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产业链可以基本划分为3个大的业务板块,我国风味肉制品在全国上市的品种约有500多个,2019年肉类总产量达到8625.00万吨,以下是肉类加工行业定义及分类分析。
我国生产90%以上的肉类加工设备,几乎覆盖了屠宰、分割、肉制品、调理食品、综合利用等所有加工领域,而且所制造的设备已开始接近国外同类产品。肉类加工行业分析举例,例如:斩拌机、盐水注射机、连续式真空包装机、油炸机等。
根据肉类加工行业定义及分类数据,2019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17万吨,同比下降0.3%;2020年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11万吨,下降2.1%,其中,牛肉、羊肉和禽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1.5%和5.6%,猪肉产量下降5.5%,猪肉产量下降主要受非洲猪瘟影响。
从亏损企业亏损额看,全国肉类加工行业共亏损7.95亿元,同比增加了7.3%。其中,牲畜屠宰亏损1.84亿元,同比减少12.62%;禽类屠宰亏损3.55亿元,同比增加31.65%;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亏损2.54亿元,同比减少2.1%。
从市场需求增加量看,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同期出口降幅较大:冻畜禽肉出口3.9万吨,同比下降7.8%,进口额同比增长1.8%;干熏盐腌(渍)猪肉、牛肉出口65.3吨,同比下降62.3%,出口额同比下降58.2%。
目前,行业内已形成了一批规模化生产的龙头企业,如双汇发展、雨润食品、大众食品,上述三家企业2019年生猪屠宰加工量达3000多万头,约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5%,其肉制品年加工量合计达200万吨,约占全国肉制品加工量的20%。肉类加工行业定义及分类指出,行业优势企业还将利用自身优势持续扩大产能,围绕畜禽资源、成本控制、产品开发、品牌塑造、经营管理等方面展开新一轮竞争。
虽然,我国肉类机械行业发展平稳,但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肉类加工机械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肉类加工机械企业加紧对外出口,国外市场商机无限,但由于质量、技术不过关,许多中小型企业只能望眼欲穿,转回国内市场,这就导致中国肉类机械市场,竞争加剧,生意难做。
总体而言,我国肉类加工行业在供应更加便捷、安全、卫生、多样的肉制品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冷鲜肉、低温肉制品等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稳步增加。不仅如此,涵盖养殖、饲料、屠宰、加工、包装、物流的完整产业体系已然成型,产业化、国际化步伐加快,以上便是肉类加工行业定义及分类分析所有内容了。
一批品牌龙头企业的异军突起,我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三分之一左右,2019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17万吨,但抗生素超标、假冒伪劣等问题依然存在,以下是肉类加工行业概括及现状分析。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为肉类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肉类加工行业分析指出,2017年我国肉制品加工业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均同比大幅增长。2018年行业规模整体实现了扩张。2019年我国肉制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11.73亿元,同比增长2.05%;行业资产规模同比增长0.42%;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减少0.26%。
肉类加工行业概括及现状指出,我国畜禽屠宰加工企业主要有三类,一是纳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企(指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这些企业一般都是机械化、现代化的屠宰加工厂;二是由县以上各级政府批准的畜禽定点屠宰企业,目前多为半机械化屠宰加工和手工屠宰加工企业;三是农民自宰自食和非法屠宰加工企业。
2019年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417亿元,比上年增长5.3%,增速较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其中,牲畜屠宰业、禽类屠宰业、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和肉禽类罐头制造业分别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193亿元、3163亿元、4720亿元和34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1%、3.7%、5.0%和10.4%,除禽类屠宰业增速低于上年外,其他行业增速均有加快。
从全世界来看,肉制品占肉类的消费比例在45%以上。其中,发达国家的肉制品消费比例超70%。
从我国情况来看,目前肉制品消费还是鲜肉为主,占83%左右,肉制品的消费量只占到整个肉类的17%。如果肉制品发展要到世界平均水平,其规模将增加1.2万亿以上。
肉类加工行业概括及现状指出,部分肉类制品的运输为冷链运输。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约3391亿元,比2018年增长505.2亿元,同比增长17.5%。到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物流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促进肉制品行业的发展。
未来三年猪肉消费量增速约为2-3%,城镇家庭人均收入复合增速13.87%,城镇家庭猪肉人均消费量复合增速为0.81%;农村人均收入复合增速12.19%,农村肉类人均消费量复合增速为1.72%。从人均收入增速和人均消费量增速来看,肉类收入弹性较小。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预计肉类消费量将保持低速稳定增长,以上便是肉类加工行业概括及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
在市场消费需求旺盛下,牛羊肉进口来源国正在不断扩展,2019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8517万吨,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休闲卤制品业表现亮眼,以下是肉类加工行业现状分析。
肉类加工行业分析指出,我国畜禽屠宰加工企业主要有三类,一是纳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企(指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这些企业一般都是机械化、现代化的屠宰加工厂;二是由县以上各级政府批准的畜禽定点屠宰企业,多为半机械化屠宰加工和手工屠宰加工企业;三是农民自宰自食和非法屠宰加工企业。
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竞争格局在市场和政策的推动下正在发生迅速变化,虽然规模化企业同小型企业的竞争仍在持续,但行业产业集中度日趋提高,规模化屠宰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成为行业主流。肉类加工行业现状指出,行业内已形成了一批规模化生产的龙头企业,如双汇发展、雨润食品、大众食品。
2019年,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417亿元,比上年增长5.3%,增速较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其中,牲畜屠宰业、禽类屠宰业、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和肉禽类罐头制造业分别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193亿元、3163亿元、4720亿元和34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1%、3.7%、5.0%和10.4%,除禽类屠宰业增速低于上年外,其他行业增速均有加快。
从经营状况来看,肉类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到下游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利润水平。随着生猪价格的持续增长,以生猪养殖为主业的牧原股份毛利率从2018年的9.83%提升至2019年的18.5%,而三季度报告期内毛利率更是高达33%。同样以肉猪和肉鸡养殖为主业的温氏股份综合毛利率从2018年的16.85%提升至2019年的19.8%,三季度毛利率高达34.2%。
从结构来看,冷冻肉占中国牛羊肉进口结构的96%以上,冷鲜肉只占4%。而依据中国消费习惯,热鲜和冷鲜肉市场仍占主导,国外进口的“冻肉化鲜”与新鲜肉口感差异较大,并不能真正替代国内新鲜牛羊肉。肉类加工行业现状指出,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冲击,低价竞争的价格优势只能在短期内有一定影响,要想在全球市场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和获得持续性发展,国内企业就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注重提升品质。
目前,从全世界来看,肉制品占肉类的消费比例在45%以上。其中,发达国家的肉制品消费比例超70%。从我国情况来看,目前肉制品消费还是鲜肉为主,占83%左右,肉制品的消费量只占到整个肉类的17%。金字火腿此前曾表示,如果肉制品发展要到世界平均水平,其规模将增加1.2万亿以上,以上便是肉类加工行业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