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網際網路應用行業分析報告 >> 網絡電話傳統電話過招

網絡電話傳統電話過招

2005-06-29 07:42: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傳統電信運營商面對VoIP的挑戰正在急思對策,以防長途與國際電話業務遭到VoIP的替代。網絡電話會以全新的骨架跑出豹的速度來嗎?

  網絡電話的話題一直不斷,其潛在的價值也讓眾多企業眼紅,而不斷新生的力量也在日益加大瓜分的隊伍。

  2005年5月20日,微軟與阿爾卡特、西門子等主要IP-PBX廠商結成合作夥伴,以圖謀在網絡電話領域有更大的發展。

  過去,微軟在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網絡電話開發和營銷戰略上一直保持低調。默默打造VoIP戰略多年後,微軟正逐步加快它的VoIP努力並為在企業和運營商領域的大動作做好準備。聯手的動作,正好是其爆發力量的出口。

  Internet在短時間內引爆出各種革命性的應用,對傳統電信通訊構成極大的威脅。被人們熱炒的網絡電話真能為微軟帶來豐厚的回報嗎?它真的能取代人們已經習慣的傳統電話嗎?

  網絡電話來勢兇猛
  網絡電話的概念早在10年前就被提出來了,其範疇除了我們知道的各種IP網絡電話,還有近2年出現的利用電腦撥打電話的網絡電話。

  近日,《IT時代周刊》記者走訪了上海多家IP網絡電話「話吧」,見證了網絡電話紅火的生意。也明白了眾多廠家撲向網絡電話的急切。

  「星星話吧」的王老闆說起網絡電話興致很高,她告訴《IT時代周刊》記者:「我在網通公司申請開通這種網絡電話,通過網關用虛擬的號碼向外撥打電話。這種網絡電話目前來說是國際上較先進的長途電話。在我這裡,一到晚上來打長話的人就很多。」她經營「話吧」已有半年,生意一直很好。

   近來Skype等免費網絡電話也開始「盛行」。業內人士指出,由於使用P2P原理傳輸語音,使得Skype沒有擴展伺服器、管理龐大用戶群的擔心,用戶增長很快。

   2004年11月「TOM-Skype」推出之後,我國即時通信市場頭名騰訊公司隨後也取得了Skype的核心技術——GIPS語音壓縮引擎系統,並在新推出的QQ2004II Beta3版本中增加了「超級語音」、「多人超級語音」等可與Tom-Skype相抗衡的高質量網絡電話功能。而且在TOM、騰訊的帶動下,其他如MSN Messenger、雅虎通、新浪UC、網易泡泡等即時通信工具也必然增加類似功能。

   隨著網絡電話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喜愛,再加上各廠商的推廣,它已逐漸成為商業競爭的焦點,擁有的市場得到迅猛發展。

   據IDC統計,全球網絡電話市場從1999年的4億7500萬美元,增長至2004年的107億美元。另外,截至2004年,在總線數上,網絡電話市場差不多與傳統電話市場持平。最近的數字也表明美國公司對傳統電話的投資下降了17%,而區域網電話系統的安裝量比傳統電話多14%。

   市場調研公司Analysys發表調查報告稱,到2008年,具有寬帶連接的5千多萬西歐消費者的家庭可能藉助電話軟體和特製的網絡電話使用VoIP服務。屆時,傳統電話運營商收入遭受的損失將達到64億美元,這個數字表明固定電話將只剩下13%的市場份額。美國諮詢公司揚基集團預測,到2007年年底,依賴VoIP服務的美國家庭數量將從2004年的80萬升至1000萬。

   2004年6月,上海網通進行了寬帶電話的商用試驗,在推廣中已經出現了用電視機加裝機頂盒實現視頻通話的業務。現在,思科、北電、華為、中興、港灣、大唐在內的設備廠商都已經在開始生產寬帶電話相關設備,國內已經有近20家寬帶電話機廠商。

  「免費蛋糕」誘惑有多大
  網絡電話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優勢。
  由於網絡電話依託於網際網路平台,其對通信資源的利用率遠遠高於傳統的電路交換技術,而使用的費用與傳統電話相比則低廉得多,與傳統電話相比,省去了國家和地區間的大筆通信費,有的還免去了部分或全部的電話落地費。以打到美國為例,用傳統電話每分鐘8元,目前中國電信資費用KOMODO 網絡電話每分鐘只要0.45元,一分鐘省7.55元,一小時省453元。如果通話雙方都有KOMODO網絡電話,免付國際電話費,雙方僅需負擔市內通話費及上網費,最低每小時只要4元。

  又如Skype原來的功能局限於電腦用戶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免費通信,這種功能到現在仍然免費。隨著版本的升級和功能的不斷增強,Skype實現了網際網路用戶與電信用戶之間的通信。例如目前Skype提供的Skyout服務,可以通過PC撥打全球各地的固定電話和手機,而且費用可以大幅降低。以中國為例,按照Skype網站公布的話費標準,從全球任何地方打到中國的固定電話和移動終端的話費都是每分鐘0.026歐元,合人民幣每分鐘不到0.3元;中國電信的國際長途費率是0.8元/6秒,折合為8元/分鐘;即使相對便宜的IP電話,使用中國電信的IP電話打到美國的話費為2.4元/分鐘,其價格優勢一目了然。

