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極地渦旋影響,美國芝加哥于當地時間1月30日出現零下30攝氏度的極低氣溫,創下該市近25年來最低氣溫紀錄,氣象部門預測,當地的氣溫或將降至零下50到60攝氏度。美國中西部也是此次極寒天氣影響下的重災區。
在極端天氣影響下,美國中西部許多地區學校停課,全美2300次航班取消,11800次航班因天氣原因延誤,美國天然氣及農作物期貨等價格震蕩,UPS(聯合包裹服務公司)及多家交通運輸公司暫停服務。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極端天氣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公司收益,其可以消除或增加對産品或服務的需求。隨著氣候風險因素對企業影響加深,多家公司在決策過程中都已將氣候列入風險因素。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解釋了美國這一波極寒天氣的原因,即位于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近來不穩定,導致通常聚集在北極上空的冷空氣南下,侵入美國上空,帶來了寒潮。
受極寒天氣影響,交通運輸行業首先受害。航空業方面,據CBS報道,美國當地時間29日有2457個航班因極寒天氣延誤,有1360個航班被取消,該勢頭依然在延續。
UPS則于美國當地時間1月30日表示,公司將在明尼蘇達、密歇根、印第安納、伊利諾伊、威斯康星、俄亥俄、愛荷華、賓夕法尼亞西部、內布拉斯加州的部分地區暫停服務。
部分零售公司同樣受困,威斯康星州西部的兩家啤酒分銷商就表示,他們將推遲或暫停啤酒的發貨,原因是擔心啤酒會在運輸途中被凍在卡車裏。據衛星圖像監測公司Planalytics統計,去年1月下旬時襲擊美國東北部的暴風雪曾令當地損失了5億美元的銷售額。
此外,極寒天氣對天然氣、電力、農作物價格帶來直接影響。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繼2018年12月大跌36.25%後,本月持續走高,其中1月14日,美國天然氣期貨當日大漲15.88%。此外,取暖油價格也成為極寒天氣的贏家,截至1月31日,取暖油期貨已實現三日連漲。近期美國不少地區的電價,以及大豆、棉花等農作物期貨價格都呈上漲趨勢。
慕尼黑再保險公司本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所有自然災害的總損失為1600億美元,高于1400億美元的長期平均水平。值得關注的是,這其中多家大型企業集團業績遭到嚴重拖累甚至宣布破産。
報告顯示,去年11月席卷美國加州的大火造成的總損失達165億美元,是2018年世界上財産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受此影響,美股公用事業百年公司PG&E被迫宣布申請破産保護。此外,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自然災難也發生在美國,分別是10月份的飓風“邁克爾”和9月的飓風“佛羅倫薩”,二者分別造成160億美元和140億美元的損失,多家公司受害。
市場情報公司Four Twenty Seven綜合海平面上升、飓風、洪水、幹旱等極端災害天氣因素,來衡量公司應對災害天氣的脆弱性並進行排名,發現供應鏈多點布局的行業龍頭暴露的風險最多。排在榜首的是挪威郵輪控股公司,該公司在邁阿密擁有多項設施,包括貨運客運設施以及旅行社,其均高度暴露在極端降雨、飓風以及洪水等風險中,或將令公司遭遇巨額損失。科技巨頭西部數據公司也有超過五分之一的設施所在地,或將因嚴重遭受洪水侵襲而導致運營受阻、供應鏈中斷。此外,美光科技、希捷科技、應用材料公司、道明尼資源、公共服務企業集團、皇家加勒比海遊輪、因塞特醫療、百時美施貴寶等公司遭遇自然災害的概率均排在前列。
值得關注的是,在2017財年約15%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開披露了天氣等相關事件對公司收益的影響,不過僅有4%的公司進行了實際量化,這部分公司的收益平均受到約6%的影響。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氣候變化作為其年度報告中的一個風險因素,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目前85%的公司在決策過程中都已將氣候引入風險因素,並表示,如果風險能夠量化,則可以進行更好的控制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