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對內容推送的影響,實時視頻直播的興起,版權交易的新風向,網絡視頻的興起,內容的全球化和市場化...等等都在影響著未來的影視行業的發展方向。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影視行業的六大發展趨勢?
1.大數據時代下內容的精準推送
對用戶而言,可供選擇的內容正在呈爆炸式增長,但注意力卻大大縮短。這導致大量用戶將有限的注意力用在更為有限卻具影響力的平台上。
CMF調查顯示,Facebook、谷歌、亞馬遜和Netflix這些頗具影響力的平台幾乎都仰仗大數據的協助,向用戶提供更為精準的推送服務,「過濾氣泡」應運而生。無法否認的是,每位用戶的瀏覽記錄、地理位置等網絡檔案對其選擇怎樣的內容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
大多數時候,個性化的內容推薦確實讓用戶感覺貼心,不過,它也減少了那些小眾內容被發現的幾率。如果內容平台或服務商有自身的內容側重點,例如付費內容等,隨之帶來的問題可能更大,因為用戶可能並不關心也無法被推送這些內容。
2.內容全球化及市場融合
越來越多的電視內容轉向在線平台。普華永道預計,美國家庭數碼視頻消費(流媒體、視頻點播、OTT等)所帶來的利潤將在2018年超過整個電影產業的盈利。但是,從業者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之所以流媒體現在如此流行,是因為大部分內容免費或只收取少量費用。
同時,內容版權管理也日趨全球化。對內容產業鏈中的人而言,其中一個挑戰就是在未來繼續投資原創內容。
3.消費習慣和行為的變化刺激新內容模式的誕生
過去幾個月,電子競技迎來了新的巔峰,不僅侵入傳統電視,也對其他「螢幕」構成威脅。這反映了更廣義的現象:基於不剪輯無解說的長視頻和實時直播的全新內容模式來了!用戶對長時間實時直播娛樂形式日益增長的需求使得Meerkat和Periscope這兩個實時直播APP迅速流行起來。
雖然這種形式對電視而言並不算新,但也給電視帶來了新的突破。「慢電視」已經走出了它的發源地挪威,進入世界其他地區,獲得電視台及廣告商的青睞。
4.未來的觀眾全部都是網絡視頻消費者嗎?
娛樂及廣告行業這些年一直在研究千禧一代,不過,是時候研究新世代的內容消費者了,即Z世代(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至今出生的孩子)。
尼爾森數據顯示,美國青少年(12-17歲)平均每周觀看傳統電視的時間比10年前的平均時間少4個小時。他們這代人,還會被傳統內容消費平台吸引嗎?
5.版權交易更經濟更便捷
未來的自動化能為影音版權交易帶來新的生機嗎?
儘管在線平台的版權糾紛和商業談判仍然無法避免,但RightsTrade和Fadel等越來越多虛擬交易市場出現,打破了傳統的市場規則。版權方可以越過銷售代表和發行商,以更少的費用尋求到更多機會,消費者也能從中獲益(獲取內容所需的費用也降低了)。
6.誰能鎮得住影視巨頭們?
創意公司聯盟、新興競爭者或更大膽的監管措施可以鎮住巨頭們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需要持續觀察,它潛藏在YouTube和Facebook的視頻用戶競爭中,在Snapchat、Vice和Vessel這些獨立公司的發展中,在中國和印度的數字經濟進步中,也在「歐洲數字市場一體化」這樣大膽的監管提議中。
更多影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影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