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经济稳中有进,GDP增长速度超过年初预期下,我国水泥行业整合的逐步推进,区域集中度稳步提升,截止2018年水泥需求维持在10亿吨左右规模,同比去年增长3.72%,以下是水泥行业定义及分类分析。
过去十年“供、求双快速扩张周期”已结束,现阶段供求轧差快速收敛受经济持续高增长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驱动。水泥行业分析指出,2000年以来水泥需求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尽管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需求增速降至历史低点,随后受益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迅速触底回升;2011年以来在经济复苏大背景下,需求增速总体呈上涨态势,尤其2014年开始持续上涨,并于2015年首次出现5%正增长。
2016年,我国前十大水泥企业集团熟料产能集中度已从2015年的54%提升至57%。水泥行业定义及分类指出,各区域竞争格局也逐步趋于稳定,目前全国各区域已形成较高区域市占率,2017年各省市前五大水泥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基本已达60%及以上水平。
2017年,我国共有9条熟料生产线投产,共新增熟料产能1333万吨。其中,广东塔牌水泥万吨线投产,为当地带来310万吨熟料新增产能,广西和湖南各有两条熟料生产线投产,分别新增熟料产能294.5万吨和263.5万吨。同时,水泥行业正加快推进落实“去产能”目标的实现。其中作为去产能的一项具体措施,逐步去除低标号水泥的行动也在不断推进。
2018年,我国的水泥需求维持在10亿吨左右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我国累计水泥产量9.97亿吨,同比下降0.6%,降幅较1-12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为增长0.4%。12月份,全国单月水泥产量2亿吨,环比下降7.02%。
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环保督查力度的不断加大下,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出台并执行了包括“错峰生产”、“环保限产”在内的多项限产措施,引致水泥供给端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南部市场在需求表现相对较好背景下,市场供需关系得到持续改善,库存水平大幅低于去年,库容比大都低于2018年同期10%以上,致使价格和盈利高位稳定。
水泥是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水泥行业定义及分类概括,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用水泥制成的砂浆或混凝土,坚固耐久,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基于市场水泥品种繁多,在此我按水泥的用途和性能对此分成三类。)
(1)通用水泥:一般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2007规定的六大类水泥,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2)专用水泥:专门用途的水泥。如:G级油井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
(3)特性水泥: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磷铝酸盐水泥和磷酸盐水泥。
目前,我国的水泥产品主要有通用水泥、专用水泥以及特性水泥。水泥行业的产业链,包括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产品以及应用领域。水泥行业的上游产业主要是石灰石、泥灰岩、黏土、石膏等材料;下游应用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工程、水利、装修等领域,以上便是水泥行业定义及分类分析所有内容了。
我国是水泥大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受益于经济高速增长,水泥产能迅速跃居世界第一,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跃居国际一流。但长期粗放式发展也带来了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顽疾。面临产能严重过剩,供需矛盾更加凸显。以下是2017年我国水泥行业现状及后市展望分析:
水泥行业现状
在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偏低,企业规模偏小,局部区域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竞争,科技含量低,能耗高等因素,导致整个水泥行业的利润水平偏低。且水泥产能在市场上供应远远大于需求,整个水泥的年实际需求用量在23—24亿吨,但供应远远是大于这个数字达35亿吨。各企业间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原材料供给不平衡等方面的原因,使整个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存在明显的差异。企业之间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个别大型水泥企业凭借自身的雄厚资本,产品竞争力强,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将自身产品低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的价格销售,对行业整体利益造成很大的冲击。同时,相对小型的水泥企业也在想尽各种办法求生存。等等多种因素,造成现在的水泥市场出现恶性竞争和价格下降,以致很多企业出现亏损局面。
2016年煤炭供给侧改革显成效,价格摆脱了之前的跌势,呈现快速上涨的格局,如此使得之前受惠于低价煤炭的水泥厂获利受到打压。短期来看,虽然水泥厂多以低价煤炭库存及调涨水泥价格,但随着库存煤炭价格的走高,且水泥价格的调涨幅度低于煤炭价格的涨幅,后期水泥价格若仍然不见起色,高煤炭价格将影响水泥厂甚至整个水泥行业的利润。
