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裝行業裡面,從工業鏈角度來看,產業鏈特別長,資金鍊也很長,另外它的價值鏈也特別多。若干個鏈條貫穿,事實上就是信息化。在我們現代社會裡面,通過信息化把這樣一系列產業鏈的要素或者說是分支的鏈條,很好的連接在一起,通過集成創新變成一個產業網絡或者價值網絡,是我們以後服裝業發展的方向之一。
在服裝行業新的發展階段,無論是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向,還是生產和市場要素,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這樣一種背景之下,對於服裝行業中的企業,都提出一個新的問題:如何利用各自的優勢揚長避短,整合產業上下游,占領行業高地,由服裝大國向服裝強國轉變?
從行業發展規律來看,以消費者為導向是必然趨勢。如何滿足和創造消費者的消費的欲望,與整個產業各個環節的互動?信息化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通過信息化和產業鏈集成創新,對於企業真正做到快速反應和快速上升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網際網路周刊》主編姜奇平談到:「信息化建設整個趨勢是什麼?我認為不再是技術,而是技術和商業的結合。也就說在技術上如何創造讓複雜化和占領價值高地的成本更低。要讓商業上的產業集群,價值網絡狀態能夠降低整個產業鏈成本,獲得高附加值。」
姜奇平還談到,網際網路經濟往前走,整個潮流和趨勢是「產業鏈+價值鏈」形成價值網絡,變成一個平行結構。產業鏈上游、中下游等各個環節都有價值鏈,對於現在常規的進一步外包的方式,以及網絡價值鏈、產業鏈,在2.0時代都將面臨挑戰。
姜奇平還認為:「現在目標模式發生變化,要從做大做強這樣一種標準變成做活。做活就是降低複雜化成本,越複雜越經濟。複雜和差異在通常情況下,成本是遞增狀態。有了信息化以後,固定資產可複製,就可以做到遞減,進入到越複雜越多樣化、越複雜越時尚階段。這方面的典型是蘋果模式。」
他還談到,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服裝企業需要克服小企業的大企業病。要了解,用戶需求變了企業也要變,越複雜成本越要降低,使整個產業鏈企業集體模仿生化,這是中國服裝業整體的目標和方向。他認為,信息化和目標企業集成創新有密切關係。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永澤在談到管理化系統時說:「管理系統就本意而言,應該包括理念、方法、策略、支撐技術平台、支撐信息平台構成一個集合體,構成管理系統。而快速決策執行,快速反應、快速響應對於服裝行業來說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他說道,服裝快速反應管理系統有很多,歸納一下大體就是幾個方面:快速的開發能力、敏捷的生產製造力、優質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以及高效快速銷售能力。這四個方面是相互依存的。應該是建立由市場策劃、設計師、板師、面料採購經理、銷售經理引導的的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