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宇博智業市場調研中心了解: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必須適應市場化、國際化的新形勢,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面對這樣的外部環境,我國核工業該如何適應新形勢要求,積極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去,特別是如何發展混合所有制,充分吸收民間優質資本,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改革,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更加理性地對待核工業改革,就要充分認識核工業的產業特性。既不能片面強調其特殊性而不進行市場化、國際化改革,也不能因為要深化改革而不顧核工業的產業特殊性。
核工業是戰略性高科技產業,具有軍民兩用、政治敏感的特性。核工業是大國地位和綜合國力的顯著標誌,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發展核工業,體現的是國家意志,關係到能源安全,更關係國家安全。核技術軍民兩用、相互轉化,核產業軍民結合、寓軍於民,這是國際上的普遍做法。
核工業是典型的封閉式鏈式產業,具有系統性強、產業集中度高的特性。就全球核能和平利用來說,其整個鏈條是一個自產自銷的體系,最終形成的進入市場的產品是核電。就整個鏈條的各個環節來看,上下游產品配套性強,難以脫離核工業自身市場,發展空間受限。產業經營主體較集中,特別是核燃料工業體系,除美國是分散的外,其他主要有核國家均相對集中,如法國、英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都是由一家公司集中經營核燃料生產和服務。
核工業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能依靠自主創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長的特性。核技術的研發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且具有極強的專用性。重大核技術的自主創新只能在國家支持下,具備完整的核技術體系完成。
核工業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具有社會影響面廣、安全要求嚴格的特性。正是由於放射性的存在,一旦材料使用或者處置不當,對於周圍環境的破壞是顯見的,這關係到一個地方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安全。核工業的運轉需要國家嚴格的核安全監管和一定的行政干預,不能完全依靠市場去解決。
更多核電工業報告請查找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核電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諮詢報告》。
以上核工業的產業特性表明,深化我國核工業產業體制改革應堅持以下幾點:
一是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同時,堅持國家高層推動。我國核工業是在中央歷代領導集體的關心、支持下創立和發展起來的,歷次體制調整都是在國家高層直接領導和推動下完成的。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核工業產業體制改革,關係到國家安全,同樣需要由國家高層做出部署和決策。
二是在充分吸收民營資本參與核工業建設的同時,堅持國有資本對核工業重要環節的絕對控制。核工業的建設需要巨大的投入,而單純依靠國家投入可能會越來越顯得後繼無力。需要發揮市場的融資作用,吸收來自民間的資本,用於核技術的研發以及核電站的建設和運行維護等。另外,在核軍工協作配套領域,也要充分利用民營企業資源。但在涉及核工業核心能力建設、核燃料生產能力建設等方面,則必須堅持國有資本絕對控股。
三是在充分進行市場化改革鼓勵競爭的同時,堅持核工業體系的完整性。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完整的核工業體系。我國現有核工業體系經過近60年的建設和發展,來之不易。保持這樣一個完整的核工業體系,是貫徹軍民融合方針、保持我國核威懾能力、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持完整的體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核技術體系的完整,這是我國核科技自主創新的根本保證。再不能以任何打破壟斷、鼓勵競爭為藉口,來進一步拆分和削弱這一體系。當然,核工業的投資主體應儘可能多元化,但運營主體和利益主體不宜過多,應相對集中,否則將造成投資分散、技術力量分散、人才隊伍分散,造成重複建設、無序競爭和資源浪費,這對核安全也會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