水泥价格严重下跌,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不断升级导致的。过去是落后产能相对过剩,现在先进产能也过剩,而且是全面过剩、绝对过剩。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
水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正确途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贯彻落实国办34号文,水泥行业必须从去产量和去产能两方面着手。去产量主要是解决眼前的需求不足、价格过低问题。但去产能才能根本解决行业长治久安的问题,同时也要防止去产量带来的增产能的倾向,维持良性发展。
一是坚决限制新建。当前水泥行业无处无时不过剩,必须坚决遏制任何理由的新建,这次国办发34号文强调到2020年底前严禁备案和新建水泥熟料项目。一定要确保各地区、各企业令行禁止,坚决执行。
二是坚决淘汰32.5标号水泥。32.5号水泥是最低标号的水泥。全世界水泥市场基本上是42.5标号占50%,52.5和62.5标号占50%,而我国却是32.5标号占60%至70%。现在非洲国家应用的最低标号是52.5,我国生产技术装备全球领先,没有理由大量生产32.5标号水泥。
三是坚决执行错峰生产。错峰生产是控制产量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应常态化,扩大错峰面。煤炭行业国家直接限产276天,使得2016年煤炭价格每吨上涨上百元。煤炭价格上涨又使水泥企业成本猛增,如果水泥行业不能有效地进行错峰生产,把新增成本有效地传递出去,会随着煤炭行业的限产价格上涨更加雪上加霜。
四是鼓励大企业联合重组。支持优势企业搭建产能整合平台,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联合重组,整合产权或经营权,优化产能布局,提高生产集中度,并结合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主动压减竞争乏力的过剩产能。中国建材通过联合重组,推动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从2006年的12%提升到现在的58%,但相较于发达国家70%到80%的集中度,仍有差距。
五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牵引下,水泥走出去迈入全方位投资、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时代。现在许多国家缺水泥,我国产能这么多,更应鼓励沿江沿海和口岸地区水泥企业出口。
2016年中国水泥价格主要是受惠于房地产及基建带动使得产业回温,展望2017年,预期房地产调控将再次影响水泥需求,供给侧改革决定未来水泥供需关系,2017年产业恐呈现前高后低。2016年水泥产业复苏,价格上涨一直延续至年底,然而在房地产调控影响下,2017年水泥产业需求很难超过2016年,2017年水泥报价将依赖供给侧改革力道及执行成效,全年产业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供过于求的局面恐难以改变。更多相关水泥行业分析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水泥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2015年年中以来,全国水泥市场的涨价消息不断,尤其近期价格持续微涨,但是总体来看,全国水泥市场价格仍然处于平稳状态,行业仍处于低位运行。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的净利润为133亿元,同比下降61%,但在6月份的净利润39亿元,环比上涨18%,涨幅出现扩大迹象。以下是2015年我国水泥行业政策分析:
近期,国务院单独发文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出到2020年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改善城市地面景观,并要求各城市人民政府在管线普查基础上明确五年项目滚动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
这被市场看做是新一轮大规模基础建设开启的信号,也成为建材行业近期迎来的又一个重大利好,对处于低迷期整个建材行业尤其是水泥板块将起到提振效果。
政策市场回暖
继“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出台,利好建材行业的大规模基础建设规划持续加码,市场预计仅在2015年“一带一路”的推进就足可以拉动四千亿元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同时,随着“京津冀一体化”逐步转向落实阶段,区域内对基础建设的投资也将开启新一轮市场需求。7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7月31日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表示住建部会同财政部开展了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来自政策层面的基础建设计划再次层层推进。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基础建设计划的陆续出台,以及政府积极推动PPP项目示范案例建设,涉及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基础建设都将进入新一轮高潮期,可预见在未来五年内,中国的基础建设投资都将保持万亿元以上的规模,将对建材市场贡献巨量需求。
有研究员分析称,假设全国32个省市区平均地下管廊投资规模都能达到1000亿元,未来3至5年的总投资将在3.2万亿元左右,从具体管廊公里数上测算,假设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平均地下管廊里程都能达到100公里,将带来对应管网需求量3.34万公里。
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市场层面,国家宏观经济换挡中低速,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持续宽松,戴在房地产市场的紧箍咒进一步松动,房地产市场销量回升预期强烈,从5月份开始,百城住宅均价环比由跌转涨,6月份涨幅扩大至0.6%,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回升态势明显,需求量、交易量都明显提升。
