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住房制度構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是交易市場,其二是租賃市場,其三是住房保障市場。目前交易市場是房地產市場的主角,住房保障體系在最近幾年裡加快建立和形成規模,而租賃市場仍然處於自發狀態。
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市場受到嚴重的衝擊,由年前萬餘套跌破至千套,5-6周更是不足300套,但隨著復工潮的到來,企業逐步開始生產經營活動,我國租賃市場出現回暖跡象,供應環比顯著增加。因此在國家政策及多重因素的催促下,未來的租賃市場還將持續增長。預計到2020年,租房市場規模將達到2.71萬億元,到2023年我國房屋租賃總面積將達到83.82億,租賃人口達到2.48億人。
30歲以上租客選擇品牌公寓的占比31.2%,可見「90前」對品牌公寓接受度更高。「90前」收入水平相對較穩定,部分也已成家立業,從居住的舒適度、便捷度、穩定性上考慮,更偏好配套完善的品牌公寓。
41.6%的租客租房時最看重房屋安全性,其次是交通便利性、房屋配套設施、周圍環境等。哪怕在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租金價格在租客心目中的地位只排名第四,可見「價格好」不如「安全性高」成租房界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租房的普遍消費者大多為90後,其消費能力及消費習慣都影響著租房行業的格局。在租房這個億萬市場,阿里率先賦能租房業務,京東緊隨其後,在平台打開租房入口。依託網際網路平台,從根本上加大了房產市場的消費,同時也對傳統的中介機構有所壓制。這或許會顛覆傳統的租房模式,給租房領域帶了新的格局。
《2020-2024年中國房地產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數據指出,隨著各種類REITs金融產品被審核通過,進一步加快長租公寓重資產向輕資產的轉變,解決長租公寓資金投入過多,利潤回收期較長的問題。資產證券化使得地產系開發商發力重資產集中式公寓,未來幾年有大量的集中公寓投入市場運營,長租公寓或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