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原意是取自紡紗與織布的總稱,但是隨著紡織知識體系和學科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非織造紡織材料和三維複合編織等技術產生後,現在的紡織已經不僅是傳統的手工紡紗和織布,也包括無紡布技術,現代三維編織技術,現代靜電納米成網技術等生產的服裝用、產業用、裝飾用紡織品。所以,現代紡織是指一種纖維或纖維集合體的多尺度結構加工技術。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手工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日常生活中的服裝、安全氣囊和窗簾地毯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各辦事處反映,2016年12月,黃河流域霧霾天氣較多,加上12月份棉花價格下跌,嚴重影響了棉花收購進度。此外,儘管臨近年底,但是紡織企業補庫積極性並不高,且資金壓力較大,賒帳經營模式普遍。具體情況如下:
12月份,冀魯豫地區霧霾天氣較多,每逢重度霧霾,鄉間道路看不清,難以出行,棉花收購站收收停停,由於收購量太小,收購工作多處於停滯狀態。此外,霧霾對棉花內在的馬克隆值、強力、長度等影響不是很大,但嚴重霧霾天氣的水霧、灰塵,對棉花色澤、等級有一定影響。
紡織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最新統計顯示,12月底,棉花期貨市場價格大跌,跌幅達到1400元/噸以上,受其影響,棉花加工企業開始降價促銷,由於加工企業基本無利潤或面臨虧損,只能降低籽棉收購價格,或者依據天氣因素收收停停。部分加工企業老闆表示2017年準備轉行。
11月底,國家公布2017年儲備棉輪出時間,加上12月下旬,鄭棉期貨價格大幅下跌,打擊了紡織企業原料採購積極性,企業每次進貨批量儘可能縮小,庫存進一步壓縮,皮棉庫存使用天數已由20-30天降到7-10天。雖然臨近春節,但是紡織企業也不願意備貨,均在等待2017年3月份國儲棉輪出。目前最主要的任務是減少原料庫存和產品庫存,儘量規避棉花價格下跌帶來的風險。
年底紡織企業又遇到「收款難」的問題。行業內「賒帳經營模式」已侵入紡織服裝行業的各個環節。經銷商向代理商賒帳、服裝企業向面料商賒帳、面料商向紡織廠賒帳,如此環環相扣,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引起上下游共振。於是,上游企業想方設法改善局面,有的企業想出了以優惠的方式吸引對方及早付款,即如果提前付款會給對方折扣,這種方式讓對方心理更容易接受,獲得一些中小企業的青睞,使得「收款難」情況得到一些緩解。
此外,紡織企業除剛需外,補庫謹慎,多觀望或少量採購。部分紡織企業由於資金緊張、下游紗布價格漲不上來等原因,原料供應斷檔,被迫放假或壓縮產能。
據了解,疆內紡企原料庫存充裕,可選餘地較大,紗線銷售正常,紡織企業經營正常,政策性補貼使當地的企業盈利水平高於內地,但產品結構較低,以32支到40支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