分析人士称,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有望延续回暖势头,量价齐升或将再次吸引增量投资,扭转房地产投资规模的低迷行情。受益于持续不断的基础建设政策利好,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回暖,建材行业尤其是水泥板块持续迎来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动力。更多相关行业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水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5月全国水泥经销商均价上涨,月初价格为305.38元/吨,月末价格为308.38元/吨,涨幅为+0.98%。据数据统计,5月份全国PO42.5水泥市场平均价格为354元/吨,同比增长33.58%。以下对水泥价格行情预测分析。
5月份水泥价格小幅上调,主要受到供给端环保、限产、停产等因素影响。首先,环保检查的大规模开展,部分水泥生产厂基本关停,水泥产能产量减小,造成水泥价格上调;其次,大范围的错峰生产政策的贯彻落实,熟料和水泥库存保持相对偏低水平,也为水泥价格的上涨营造了良好条件;再次,“一带一路”峰会的召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所有熟料企业联合停窑10天支持“蓝天行动”,水泥产量的减少,提振了5月份水泥价格;最后,新疆、四川先后取消32.5等级水泥生产,这一政策的实施PO42.5水泥价格形成利好影响。
库存方面,截至5月26日,全国水泥库容比为60.19%。“今年以来水泥行业库容比整体低于60%,远低于2015年的75%和2016年的70%。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广东地区更是维持在50%以下。”陈柏林表示,“一般而言,库容比低于50%,意味着库存很低。”目前,PO42.5水泥价格从2016年的244元/吨低点,涨到354元/吨,累计上涨45%,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中国银河国际认为,未来两个月,水泥需求可能暂时下降,水泥价格随之下降。但在第三季度下旬的建筑旺季期间,水泥价格将反弹。
业内人士认为,临近5月底,部分地区受到降雨等因素的影响,下游需求有所减弱。但水泥价格在各地主导企业的维护下,依然维持高位。总体来看,短期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在企业停窑生产的调控下,预计供需将保持平衡。
5月,中国水泥价格指数月初为109.3点,月末为110.1点,月内最高为110.51点,最低为109.49点,当月环比上涨0.7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54%。
月内,虽然局部地区价格出现上调,但随着淡季即将来临,全国水泥市场行情涨势明显放缓。其中,东北黑吉两省大幅上调水泥价格,江西开启新一轮普涨,湖南也开始止跌会涨,而河南地区水泥价格则出现反复推涨又反复回落的现象。此外,两广以及西南川渝地区行情持续走弱,市场下行压力较大。
成本方面,5月份,国内煤炭市场价格行情总体持续弱势下行。煤炭市场淡季来临,需求疲软,市场成交转淡,而环保检查等因素对煤炭市场的影响逐渐消退,煤炭市场供给逐步增加。以秦皇岛港的大同优混平仓价为例,4月底价格还在686.2元/吨,5月底已经降至583.5元/吨,价格下滑102.7元/吨,跌幅接近15%。
2017-2022年中国散装水泥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表明,6月份水泥价格走势或将延续上涨走势,但受到梅雨季节影响,6月份水泥价格涨幅或将小于5月份水泥价格上涨幅度。受六月夏季农忙和中高考等因素影响,华东市场需求将逐渐进入年中淡季。
本周全国水泥市场价格较上周环比上涨0.2%。最主要的上涨和下跌区域均集中在中南地区,整体来看水泥价格略微上涨。5月底6月初,受端午节假期、农忙、降雨和搅拌站砂石短缺等影响,下游需求稍显疲软,水泥库存环比有所上涨。部分地区为应对淡季价格回落,有意以涨促稳,整体来看各地区价格依然在高位震荡。但进入六月后,随着雨水天气增多,且进入行业淡季,预期下游需求会继续减弱,以涨促稳策略实施情况有待观察,我們预期进入三季度,水泥价格会开始有部分回调。
江苏:经过前期连续上调,江苏水泥价格已处于高位,且近期受外来低价水泥影响,水泥发货量降低。为提升销量,近日该省中北部泰州、盐城、淮安等地水泥成交价格松动。盐城地区海螺、磊达水泥价格走低10-20元/吨,泰州地区大厂返利增加10元/吨,淮安地区主要厂家对部分客户价格下调15元/吨左右。但区域大厂主流出厂挂牌价仍旧偏较高。
浙江:受该省北部地区熟料价格不断上调带动,27日浙西金华、建德、衢州、丽水地区及沿海绍兴、台州等地主要厂家通知上调高标散装水泥价格20元/吨。同时,对金建衢丽、绍兴、台州、温州、闽东等地32.5级散装和全品种袋装水泥价格上调10元/吨。此外,浙北地区水泥价格近期有望跟进上调。据市场反馈来看,六月夏季农忙开始,工地施工受限,需求相对减少,此番调涨落实情况仍有待观察。
安徽:临近六月,渐入年中小淡季,市场需求有所减少。受此影响,25日安徽宿州地区部分厂家P.O42.5散装水泥价格略有松动下滑15元/吨。同时,淮北、亳州等地部分小厂P.C32.5R袋装水泥价格小幅下滑5元/吨左右。总体来看,淡季渐近,皖北地区其他厂家水泥价格跟进下调预期较大。
福建:近期该省沿海地区受环保检查影响,工地施工受限,同时砂石供给紧张导致搅拌站需求下滑明显,出货不理想。福州部分地区水泥成交价格暗中走低10-15元/吨。而厦门地区九月将召开金砖五国会议,五月以来厦门及周边漳州、泉州等地市场需求环比已有明显下滑的表现预计在会议结束前较难恢复。
虽然需求下滑,但目前泉厦漳地区水泥价格暂无下跌情况。此外,龙岩地区主导企业华润库存将近九成,库存压力较大,加之今年以来部分企业低价抢占搅拌站市场情况屡有发生。总体来看,闽南市场价格下行压力较大。
江西:5月中江西多地厂家通知上调各品种水泥价格15-20元/吨,仅赣东北未上调。为提升盈利,21日起,赣东北地区万年青、海螺、南方、青溪峰等主导企业通知跟进上调各品种水泥价格20元/吨。
山东:近期淄博地区企业发货量稳定,开窑初期熟料库存相对紧张,部分厂家水泥价格小幅上调。其中,淄博鲁中、崇正、东华等厂家P.O42.5散装水泥价格小幅上调5元/吨左右。淄博地区中小企业P.O42.5散装主流出厂基本在290-300元/吨,大厂略高10-20元/吨,挂牌相对较高。此外,现淄博地区单位熟料基本自用,除保供托管企业无新增外销订单。总的来看,上周山东地区水泥价格基本大稳小动。
受水泥错峰生产政策的实施,部分地区水泥库存低及取消32.5水泥生产,市场需求回暖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5月份水泥价格呈现上扬态势。6月份水泥价格走势或将延续上涨走势,但受到梅雨季节影响,6月份水泥价格涨幅或将小于5月份水泥价格上涨幅度。
