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目前,我國物流業市場規模位居全球第一,美國位列其次,日本緊隨其後。以下是物流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現代物流業屬于生産性服務業,是我國家重點鼓勵發展行業。物流行業分析,現代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産業,融合了道路運輸業、倉儲業和信息業等多個産業,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可以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其發展程度成為衡量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全國物流運行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物流行業發展前景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229.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1個百分點,增速小幅回升。其中工業品物流需求仍占主導地位,達到93.2%。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産業物流需求增速持續加快,分別比上年增長9.5%和10.8%,呈現出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的特點。
雖然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的有增速減緩的趨勢,但由于經濟仍保持穩定增長也拉動著物流行業的剛性需求。2016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229.7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6.1%,增幅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全年社會物流總額呈現穩中趨緩,增速小幅回升的發展態勢。
從構成情況看,2016年工業品物流總額214.0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增速比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進口貨物物流總額10.5萬億元,增長7.4%,提高7.2個百分點;農産品物流總額3.6萬億元,增長3.1%,回落0.8個百分點;再生資源物流總額0.9萬億元,增長7.5%,回落11.5個百分點;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0.7萬億元,增長42.8%,提高7.3個百分點。整體我國社會物流的總額雖然在增速上呈現減緩的趨勢,但整體物流行業還是處于一個上升階段。
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一直遠高于發達國家,2017年中國該比例為14.9%,美國、日本、德國均不到10%,因此我國物流産業發展還有較大空間。2010-2017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從125.4萬億元攀升至252.8萬億元,實現10.53%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社會物流需求總體上呈增長態勢。行業內普遍以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例來評價整個經濟體的物流效率,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 的比例越低,代表該經濟體物流效率越高,物流産業越發達。
2010-2017年期間,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從7.1萬億元上升到12.1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7.91%,體現出我國物流行業在需求旺盛的情況下,物流總費用規模也不斷擴大。物流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指出在此期間,全國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例從17.8%下降至14.6%,物流效率總體有所提升,但是較發達國家的物流效率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改進空間。
未來,隨著“一帶一路”相關政策的穩步推進,國家計劃建設一批與“一帶一路”周邊國家互聯互通、順暢銜接的外向型物流樞紐基地,提高進出口貨物的集散能力; 通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向周邊國家境內發展,形成內外相通的基礎設施網絡和聯通國際國內的物流大通道,增強物流對“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實施的支撐作用;國內各區域也將國際産能合作與“一帶一路”戰略同步推進,利用好現有合作機制和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投融資平台,深入參與周邊的經濟口岸建設,推進大項目互信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總體而言,物流産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在政策環境利好,運力網絡大規模覆蓋、信息平台建設迅速推進下,我國物流業發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現代化程度之高。未來,我國將繼續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物流業也將進入一個新的曆史發展階段。以上便是物流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