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房價的未來趨勢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專家和群衆都有自己的看法。馬雲曾說未來的房子最便宜,年輕人不必過早負債。李嘉誠也說過,近年來,他可以買一棟房子並住在裏面,但他不能期望它來發財,房子正在回歸其應該有的本質。經濟學家馬光遠更直截了的說,明年房價的下降趨勢將是顯而易見的,最大降幅為30 %,基本確定性將恢複到16年的價格。但是專家們也有不同的看法:著名經濟學家董藩就是其中之一。最近,他在公共平台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稱只有房地産才能拯救中國,並建議國家應該盡快放開監管。他認為,只有房地産才能立即大規模刺激需求。
小編想說的是,每當這些經濟學家發誓要站出來呼籲“放松管制”,重新啓動房地産的時候,我都覺得這些人是惡意的或者秘密策劃他們自己的計劃。畢竟,在快速發展之後,房地産行業已經變得千瘡百孔了,資金大量存在于房地産行業,許多其他行業正在枯竭。有些人仍然對“只有房地産才能拯救中國”贊不絕口,任由房地産瘋狂下去會有好的結果麽?套用魯迅的話來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擁有家奴的人,另一種是想成為家奴但不能的人,這沒什麽錯。不管市場有多動蕩和多變,中國人還是想衝進房地産市場。即使大多數人不贊成房地産業的未來,仍有一些人不希望通過投資買房致富,還有一些人仍在宣傳房地産的未來。
然而,這一輪持續了兩年多的房地産市場監管是基于“不投機住房”的原則,他們是否知道國人經曆了一波又一波的收割之後,也就是被房子掏空之後,是否還有多的錢往房地産裏面砸,事實是,在過去10年瘋狂購買之後,中國人不僅口袋裏沒錢,而且已經接近債務上限。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居民債務占GDP的比例不到20 %,到2017年,這一比例已經超過54 %,2017年底,中國家庭抵押貸款的杠杆率上升到33.59 %。一些專家甚至表示,如果以家庭債務/家庭可支配收入來衡量,中國家庭的杠杆率高達110.9 %,超過了美國。更令人驚訝的是,中國有52.07 %的家庭,其房地産價值占其總資産的一半以上,16.19 %的家庭占80 %以上。
未來的樓市還會再次瘋狂麽?數據顯示中國居民的財富已經基本被房地産掏空了,有錢人已經有好幾套房子了,他們已經不再需要房子,而那些沒有房,有購房需求的人大多數都是窮人,高房價下他們沒錢買,這樣必然導致需求枯竭,最後不管是開發商的房子,還是有錢人的,都很難有人來接盤。曾經有經濟學家說過,供需關系影響價格,日漸萎靡的需求,新房供應不斷加大,那麽房價還能撐下去麽?
事實也是如此,樓市已經持續遇冷幾個月,市場也是不太平穩,一些炒房客已經在選擇機會外逃,而媒體也是多次報道有些人不惜降價百萬賣房。那些開發商也是感受到了市場的冷淡,尤其是國家堅持打壓房價上漲口號後,購房者的欲望已經明顯下降,進場的稀少,觀望著非常多,全國數據也顯示,各地樓盤庫存去化率都比較低,二手房交易量也是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