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能源設備行業分析報告 >> 2014年我國鋰電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4年我國鋰電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4-03-28 14:47:1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3月26日,圍繞新能源汽車,在廣東東莞舉行的鋰電產業峰會異常熱鬧。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300家企業及其負責人慕名前往。與此同時,大洋的另一邊,由特斯拉引爆的熱潮方興未艾。

  中國報告大廳、宇博智業市場研究員表示,據統計,2014年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包含EV、PHEV、HEV)產量為3190輛,較上年同比上升16%;2月,產量為1837輛,較上年同比持平。預計3月份,產量將達到3000輛,同比上升12%;預計全年增長30%。高工產業研究所預測,全球電動車市場將會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放量。動力電池市場將帶動鋰電池材料增長,隨著電池的增長,材料企業將掀起新一輪的投入熱,四大關鍵材料市場規模至 2020年約為2013年的四倍左右。

  不過,對於國內鋰電企業而言,這場看似熱鬧的盛宴或還暫時只是「水中月」。「雖然國內鋰電正極材料的產銷量占據全球市場的40%以上,但大多主打中低端市場,技術門檻較低,大量投資來源於技術積累較少或無技術積累的其他領域。」國內正極材料龍頭企業天津巴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孟濤表示。

    中國報告大廳、宇博智業市場研究員表示,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我國已有多達171家正極材料生產企業。這一方面是3C消費領域、移動電源、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新興需求市場催生數碼類電池不斷出現新機會,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政策利好也使得動力鋰電行業未來的前景看好。

  更多行業報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動力性鋰電池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價值諮詢報告》

  儘管市場需求前景看好,但國內大量的鋰電企業卻仍處於「拼流血的年代」。負極材料在鋰電材料中工藝技術相對成熟,隨著中外廠商的紛紛擴產,負極材料也避免不了價格大幅下挫的命運。根據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的統計,負極材料均價已從2010年的7.95萬元/噸,降至2013年的6.5萬元/噸,年均跌幅達 6.5%。價格戰使得大部分企業毛利率被壓縮至25%-30%,淨利潤基本在5%-10%,利潤空間所剩無幾。

  「面對國外實力企業的競爭,一些國內企業顯得束手無策。客戶拖欠款時間長,經營壓力大,三角債極為常見。」東莞杉杉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丁祥歡介紹。

  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有些企業採用低價鋪貨和延長回款周期的營銷策略,有些企業應收帳款占比甚至高達60%以上。在已公布2013年年報的鋰電上市公司中,多家企業應收帳款出現大幅增加,其中德賽電池應收帳款較2012年底增幅超八成。一位鋰電行業分析師稱,應收帳款占比過高,不僅加大營運資金的占用,不利於經營效率的提高,而且也使企業埋下了資金鍊斷裂的隱憂。

  高工產業研究所總裁張小飛博士指出,下游電芯廠受價格下降影響,為了提高利潤率,倒逼材料價格。特別是電芯大廠對材料需求量大,議價能力更強,電芯廠的付款周期也比去年平均延長一個月,帳期60-90天是普遍現象。同時,來自國際材料大廠的競爭也在擠壓著國內廠商的生存空間。

  有業內人士預計,同質化競爭只會帶來惡性競爭和更低的行業利潤,未來鋰電總體價格競爭會更加激烈,但市場會出現兩極分化趨勢,即:只做常規產品、低端產品的企業,價格競爭會更加激烈,而一些做高端性能產品的企業,可能會隨著下游應用行業的大批量採用,在價格和利潤空間上相對好過些。這取決於企業本身的技術積累和研發的實力。

更多鋰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鋰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