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8.3萬億元,同比增長36.5%,增幅上升5.1個百分點。其中,B2B電商交易額13.9萬億元,同比增長39%。網絡零售市場規模3.8萬億元,同比增長35.7%。
2015年,中國B2B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13.9萬億元,同比增長39%,增幅上升17%。2015年,中國B2B電子商務服務商營收規模220億元,同比下降13.7%。(註:從2015年開始,中國B2B電商服務商營收規模只涵蓋平台的會員費、廣告費、交易佣金等收入,不包含服務商自營營收。)
為了企業長遠發展考慮,目前B2B主要服務商受新業務拓展、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在營收/淨利潤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線交易仍是B2B平台主要探索的方向,增加用戶粘性,獲取企業間的交易數據,用戶習慣、配套服務等方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供應鏈金融服務是B2B平台新的業務增長點。
對於中小企業B2B電商來說,供應鏈的核心在於線上線下的協同發展。倉儲物流等基於線下場景,而供應鏈效率和運營能力的提升又有賴於線上金融和大數據、雲計算的發展。
擔保交易方式買家將款項付給第三方,待買家確認收貨之後,第三方將款項轉給賣家。這種方式交易比較安全,但是存在帳期,上下游企業仍然面臨資金壓力。
B2B電子商務時代,主要聚焦於信息展示,將線下信息轉移到網際網路上,網站通過收取加盟費和信息推廣服務費盈利;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切入交易,通過系統或人工撮合,進行供需信息匹配和在線交易,力圖實現交易閉環;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的發展,B2B電子商務將打通供應鏈,為採購雙方提供包括倉儲、金融信貸等在內的一系列服務。
B2B電商既不擁有產品,也不是經營商品的商家,它只提供一個平台,採購雙方可以在其網站上查到對方及商品的有關信息;垂直模式下,B2B電商聚焦於某一具體的細分領域,與上游供應商形成供貨關係,與下游採購商形成銷貨關係。
平台撮合類根據採購方的需求信息,通過人工或系統分析,匹配合適的供應商和產品,以促進交易達成。平台不擁有產品,只提供服務;撮合交易模式,模式較輕,更適合產業上下游均比較分散,且下游需求突發性強的產業。
自營模式,模式較重,更適合於上遊資源較為集中,且下游需求比較穩定的產業;自營模式電商網站從供應商處採購商品,賣給下游採購商,網站自已擁有倉庫儲存商品。
「供給側改革」將成為B2B電商發展的新機遇。供給側改革關係到中國經濟轉型的平穩落地。未來,以重點行業、特色產業為基礎的B2B電商,將為中國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賦予新動能。
國家政策支持助推B2B市場發展。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撮合、自營等B2B平台交易模式,優化供應鏈。
產業鏈重構,供應鏈向需求鏈的移民。上游企業有信息化改造需求:特別在與企業分銷環節的梳理和未來也希望開闢新的網際網路增量銷售渠道。而大數據應用條件日漸成熟,讓下游傳導數據成本降低,產業鏈由需求端逐漸上移。
更多B2B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B2B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