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股市的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來臨,股市行業板塊之間的關聯性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行業板塊運行的基本特徵及其變動規律,對股市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那麼中國股市行業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呢?
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了社會化大生產的時期,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
通過對中國股市行業發展趨勢分析,中國股市未來會怎麼樣呢?很多人肯定對未來十年中國的經濟相對樂觀,畢竟中國處於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初期,還有8億農民要富起來,有了這個目標中國就有了很強的內生動力。目標雖然一致,但過程或許會很糾結,中國股市因為同時受自身大擴容和國際問題等因素影響近年始終處於焦灼停滯狀態,投資者信心受打擊較為嚴重。
國內由於制度不完善,監管缺失,實現三公原則的道路尚需時日,房地產市場的高企以及信貸融資的種種弊端都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對國內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目前中國面臨轉型之痛在所難免,但我們由世界大國向世界強國邁進的過程中急需要一個強大而可控性強的資本載體來作為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得失關乎整個資本市場的未來能否平穩發展。
通過對中國股市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引進外部股東,優化股權結構。我國金融企業大部分是國有背景,或為央企,或為地方政府控股,在金融開放的浪潮下,外資、民資也在陸續進入金融領域,但鮮有國資原因讓出控股或第一大股東的地位,而外資進入後因無法掌握實際管理權而放棄的案例不少。
金融企業由國資大比例控股是我國的常態,較好的保護了金融安全和穩定,但也存在市場化程度不高、靈活性不足、激勵不到位、創新不足的弊端。隨著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金融深化和市場化的全面推進,金融業必然逐步向民間資本和外資開放,行業競爭也將越來越市場化。通過引入民營資本或外部戰略投資者等多方資本,將有效改善國有金融企業治理機制,利於推動治理與運營機制市場化,助推長期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經濟走勢整體呈現「L」型,在國家大力推行去產能政策的背景下,傳統經濟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和淘汰落後產能的雙重生存壓力,融資需求日益旺盛。截止到今年三季度末,社會融資規模總量已經突破150萬億元,並保持了同比10%以上的增長速度。
而作為傳統金融體系中的最大資金輸出方,銀行業近年來的的不良資產率不斷攀升,截止到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高達1.49萬億元,不良貸款比率1.76%為近十年來新高。由於自身面臨著不良貸款率高企,信用違約事件頻發等風險因素影響,目前銀行類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企業的貸款審批更為審慎。以上便是中國股市行業發展趨勢的所有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