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受疫情影響,2021年各地紛紛號召「就地過年」,快遞量也迎來春節高峰期。有了快遞企業以及快遞員們的堅守,遠在他鄉的遊子可以品嘗到家鄉的年味,網購的物資才得以準時送達。
截至2月7日,2021年我國第100億件快件誕生。這一成績的達成僅用38天,而達到這一數量,2019年用了79天,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用了80天。快遞百億業務量所用時間的再次刷新記錄,不僅彰顯了快遞行業蓬勃活力,也凸顯了行業在促進消費和暢通經濟循環中的重要作用。
一份寄往老家的禮品,帶回了遊子的牽掛和鄉愁,一份從故鄉寄來的年貨,承載了家人的思念和祝福。與往年不同,在各地倡導「就地過年」的背景下,網絡拜年、快遞帶貨成為過年新方式,一件件快遞包裹寄託了親朋之間最誠摯的祝福。流動的年貨催生了新的消費需求,激活了龐大的內需市場,也為快遞行業的2021年開局帶來新機遇。數據顯示,僅從1月20日「網上年貨節」啟動以來,全國網絡零售額已超過5100億元,全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平均增長三成以上。
春節將近,郵政EMS、順豐、京東物流、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德邦和極兔等品牌快遞企業紛紛宣布「春節不打烊」,並從網絡、運力、人員、客服等方面做好保障,同時還為留守的快遞員等員工提供激勵政策和福利,以保證寄遞渠道的暢通和服務質量的穩定。
為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的服務保障工作,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全系統全行業統一思想認識,立足「保疫情防控」「保基本民生」,認真科學研判本地區、本網絡春節期間安全形勢和寄遞服務需求,精準組織春節期間寄遞服務保障工作,為人民群眾度過歡樂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節,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全面促進消費和暢通經濟循環貢獻行業力量。
2020年初,疫情封城,快遞業成為居民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在這一背景之下,快遞行業發展逆勢提速,業務組合、配送模式等相繼出現新變革。各大物流企業紛紛上線無接觸配送服務、免費運送防疫物資、開展助農業務,奔跑於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成為凡人英雄。
與此同時,快遞行業的競爭也依舊激烈。用雷中南的話來說,2020年的快遞行業,用「鏖戰」二字來總結更為合適。不論是愈演愈烈的價格戰、還是相繼入局的新玩家,亦或是合縱連橫的企業策略,都是競爭加劇的表現。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快遞平均單價為10.55元,同比下降10.6%。這其中,順豐快遞單價收入保持在16-20元,其餘通達系企業單票收入均在3元以下。藍鯨記者梳理了1-12月兩通一達以及順豐的單票收入變動情況,如下圖。此外,中通和百世由於在美股上市,具體披露情況與其餘幾家快遞企業並未完全同步,所以單獨列表。
無一例外,整個快遞行業單票收入均呈現出同比下降趨勢,除順豐和中通單票收入降幅有所收窄外,其餘快遞企業單票收入同比降幅仍然在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