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發布的行業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教育行業共計發生了445起融資事件,融資額共計430.66億元。前三季度,有17家教育機構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其中6家已經上市。前三季度有6家教育機構在美國遞交招股書,其中5家已經上市。23家公司中年紀最大的21歲,年齡最小的只有3歲,成立時間在10年以上的超過80%。23家公司中有5家處於虧損狀態,其中4家為「網際網路+教育」公司。
A股市場看,雖然教育類公司IPO不及境外市場活躍,但前三季度A股發生的教育資產併購案也高達34起。此外,前三季度A股、港股和美股總共64起二級市場併購中,28起收購標的為民辦學校,包括國內的學校和海外的學校。且在一級市場上,今年前三季度融資金額和融資事件,同比去年都有兩位數增長,融資額同比增加145%,達到430億元,事件數為445起。
不論是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儘管投融資數量和總額都創出新高,但在業界看來,很多是「流血」得來。
在10月31日召開的「TEC2018 教育創想大會」上,鯨媒體主編廖豐指出:「今年上市的教育公司紛紛破發,最近收盤價相比發行價,港股和美股的平均跌幅分別是30.69%和76.88%。2018年以前上市的教育公司,股價較今年1月1日,港股和美股的平均跌幅是75.23%和66.81%。上周,新東方和好未來都宣布了回購股票計劃。
其實在教育行業之外,已有500家以上A股公司宣布回購股票。這種情況反映出一種矛盾,就是教育公司背後資本退出的周期和二級市場上資金供給周期之間的矛盾,而這種矛盾又在國家整頓教培行業的背景下更加凸顯,也令股價短期受挫。我們預計,二級市場的劇情反轉也會影響到一級市場,一級市場上高估值的中後期項目會首先受到影響,變現吃力和玩概念的偽教育獨角獸公司更是如此。一級市場的早期項目勢必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打好基礎、提高資金效率,對於小公司而言尤為重要。
對此,行業人士表明,2018年在線教育行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可以也願意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機會。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滲透和技術的成熟,可以說只要有螢幕的地方就可以進行學習,這讓在線教育的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市場增量不斷增長。
另一方面,隨著資本步入寒冬,長期以來的『燒錢』模式難以為繼。寒冬是檢驗教育企業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最佳時期,扛不過去的弱者將全面出局,而掌握『禦寒之術』的強者將迎來春天,變得更加強大。想要扛過嚴寒,教育企業要做好三點,一是充分尊重教育本質,保證師資質量。二是緊跟前沿,讓科技為教育賦能,提升運營效率,優化用戶體驗。三是精細化運營,追求有價值的持續增長。對於K12一對一在線教育來說,獲客成本是企業能否存活下去的關鍵,如果獲客成本低就能活下去。」
且行業人士指出,教育行業是比較典型的弱周期行業,當然經濟波動肯定會對商業化產生比較大的壓力。教育本身是需要一定周期來驗證的,速成或者一蹴而就的東西往往出現的問題比較大,畢竟競爭環境已經不像十年前二十年前新東方的環境了。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對教育上市公司股幅的大致介紹了,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給您帶來幫助哦。如需了解更多行業最新資訊可點擊本文連結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