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鐵礦石貿易高度集中;鐵礦石市場將保持供大於求局面;中國鐵礦石高度依賴進口。儘管中國鐵礦石資源總量較大,但其「貧、散、細、雜」的稟賦特點,決定了其在開採條件、運營成本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比如,據統計,中國鐵礦石平均生產成本在80美元/噸左右,是國際鐵礦巨頭生產成本的近4倍,市場競爭力較弱,逐漸形成了「無效低效產能嚴重過剩、優勢優質產能嚴重不足」的困局。
同時,儘管中國鋼鐵步入了減量發展通道,但仍將保持高位運行,對鐵礦石的需求量仍然巨大。預計到2030年,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仍將保持在85%以上。因此,國產礦只能作為進口礦的有效補充和戰略儲備,高度依賴進口礦的格局短期內難以破解。
2017年以來,鐵礦石市場出現連續上漲,價格一度創下本輪反彈新高。不僅是現貨市場,期貨市場也出現顯著走高,2月21日更是突破740元/噸,創下2014年5月以來的高位,目前則維持在680元/噸附近運行。
「鐵礦石現貨價格上漲領先於期貨市場。」宏源期貨研究中心分析師吳守祥表示,國家去產能、去庫存政策,導致鋼材市場價格上漲。由於鋼廠利潤維持高位,帶來擴產需求,因此拉動鐵礦石現貨需求。
交易所數據顯示,鐵礦石期貨上市以來(至2016年底),期現價格相關度高達0.99,且去年的數據顯示,現貨價格引導期貨價格。
目前,鐵礦石市場呈現出兩個特點:其一,下游鋼材價格持續上漲,帶動上游價格上漲特點明顯;其二,遠期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且已持續較長時間。
2016-2021年中國進口鐵礦石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若從更大市場格局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石洪衛表示:「鐵礦石現貨市場熱度與鋼鐵市場有關,也就是說,如果鋼鐵市場熱度不夠,鐵礦石也很難熱起來,這是一個唇齒相依的關係。」
「鐵礦石是鋼鐵行業的糧食,而鋼鐵行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價格上漲是全方面因素的反映,不是期貨市場價格所影響,期貨價格僅是一種行情體現。」大有資源有限公司王紅偉表示。
由此來看,鐵礦石價格和鋼材價格之間總體上呈現出正相關關係,但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幅度差。
一直以來,我國礦石嚴重依賴進口。儘管近10年,國內鐵礦山累計投資出現逐步增長,但鐵精粉總供給能力仍較有限,且具有品位低、雜質多、開採成本高等缺點。
數據顯示,2016年,四大國際礦業巨頭產量為11.5億噸,其中向中國出口8.55億噸,占中國進口鐵礦石的83.5%(2016年中國進口鐵礦石10.24億噸)。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且國內平均生產成本高,中國進口為鐵礦石價格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對鐵礦石這種高度依賴進口的品種來說,顯然期貨市場不能決定現貨市場價格。」石洪衛表示。
那麼,為何在市場供應過剩情況下,鐵礦石市場價格出現暴漲?數據顯示,截至3月3日,中國港口鐵礦石庫存已達1.301億噸,再破新高。
「現在,鋼廠企業成本核算得非常精細,會參考原燃料焦炭、焦煤、鐵礦石間的性價比,動態調整使用比例。」某大型國有企業國際期貨部負責人表示,由於去年四季度焦炭價格出現暴漲,鋼廠便通過減少使用焦炭、焦煤,增加使用高品位礦石進行煉鋼,導致市場上高品位礦粉資源緊俏,相反,中低品位礦粉相對遇冷並滯留在港口。因此,導致市場出現庫存水平高企,但鋼企實際需求仍存缺口。
更多鐵礦石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鐵礦石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