随着淘汰落后产、错峰生产、行业自律措施的实施,全国水泥产量在 2014 年达到 24.8 亿吨的高峰点后,开始逐年下降,2018 年降至 21.77 亿吨。下面进行水泥行业竞争分析。
随着淘汰落后产、错峰生产、行业自律措施的实施,全国水泥产量在 2014 年达到 24.8 亿吨的高峰点后,开始逐年下降,2018 年降至 21.77 亿吨。
加上 2016 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回暖,水泥行业供需结构明显改善,2016 年以来水泥行业整体效益同比得到大幅提升。2018 年,水泥行业利润 1,546 亿元,同比增长 76.3%,创历史新高。
2010以来,水泥供给增速逐年下降,并于2016年达到历史低点至1.1%,低于同期需求增速(约3.1%)。产能快速扩张周期结束,未来呈现相对平稳态势,且在供给侧改革政策及环保严控大环境下有望呈现缓慢收缩局面。
需求增长超过供给增长的供求增速差缺口为去年以来水泥行业复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预计未来行业供求增速波动幅度进一步缩小,供求轧差有望进一步收敛,并维持微幅震荡运行。
目前,我国水泥行业主要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以及西南六大区域。从区域市场来看,水泥消费增长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近年来,六大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华东、中南、华北三大区域的固定资产总投资处于较高水平,未来处于这三个区域的水泥企业下游需求或将有所回暖。
水泥行业分析表示,随着水泥行业整合的逐步推进,区域集中度稳步提升,各区域竞争格局也逐步趋于稳定,目前全国各区域已形成较高区域市占率, 2017 年各省市前五大水泥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基本已达 60% 及以上水平。
根据《2020 年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 提出目标,至 2020 年全国前十大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 70%,水泥产能集中度达到 60%,并力争 10 个省区内前 2 家大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 65%。以上便是水泥行业竞争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 2017年6月底,全国水泥企业共3465家,全国实际熟料产能20.2亿吨,水泥产能38.30亿吨。下面进行水泥行业产业布局分析。
水泥行业分析表示,在国家严控产能的情况下, 新增水泥产能连续十年呈递减趋势。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要求 2020 年底前,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建设项目。
2018 年初,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管理办法》,提出严禁新增产能,确有必要新建的 , 必须实施减量或等量置换,通过优势企业补偿落后企业,帮助小企业退出的方式,加快提高行业集中度,改善行业整体盈利能力。
为压减过剩产能,整治水泥行业环境污染问题,2010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经过多年治理,水泥行业大部分落后产能已基本被淘汰,但需要淘汰的劣势产能仍占全国水泥产能的 20% 左右。
2016 年以来,水泥行业进入并购整合高潮,大企业深化兼并重组,中国建材集团和中材集团合并,金隅集团和冀东集团组建合资公司 ( 终止重组,调整方案为成立合资公司 ) ,华新水泥整合拉法基瑞安水泥资产。大企业间的整合标志着我国水泥行业进入强强联合阶段,水泥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
截至到 2017 年 12 月底,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为 69.6%,全国前 10 家企业水泥熟料市场集中度约为 57%。合并重组后的中国建材以 3.75 亿吨水泥熟料产能、1257 亿水泥销售收入位居老大位置,海螺以 2 亿吨水泥熟料产能和 986 亿自产水泥销售收入位居第二。
随着水泥行业整合的逐步推进,区域集中度稳步提升,各区域竞争格局也逐步趋于稳定,目前全国各区域已形成较高区域市占率, 2017 年各省市前五大水泥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基本已达 60% 及以上水平。
根据《2020 年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 提出目标,至 2020 年全国前十大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 70%,水泥产能集中度达到 60%,并力争 10 个省区内前 2 家大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 65%。以上便是水泥行业产业布局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在供求轧差快速收敛受经济持续高增长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驱动下,我国水泥行业发展迅速,累计产量达到23.38亿吨,其中华北、东北地区需求上升幅度较大,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需求上升幅度较小,以下是水泥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水泥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水泥年产量在23-24亿吨左右。水泥行业分析概括,2017年我国水泥累计产量为23.2亿吨,累计下滑0.2%。到2018年我国水泥累计产量达23.38亿吨,累计增长约1.1%。
2018年,全国在暖季期间范围内的错峰生产趋严进一步压缩熟料产量,考虑到熟料商品的不可长期保存特性(根据《水泥工厂设计规范》规定,熟料储存期5-20天),在四季度华东和中南传统旺季施工期(北方采暖季),由北向南铺开的错峰生产降低熟料企业库存规模,水泥主要消耗区域江苏和错峰主战场河北的库容比先后下降至历史低点30%和20%。
