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農業機械化功不可沒。展望2022年,農業機械行業發展如何呢?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同分析下吧。
近年來我國
農機裝備再次進入上升周期,中國報告大廳研究組分析認為,隨著各項新政支持以及農業機械更新換代的需求,加之管理層與企業致力於改善農機高端產品競爭力不足、中低端產品格局混亂、行業整體實力弱等問題,農機行業明年或繼續增長。與此同時,工程機械行業巨頭集體跨界入局農機市場,或帶來行業發展變局。
根據
中國報告大廳往年數據顯示,自2016年始,農機市場經歷了數年發展低谷,在2019年開始好轉,2020年行業主營收入達到2533.39億元,同比增長7.81%,累計實現利潤123.54億元,同比大幅度增長23.76%。而據預測2021年行業營收將達到2643.62億元。
與營收增長相隨,農業機械保有量也在不斷增長,2020年我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0.56億千瓦,2021年我國農業機械總動力可達10.71億千瓦。當前我國水稻、小麥、玉米機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7%、84%、89%,三大主糧生產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
2020年中國農業機械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103.98億美元,同比增長9.5%。其中,出口額87.47億美元,進口額16.51億美元,進出口貿易順差達到70.96億美元。2021年1-5月份,農業機械出口金額28.4億美元,同比增長36%,進口金額2.6億美元,同比下降33%。國內農業機械出口市場發展向好。
據了解,我國農機行業製造企業超過8000家,市場呈現小、散、亂、弱的格局,農機市場總額大但是細分種類多,生產廠商多、銷售市場分散、行業集中度低,而高端機型部分外企占據領先地位。2020年國內農業機械市場銷售額達到了2533.39億元,但國產龍頭生產商濰柴雷沃的市場份額也僅僅在5%左右。
流通領域中更是市場散亂,作為農機流通領域龍頭的吉峰科技市場份額只有不到1%。如此格局也引發惡性競爭,農機類上市公司產品利潤率普遍偏低。據2020年及2021年H1財報顯示,多數農機上市公司產品利潤率低於20%。
政策上看,近年來國家為推動綠色農業、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鼓勵和引導用戶將不符合排放標準和安全標準的農業機械以舊換新、升級換代。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行,使農業生產者購買農機產品的成本下降、購買意願增強,進而使農機產品的平均更換周期變短。2020 年 3 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和商務部頒布《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實施指導意見》,對用戶報廢老舊農機給予適當補助。
隨著國家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以及農戶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農業機械正朝著大型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趨勢發展。用戶對於農機產品的需求也不再僅僅停留於「性價比高、耐用」的層面,而是對機械的先進、適用、舒適、節能、環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農機產品技術升級和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綜上,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和用戶需求的升級也帶動了農機存量更新需求的上升。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對2022年農業機械行業發展分析的大致介紹了,如需了解更多行業相關資訊可點擊
中國報告大廳搜索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