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丙烯腈行業分析報告 >> 2025年丙烯腈行業分析:國內丙烯腈行業產量超過321.6萬噸

2025年丙烯腈行業分析:國內丙烯腈行業產量超過321.6萬噸

2025-04-03 11:06:19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丙烯腈是三大合成材料(塑料、橡膠、纖維)的核心原料,近年來消費水平提升,對相關產品的需求也逐步增加。丙烯腈近年來相關政策扶持下,有著良好的政策環境。以下是2025年丙烯腈行業分析。

丙烯腈行業分析

  丙烯腈行業現狀

  全球紡織行業的發展對丙烯腈市場需求起到重要推動作用。隨著人們對功能性纖維的需求增加,腈綸作為一種高性能纖維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在運動服裝、戶外用品和防護服裝等領域,腈綸的需求不斷增長。丙烯腈市場在過去幾年中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根據市場研究數據,全球丙烯腈市場規模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繼續增長。

  近年來,隨著ABS、腈綸等下游需求持續釋放,我國丙烯腈產需實現雙向增長,《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丙烯腈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3年分別達到321.6萬噸和323.78萬噸,同比分別增長7.2%和12.16%。供需方面,2018年-2021年,隨著我國丙烯腈生產能力提高,其供需缺口逐漸縮小,市場供不應求狀態逐漸得到改善;至2022年,我國丙烯腈產量超過表觀需求量,市場出現輕微供過於求;但到2023年,丙烯腈供需關係基本趨於平衡。

  丙烯腈行業分析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丙烯腈進口量同比增長88.5%;出口量同比增長下降19.8%。丙烯腈進口全部為一般貿易,進口主要來自中國台灣、韓國和日本等國家或地區,合計進口量約占總進口量的99.0%。中國丙烯腈表觀消費同比增長13.0%,自給率較上年下降4.8個百分點。丙烯腈下游消費領域較為廣泛,但主要集中在ABS、丙烯醯胺及腈綸三大領域,此外還應用於丁腈膠乳、丁腈橡膠、聚合物多元醇以及碳纖維等行業。預計2024~2025年,中國將新增289萬噸/年丙烯腈裝置。主要包括浙江石化、鎮海煉化、吉林石化、中化泉州、大連恆力、裕龍石化等裝置。

  丙烯腈行業政策

  丙烯腈行業分析提到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各省市積極推動丙烯腈行業的發展,比如河北省發布的《河北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構建烯烴、芳烴產業鏈條,重點發展對苯二甲酸(PTA)、丁二烯、改性聚酯、差異化聚酯纖維、乙二醇、苯乙烯、環氧丙烷、己二腈、丙烯腈、尼龍等,打造國際一流的臨港石化產業基地。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丙烯腈行業的環保政策日益嚴格。丙烯腈的生產過程涉及較高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特別是有毒氣體(如氨氣、氮氧化物、硫化氫等)的產生,給環境帶來一定的壓力。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環保法規,要求丙烯腈生產企業加強污染治理。近年來,中國對化工行業的環保監管力度不斷加強。例如,實施嚴格的排放標準和環境監測要求,要求企業安裝廢氣治理設施和污水處理設備,並定期接受檢查與評估。此外,政策也鼓勵企業使用環保技術,推動綠色生產,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企業若未能達標排放,將面臨罰款、停產整頓甚至關閉的風險。

  丙烯腈的生產不僅涉及到國家對行業的管理,還與國際市場的波動密切相關。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丙烯腈行業的政策不僅受國內法規的影響,還受到國際市場需求、出口政策和貿易政策的影響。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的丙烯腈生產國之一,其出口政策也在不斷優化,以促進外貿增長。近年來,中國政府通過實施優惠的稅收政策、貿易便利化措施等,推動丙烯腈行業的出口。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丙烯腈行業也在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合作中,受益於貿易政策的放寬和合作模式的創新。

  總體看來,丙烯腈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引導與支持。環保政策、產業安全政策、市場監管政策、技術創新政策以及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等共同作用,推動了丙烯腈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更多丙烯腈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丙烯腈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