目前, 随着水泥行业整合的逐步推进,区域集中度稳步提升,截至2018年我国前十大水泥企业集团熟料产能集中度已从2017年的54%提升至57%;各区域竞争格局也逐步趋于稳定,目前全国各区域已形成较高区域市占率,预计2019年各省市前五大水泥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基本将60%及以上水平,现从三方面分析水泥行业技术特点:
水泥不仅能够防止或大大减轻混凝土的开裂,并且具有优良的混凝土性能和较高的强度,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补偿收缩的抗裂防渗结构材料。由于省去油毡防水层,大大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材料和人力,故用于各种自防水防渗工程,其技术经济效果较佳。
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出台了包括“错峰生产”、“环保督查”在内的多项限产措施,客观导致了供给的减少,改善了供需关系,库存水平大幅低于去年。行业通过自律行为减少了恶性的价格竞争,水泥市场价格稳定回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市场需求生产成为行业的共识,行业自律、区域市场协调治理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行业对水泥市场价格的控制力在增强。
C12+3峰会决定成立了“水泥行业去产能领导小组”,花费2个多月时间,聚集协会和企业20多人参与研究起草了“去产能”系列文件,包括1个总体计划、5个向政府部门提交的政策建议、2个行动方案、1个办法、1个标准、1个指南。水泥行业技术特点指出,这一系列文件是协会和企业研究管理人员公共辛劳的结果,它凝聚了行业的意见与智慧,对行业的结构改革将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上述三条因素,业内人士预计2019年全年水泥需求与去年基本持平,维持在24亿吨的总规模。四季度价格将会重新站上高点,价格的进一步回升将带动行业效益继续增长,全年水泥行业利润将突破800亿元,向1000亿的目标发起冲击。以上便是水泥行业技术特点分析所有内容了。
近年来,在水泥产量持续高速增长后,产能过剩,供过于求,整个行业进入产能调整阶段, 2018年,中国水泥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为7547.15亿元,同比下降20.69%。下面进行水泥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水泥行业分析表示,近几年来,中国水泥行业进入产能调整阶段,水泥产量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而在行业加速去产能的同时,中国水泥龙头企业竞争优势也在进一步凸显,行业“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水泥行业与经济发展速度基本上同步,在我国城乡、工矿企业、农田水利以及能源、交通、通讯等工程建设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建材产品。
从水泥企业分布来看,华东地区企业数量众多,竞争较为激烈,市场相对成熟、产能淘汰开始较早,区域供给较稳定;但西北地区近年来新增产能大量投产,产能过剩问题逐步显现,市场竞争加剧。
从水泥熟料产能分布来看,我国水泥熟料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西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合计产能占比达到70%。其中,华东地区产能占比最大,达到27%,其大型企业产能占比高,市场集中度较高;其次是中南地区,占比为24.31%。
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避免市场恶性竞争,近几年水泥协会制定了《水泥行业自律和协调公约》、《水泥行业自律诚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17-2020)》,通过区域市场协调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反对低价倾销,维护市场稳定。
而区域企业之间,随着竞争格局逐渐稳定,良性协同关系正逐渐形成。" 不放量竞争,不杀价竞争,不远距离冲击别人的市场 ",区域市场逐步转向良性竞合发展路径。
虽然行业利润短期回转,但长期来看,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没有根本解决,华北、西北区域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主要任务,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等维护市场稳定的策略仍对水泥企业盈利状况起着关键的作用。以上便是水泥行业市场规模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数据显示,截止至2019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水泥产量达到21.3亿吨,同比增长达6.1%。下面进行水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水泥行业分析表示,水泥是三大建筑材料之一,与钢材、木材一样消耗量大且不可替代。水泥及水泥制成品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水泥上下游结构及生产工艺流程。水泥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料开采、中游生产制造和下游应用三个环节。
其中,水泥生产制造又可分为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粉磨三个阶段。将石灰石、黏土及少量校正原料破碎/烘干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磨细即可得到生料;将生料煅烧后即为熟料;再添加适量石膏与熟料共同磨细后,即成水泥。
水泥消费几乎出现在所有20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中,任何一个门类的投资活动,都有水泥的身影。这其中,与水泥消费关系最密切的有六大门类,分别是制造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可统一归入基础设施建设。这六大门类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到了全部门类的80%以上,是水泥用量最多的行业,同时这些也是国民经济的核心行业。这些门类中,尤其是基建、房地产(包括农户建房)、制造业这三个,决定了水泥需求的走向。
