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的來臨,皮膚藥又進入了銷售旺季,每到這個時候,很多企業便開始逐步加大市場投入,終端的鋪貨、促銷和
廣告投放都在不斷升級。按以往經驗分析,特大型城市是許多有實力企業的必爭之地,但根據廣州時普醫藥信息有限公司中國
藥品零售研究網絡(CMH)的長期監測顯示,皮膚外用藥在京滬穗3大城市零售市場已趨於飽和。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想搶奪更大的市場份額並不容易。
據統計,2004年全國皮膚外用藥零售市場的銷售規模已突破20億元,全年增長20.0%,預計2005年的銷售增長率在18.3%左右,銷售額將達到24.6億元。
從3大城市在2004年的增長情況來看,它們的年增長率都低於全國20.0%的增長水平,且皮膚藥的增長空間正在向一級及以下的城市轉移。
通過對2005年一季度10個城市皮膚藥的增長情況的分析,京滬穗3大城市的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放緩,就連廣州這樣氣候轉暖較早的城市的增長速度也比其他一級城市還要偏低一些。
另外,從CMH監測的26個城市皮膚外用藥零售市場來看,各城市前3位的品牌市場基本上還是被達克寧、999皮炎平和派瑞松所占據,但市場份額均有所下滑。2004年楊森在銷售旺季剛到的時候推出金達克寧,希望擴大其市場份額。但從目前監測的情況來看,這種目的並沒有達到,新的策略不僅嚴重削弱了達克寧的市場份額,而且金達克寧在宣傳上也是強調治療腳氣,對宣傳同類功效的派瑞松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所以達克寧和派瑞松市場份額的下滑就在情理當中。如果楊森在內部還不能儘快解決好這3個產品定位有所重疊的問題,將會繼續影響到這3個產品未來的銷售前景。999皮炎平目前已經進入品牌發展的成熟期,市場鋪貨和產品忠誠度已經相當高,但繼續向上發展的空間已經很小。
更多皮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皮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