  「免費蛋糕」看來的確很吸引人,據悉,Skype免費網絡電話推出一年半以來,至今已有6,500萬人次下載。而且,現在每天新增用戶14萬人,新增註冊用戶6萬人。
   網絡電話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以及網絡電話市場的潛力由此可見一斑。日前有報導披露,網絡搜索巨擘Google也準備進軍電信業。

   2004年底美國的家庭網絡電話用戶為100萬戶,預計今年網絡電話用戶可能增3倍。日本現有490萬戶家庭安裝了網絡電話,韓國用戶在電話號碼前加撥070即可撥打網絡電話。此外,美國有線網絡電話用戶大增,2004年從少於5萬用戶增加至近50萬用戶,大幅增長900%。預計這一增長趨勢在2007年將達15%。

   網絡電話已經拉走了一批顧客,現在還有像Skype一樣的「免費蛋糕」一個接一個地跳出來,傳統電話今後的日子怎麼過?

  市場陽光但前途曲折
  如果僅憑如上所述,似乎全球的電信運營商已經大禍臨頭。但是事實上,情況並不是如此悲觀。

  當本刊記者來到上海中國電信營業大廳,看到的是一番繁忙的景象,當問到「網絡電話」時,他們似乎還感到陌生。在用戶安裝固話申請單上的業務項目裡面就沒有網絡電話這一項,傳統電話還牢牢掌握著家庭用戶這塊「風水寶地」。

  儘管網絡電話的優勢顯而易見,但它對普通長途電話業的衝擊還不是很明顯。就拿用PC撥打長途電話來說,其普及就受到不小的束縛。統計表明,我國上網用戶約為62萬,按每人都用網絡打電話計算,網絡電話用戶也只有62萬,而我國普通電話用戶達8000多萬戶,網絡電話用戶不及百分之一。目前國內使用網絡電話,至少有一方必須裝備電腦,並且上網。用戶在網際網路上打電話還必須利用計算機,並且首先要在計算機上配上音效卡,麥克風和揚聲器。在與對方進行呼叫連接時,也比較麻煩,用戶必須知道對方的IP位址,對方又必須開機等在那裡才能相互接通,使用起來不如普通電話通過撥號及振鈴方便。對個人用戶而言,網絡電話的前期投資較大。這是目前它難以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重要原因。

  另外,從運營商的角度出發,目前的網絡帶寬還沒有到「極大富裕」的程度,誰也不會把已經成熟的傳統電話系統放在一邊,去做那麼大的投資冒險。而且,現有的網絡電話並未受到政府的資費管制,多少沾了「增值業務」的光。如果它真要發展起來,一方面想保證質量必然要加大成本;另一方面政府會不會出來說話呢?如果真的都取消管制放開競爭,現有傳統電話網絡的威力是誰都不敢輕視的。

  「我並不認為像Skype這樣新型的基於P2P技術的網際網路語音及時通訊工具能取代傳統電話,它對於傳統通信技術既是顛覆的更是互補的!正如現在網絡的帶寬雖然早已今非昔比,但在許多地區依然還有人在使用撥號上網這種方式。」就連Tom.com市場公關部經理譚曉青在接收採訪時也這樣說,「所以Tom在線對Tom-Skype的發展採取了一種專注於網際網路應用的均衡培育態度,使它在國家法律法規的監管下良性和健康的發展,這也是我們當初看中Skype這一新興技術而和瑞典Skype公司合作的初衷。」
  所以,從市場情況看,目前網絡電話還只能是傳統電話的一種補充,斷言誰是市場的主角還為時尚早,由於現行網絡條件的限制,網絡電話在全世界範圍內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商用還有一段時間。

  未來的電信市場將呈現多元化格局。同樣是話音業務,可能是PSTN網絡(傳統電話網)提供的,可能是Internet提供的,還可能是有線電視網絡,甚至電力網提供的。而用戶的選擇也將包括電腦與電腦、電腦與電話、電話與電話、電話與(智能)手機等通話方式。這一切,都是以IP為基礎的通訊網絡,而非傳統通訊模式的電信服務。

  然而,儘管「網際網路要擔當起通訊大任」的聲音不絕於耳,儘管存在已達百年的傳統電話服務,在網絡電話來勢洶洶的挑戰面前,已經顯露出陳舊和呆板的疲態。但網絡電話真的會替代傳統電話嗎?

  可以肯定的是,在寬帶接入日益增加的今天,將有越來越多公司推出網絡電話服務,技術會越來越先進,甚至很多企業會強強聯合來把這個事情「做大」,網絡電話與傳統電話的競爭,將在2005年達到白熱化。

  網絡電話與傳統電話間一場激烈的博弈顯然會愈演愈烈,到底是你替代我?還是我替代你?抑或是攜手共進?球賽剛剛開始,而其結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網絡電話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絡電話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