2020年,水泥行业需求端有支撑,供给冲击有限,供求轧差有望继续保持需求微幅正缺口的状态,叠加错峰生产常态化以及环保、停产等供给边际调节,预计全年行业价格将保持高位区间震荡运行,“稳”依旧是行业运行的主基调。
若偏“稳”的行业运行趋势延续,预计相关龙头企业高股息的状态有望保持,叠加利率长周期下行以及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引入海外“较便宜”资金的宏观背景,高分红企业的配置价值凸显。此外,水泥板块龙头企业估值仍处低位,龙头溢价尚未完全发掘,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以上便是水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的所以内容了。
2016年在基建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和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带动下,水泥市场呈现出弱势复苏态势,水泥需求保持低速增长,2016年全国水泥产量为24亿吨,同比增长2.5%。水泥行业重点企业有哪些?下文是对最新2017年全国水泥熟料产能企业排名top50数据分析。
2016年全国水泥产能利用率预计不足70%,产能过剩仍然十分严峻,水泥行业去产能的任务非常艰巨。
2016全年新点火水泥熟料产能2558万吨,同比下降46%。已经新增产能连续四年下降。截止2016年水泥熟料设计总产能约为18.3亿吨,较上一年增长1%。
中国水泥协会根据协会产能数据库,并与各省市自治区水泥(建材)协会进行数据核实,现将“2017年全国水泥熟料产能前50家企业排名”向社会公布。
截止2016年底,中国(不含港澳台)前50家大企业集团的水泥熟料设计年产能共计13.68亿吨,占全国熟料总产能的75%。其中,前10家大企业集团的水泥熟料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两大央企整合后的中国建材集团以4亿吨的熟料产能稳居第一,海螺水泥和冀东水泥(含金隅水泥)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水泥石膏制品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显示,随着供给侧改革力度逐渐加大,中国水泥行业必将继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为化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17年全国水泥熟料产能前50家企业排名
排名 | 集团企业名称 | 熟料产能 |
(万吨/年) | ||
1 |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40,215 |
2 |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20,686 |
3 | 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金隅) | 10,432 |
4 | 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 | 6,789 |
5 | 拉法基豪瑞(包括华新、双马) | 6,557 |
6 | 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 5,460 |
7 | 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4,396 |
8 | 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4,067 |
9 | 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 | 3,209 |
10 | 亚洲水泥(中国)控股公司 | 2,062 |
11 | 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981 |
12 | 尧柏特种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 1,907 |
13 | 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 | 1,745 |
14 | 云南昆钢水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1,727 |
15 | 新疆青松建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587 |
16 | 江苏金峰水泥集团公司 | 1,318 |
17 | 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1,225 |
18 | 内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1,147 |
19 | 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 | 1,039 |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1,039 | |
21 | 金圆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973 |
22 | 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961 |
23 | 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961 |
24 | 四川峨胜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930 |
25 | 华盛天涯水泥有限公司 | 915 |
26 | 湖北京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 868 |
27 | 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853 |
28 | 四川星船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781 |
