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發生的高架橋側翻事故,導致3人遇難、2人受傷的悲劇。初步事故分析顯示,應是由於大貨車超載導致,據警方介紹,還有一輛大貨車裝載7卷鋼卷板,大貨車荷載只有30多噸,而一卷鋼卷板重量就達28噸多,兩輛大貨車累計超載300多噸。
在無錫高架側翻事故初步定性為貨車超載導致高架橋側翻後,江蘇省近日嚴打貨車超載,受此影響,無錫的鋼貿短途運費急遽上漲。多名貨運司機及物流商表示,10月12日市內短途鋼材物流價格上漲了一到兩倍,原本超載時一次性運走六七卷的大型卷鋼現在分成了一車只運一卷。
嚴查超載地區不僅無錫,目前已有上海、蘇州、南京、合肥等多地加強運用公路治超電子自動檢測系統、動態稱重檢測系統等技術手段,通過聯動及源頭防控,高頻次、大力度打擊違法超限運輸行為。由此可見短期內鋼材物流價格上漲情況不會緩解。
貨車超載的根子在於貨運市場不規範。汽車貨運主要分為長途和短途,長途貨運大多為貨運公司承接,管理相對規範,貨車超載主要以短途為主。在短途貨運的市場上,貨車司機大多是自購貨車拉貨,分散化運營,面對甲方貨主時議價能力不足,為攬生意其運輸價格只能一壓再壓。貨車司機也知道超載違法,還不安全,但是在競相降價的畸形市場下,不超載就根本賺不到錢,貨車司機只能想方設法尋找短途貨運的執法和監管空檔超載運輸。
貨運畸形市場的長期存在,甚至使得許多貨車生產廠家都「主動適應市場」,設計產品以滿足貨車超載的需求,如在設計時為超載預留技術上的空間,加強大梁、彈簧等載重部件,贈送加高欄板等。貨車司機只要簡單改裝,就能大幅提高車輛載重能力。對貨車司機而言,短途貨運超載是常態,差別大概只在於超了多少。以造成此次事故的兩輛大貨車為例,荷載40噸左右的貨車分別裝了約140噸和160貨物,嚴重超過了高架橋的平衡和承重設計,從而釀成了慘劇。
追根溯源,汽車貨運作為物流業的一個細分行業,其自身運行充分遵循市場調節這隻「看不見的手」,貨車司機只是這個市場鏈條上的一環。當整個市場鏈條出現問題時,單就鏈條上的某一環節著力無異於揚湯止沸,也無益於尋求優化解決問題的現實方案。如前所述,問題的根子同時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如何建立一個規範的貨運市場,讓貨車司機在運輸市場博弈中擺脫弱勢的地位,是一個可行的解決路徑。許多西方國家建立了比較強大的貨車司機行業協會,通過協會的力量來保障零散的貨車司機的利益,同時也規範和約束會員的市場行為,其經驗值得借鑑。
此外,技術進步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治理手段和方式。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了物流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一些信息化、專業化、特色化的物流信息平台興起,如何將其運用到交通管理部門的貨運監管與執法當中,將技術紅利轉化為治理效能,也是治理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