆了一桶冷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貿易(行情 專區)與投資逐步下滑,全球航運需求隨之減弱,航運市場遭受重創。作為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晴雨表」的國際波羅的海綜合(行情 專區)運費指數(BDI)曾一度從2007年的11033點高位下跌至663點的谷底。有業內人士表示,全球航運需求減少,必然導致運力過剩,加之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全球航運業持續低迷已在所難免。航運業的低迷,嚴重打擊了造船業的需求。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銀行(行情 專區)業資金流動性緊張讓國際造船業雪上加霜。
作為世界最大的船舶融資銀行德國北方銀行(HSH Nordbank AG)所提供的船舶貸款逐年遞減。2008年其船舶貸款規模接近600億美元,2009年下降至500億美元,2010年只有300億美元,2011年更是進一步縮減到240億美元,2012年再次縮減至220億美元。
除了融資困難外,目前造船業同樣存在產能過剩的困境。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全球造船業之所以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主要與2005年至2008年的造船熱潮密切相關。然而真正導致中國造船業產能過剩的罪魁禍首卻是由於相關部門所推出的不合時宜的產業振興政策。
2009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要求加大生產經營信貸融資支持、增加船舶進口買方信貸投放、鼓勵購買棄船等。同時,這份細則亦提出,到2011年造船產量達到5000萬噸,並且2011年中國造船完工占世界造船完工量的35%以上。
該產業政策一經發布,地方政府和銀行對民營船企大開綠燈,中國造船業開始瘋狂擴產。
截至2012年9月,中國造船業的產能已達7000萬噸左右。另據克拉克森去年9月發布的統計報告,全球新船舶的訂單量為71艘、139萬CGT;中國業界以散貨船為主,獲得了貨櫃船、油輪、燃氣船舶等訂單,共獲得了35艘、70萬CGT(11.44億美元)訂單,在世界市場占50%。
雖然中國造船業在世界造船業中所占份額已經達成目標,但是訂單的大幅下滑卻是中國造船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數據指出,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船廠的手持訂單按年減少23%。
2012年,在中國十大主要造船廠中,除上海外高橋(行情 股吧 買賣點)、廣船國際(行情 股吧 買賣點)、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等少數幾家有新增訂單外,其他規模船廠都沒有新接訂單。
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的今年1-5月市場運行報告,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訂單數依舊繼續下降,雖然新承接船舶訂單數量有所增加,但仍不及2011年水平。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全國造船完工1719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3.7%;承接新船訂單137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4.2%。5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035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3%,比2012年底下降3.2%。
此外,中國造船業重點監測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收入也都在下降。
數據顯示,1-5月,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57億元,同比下降17.5%;完成出口交貨值644億元,同比下降24.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41億元,同比下降22.4%,實現利潤總額24.7億元,同比下降59.3%。
自2011年年底以來,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造船大省的大批船舶製造企業已經陸續陷入開工不足或者停工的困境。期間更有不少大型造船企業相繼宣布破產倒閉。
2011年10月,年造船能力100萬噸左右的寧波恆富船業有限公司倒閉,同時期宣布破產的還有位於寧波北侖的藍天造船集團。2012年3月,江蘇南通啟東一家老牌民營船企南通惠港造船公司宣布破產。2012年5月,浙江台州規模最大的出口船舶企業浙江金港船業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
元富證券公司駐上海分析師王重陽表示,由於整體市場關係,企業沒有出路;所以只有最強者才能生存下來。中國信貸緊縮嚴峻,中國造船業今年更加困難。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請點擊造船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在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撰寫了《2013-2017年造船板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較為系統、全面地分析了造船行業的市場發展狀況和競爭現狀,能夠為企業深入細緻地認知造船行業的投資現狀及趨勢提供具有價值和指導意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