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114屆廣交會二期結束。記者在現場調查發現,今年洗滌用品出口價格面臨上漲難,而國內的同類產品則依然價格堅挺。有出口商透露:「同樣的洗滌用品今年出口報價上浮5%,但國內零售價格的漲幅就超過10%。」
洗滌品出口單價下跌超6%
「最近從超市買洗滌用品,發現價格還是很高,沒有降價的跡象。」昨日,在廣州大型超市購物的師奶鄭女士如此表示。記者調查發現,從去年多家國際巨頭日化企業輪番漲價(漲幅達到15%)後,國內零售市場的洗滌用品價格一直高企。
然而,在中國外貿風向標的廣交會卻是另一番景象。
據輕工商會調查顯示:按常理,伴隨國內生產要素成本快速增長和人民幣升值加快,出口單價應該呈增長趨勢。但海關統計表明,2013年中國洗滌用品出口平均單價不斷下降,8月份更是環比下降6.02%。
「想要升價很難,雖然成本上升,但如果我們升價,採購商就會轉到其他國家購買,」東莞的一家洗滌用品參展商如此表示,「今年出口的洗滌用品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
「我們內銷和出口都做,今年出口洗滌用品的價格上升5%,國內的產品零售價格則上升了10%以上,」福建一家大型洗滌用品參展商如此表示,「國內的洗滌用品價格比國外都高很多。比如我們一款產品賣到美國的價格為1美元,在美國超市也就賣1.4美元左右,而在國內超市的零售價格就要達到3美元左右。」
價格戰國際日化巨頭受益
其實,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掌握價格話語權的並不是中小的國內生產企業,而是幾家大型的國際日化巨頭。
據中國輕工商會分析,多年來,國內洗滌用品對外貿易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自有品牌出口始終徘徊在中低端市場,對歐美發達市場的銷售始終壟斷在外資背景企業手中,幾千家民營企業出口額抵不過幾家大的外資壟斷企業。「價格戰」的唯一獲利者是國際日化巨頭。
有專家建議,國內企業應抓住國際市場的倒逼機制和國外消費低迷對日用品、中低端產品需求猛增的有利時機,加快轉型升級,加快貿易競爭優勢培育,向中高端靠攏。
更多洗滌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洗滌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