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醫藥經濟的高速發展、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和醫藥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醫藥零售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零售藥店應不斷進行經營機制改革,推出各具特色的市場運行模式,就我國醫藥零售業態的發展趨勢做淺析。
傳統零售藥店的經營模式
幾千年來,我國的零售藥店一直沿用著傳統的經營模式,以銷售藥品為主。零售藥店兼賣日用品、化妝品等其它商品,則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鮮事。近年來,隨著藥品零售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傳統藥店在原有專業化水平比較高的基礎上,著力加強個性化經營和多元化經營,要將自己定義為具有藥品經營執照的零售店,而不是只賣藥或兼賣某些日用品的藥店。目標消費群是有廣泛需求的某類人群,如年輕男人、職業婦女、自我服務的方便購物者等,而不僅僅是的慢性病人、老年病人等群體。
查看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醫藥零售市場前景分析預測報告》
我國傳統零售藥店近年得以蓬勃發展,無疑得益於國家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和藥品分類管理的實施等。但由於我國零售藥店發展起步較晚,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套,各地的零售藥店惟有積極去探索,以期早日創出一個適合自己生存的新模式。
中國藥品零售業靠「補品」支撐前途不樂觀
在當今的中國,政府的相關政策無疑是對藥品零售行業有著巨大影響的。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制定者首先要站在藥品購買者的角度考慮:如何才能更快更方便地購買到藥品。這樣,第一就是要增加藥品的供應點和供應量,讓買藥的人能夠先「買得到」。規範藥店「合理布局」的目的是方便群眾購藥,離開方便群眾購藥,合理布局沒必要也不可能成為一個目的,它沒有客觀認定性和可操作性。另外,現在中國是市場經濟主導,所謂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在本題目中,就是讓供求雙方來決定市場布局,而非讓政府規定來做決定。當一個地方在市場調控下藥店開、關大致平衡了,也就大致達到了當地的合理布局。而且這個合理布局是動態的,不可能是一個長期不變的狀態,可以說每天都會有開有關有微調,不斷動態地趨向合理。
目前我國對政府政策的制定缺少相應的監管機制,這也導致了一些政策在制定的時候缺少合理性與可行性,有的甚至做違背市場規律的事。從此次五大連池的個案來看,政府部門的一紙規定就讓企業的正常投資、合法經營被逼退出市場。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候的自由考量權太大,從而忽視了市場的發展規律。現在我國對藥品零售市場監管的主要問題是市場准入太嚴,市場監管太寬。下一步政府部門監管藥品零售市場,一要重視滿足需求,努力擴大供給,市場經濟一定得是富餘經濟;二要重視安全監管,努力打擊假冒偽劣藥品和非法經營企業;三要重視市場機制,努力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四要重視依法行政,努力使自己在法律的框架內活動,決不為自己法外擴權。
目前中國藥品零售業最突出的特點是企業「多、小、散、亂」,除了藥店的「多」和「小」有一定的合理性外,零售企業缺少具有國際或全國競爭力、有響噹噹品牌的龍頭企業。另外,目前中國的主要藥品供應源仍然是醫療機構,占到全部零售額的80%以上,這和世界上大多經濟已開發國家零售藥店占比80%以上截然相反,大部分中國藥店仍然在依靠銷售所謂的「營養品」、「補品」來維持生存。從這種現狀來看,如果醫藥再不分開,中國藥品零售業的發展前景是不樂觀的,甚至可以算是一片黑暗。
更多醫藥零售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藥零售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