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沿海國家和地區,海洋經濟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和區域產業經濟轉型的切入點。我國海洋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據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產總值34915億元,同比增長6.9%。以下對海洋經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根據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至2030年,無論是在經濟增加值還是就業方面,海洋經濟增速都將超過全球經濟整體增速。到2030年,海洋經濟增加值將是2010年的2倍,超過3萬億美元,直接提供約4000萬全職工作崗位。
海洋傳統產業恢復性增長態勢良好。重點監測的171家海洋水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3%;海洋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10.6%,海洋原油產量同比下降4.7%,降幅逐季收窄。
海洋新興產業成為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能。重點監測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企業、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6%、10.8%,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8%、9.3%。
海洋服務業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沿海貨運量、遠洋貨運量分別同比增長10.1%、2.9%;「端午」節假日期間,38個國家級海洋公園共接待遊客282.6萬人次,同比增長83.3%;上半年開發性金融支持海洋產業發展項目合同金額達2600億元。
涉海對外貿易保持回暖趨勢。重點監測的231種涉海產品進出口雙雙實現增長,貿易總額同比增長19.7%,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19.8%。
涉海企業生產經營保持良好勢頭。重點監測的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7.0%,利潤總額是去年同期的2.7倍。
海洋資源供給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全國共計新增確權海域面積同比減少66.3%,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新增的確權海域面積同比增長57.9%。
海洋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1-5月發布海浪藍色預警17次,風暴潮黃色預警2次。
2017-2022年海洋漁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大力推動海洋產業快速發展,加快海底監測網的布局。「十三五」期間,財政部、國家海洋局選取8個城市開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工作,推進產業鏈協同創新和產業孵化集聚創新,支持海洋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形成各具特色和優勢的產業鏈,構形成結構、速度、質量、效益協調統一的海洋經濟良性發展格局。這對海底監測網的性能和規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加快海底監測網的布局。
更多海洋經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海洋經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