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深入化發展,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中國報告大廳小編為您介紹2017年我國儀器儀表行業人才發展現狀分析內容詳情。
儀器儀表產品普遍應用於工業、農業、科研等領域,作為進行測量、採集、分析和控制的手段和設備,應用範圍覆蓋了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儀器儀表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伊始,中國智能化的腳步愈加提速,儀器儀表行業作為我國製造業領域的重頭戲之一也從未懈怠,信息化和智能化在深入,不斷突破技術難關取得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2017年儀器儀表行業在轉型的路上還將面臨不少問題和困惑,同時也是我國儀器行業把我時代機遇的大好時機。
行業的發展將高度依賴技術和人才。令人欣喜的是已經有一些企業通過艱苦的技術攻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通過與高等科研院校合作,引進國際化人才,並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這些企業開發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經過多年的潛心攻關,來之不易。
目前,我國儀器儀表人才面臨著結構性過剩與短缺並存的狀況,受社會地位和待遇整體較低、發展前景不暢等因素影響,維修工等技術人才十分緊缺。
受國家政策以及資金的大力扶持,我國儀器儀表產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與此同時,高端技術人才緊缺的狀況更為顯著。
比如在我國重要的儀器儀表基地——重慶,某儀器儀表公司招聘主管稱,經過金融危機期的調整,公司對機械製造類人才需求猛增,但無人問津。正在尋求轉型升級的儀器儀表行業,面臨人才斷層瓶頸。儀器儀表行業人才供需成了制約行業發展、轉型、創新比較緊迫的問題。
「中國製造大而不強,核心是創新能力不強,實質是人才不強。」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表示。
近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至此,《中國製造2025》的「1+X」規劃體系全部發布。
此次《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的發布,旨在加快推進我國的人才結構適應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重大變革,人才成長的政策環境適應製造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迫切需求,將激發高素質勞動者「新人口紅利」,為推進中國製造轉型升級提供根本動力。
《指南》中提出,加快實現產業和教育深度融合,鼓勵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學校的培養,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積累大量的工作經驗和技能,在此基礎上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企業與學校合作是促進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能夠提升在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為企業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
此外,《指南》中還提出推進位造業人才供給結構改革,促進學科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同步;提升與先進位造業相適應的關鍵能力和素質,大力培育工匠精神,注重創新能力培養;加強複合型專業人才培養;培養技術技能緊缺人才;建設高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優化製造業人才發展環境等重點任務。
我國現如今也非常重視人才的教育,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培養高端技術人才的需求就更加旺盛,隨著相關製造業人才政策的發布,我國儀器儀表行業人才發展現狀將會逐漸改觀。
更多儀器儀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儀器儀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