29 | 盘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 760 |
30 | 辽宁大鹰水泥集团公司 | 710 |
31 | 陕西声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657 |
32 | 惠州市光大水泥企业有限公司 | 620 |
33 | 江苏磊达股份有限公司 | 620 |
34 | 河南安阳湖波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 574 |
浙江豪龙水泥有限公司 | 570 | |
36 | 河北曲寨集团有限公司 | 564 |
37 | 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 | 549 |
38 | 河南孟电集团 | 512 |
39 | 安徽珍珠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465 |
福建金牛水泥有限公司 | 465 | |
41 | 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446 |
42 |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 434 |
43 | 内蒙古天皓水泥有限公司 | 419 |
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 | 419 | |
45 | 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公司 | 403 |
46 | 山东沂州集团有限公司 | 388 |
47 | 日本太平洋水泥公司 | 372 |
48 | 福建龙麟集团有限公司 | 357 |
49 | 世纪新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 357 |
50 | 广东油坑建材有限公司 | 341 |
排名规则及说明
1、时间: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实际点火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
2、范围: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地区;
3、按新型干法的窑型和设计规模统计。现实中,大多数日产2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运行中超设计规模10~15%指标已是普遍现象,但鉴于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执行《GB50295-2008水泥工厂设计规范》,全年窑的运转率按310天计算产能;
4、采用集团合并产能数据方式排名,控股或合并报表的全部计入集团产能;
5、委托经营的生产线计入经营企业;
6、统计排名前后的企业之间熟料产能相差1%以内的采取并列排名,并列不分前后;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材料可以替代它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下面进行水泥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水泥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推动国内水泥行业快速发展。
我国是水泥大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受益于经济高速增长,水泥产能迅速跃居世界第一,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跃居国际一流。但长期粗放式发展也带来了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顽疾。面临产能严重过剩,供需矛盾更加凸显。
在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偏低,企业规模偏小,局部区域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竞争,科技含量低,能耗高等因素,导致整个水泥行业的利润水平偏低。
且水泥产能在市场上供应远远大于需求,整个水泥的年实际需求用量在23—24亿吨,但供应远远是大于这个数字达35亿吨。各企业间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原材料供给不平衡等方面的原因,使整个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存在明显的差异。
水泥行业分析表示,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 2017 年 6 月底,全国水泥企业共 3465 家,全国实际熟料产能 20.2 亿吨,水泥产能 38.30 亿吨。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地区和购并中心,全球大水泥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将在深层次改变行业结构,水泥行业面临全球发展中心向中国转移的发展机遇。以上便是水泥行业市场前景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作为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原材料,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是改善人居条件、治理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
水泥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具有防腐蚀、耐高温、抗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交通工程、水利工程、海港工程、国防建设等新兴工业和工程建设等领域。
从全球各国2017年以来的水泥产量来看,中国以 58.2%的占比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家,其次为印度、美国、土耳其、俄罗斯,所占比例分别为7.4%、2.4%、1.8%、和0.8%。
目前中国水泥市场仍被国内本土水泥生产企业所占据,国外跨国水泥企业对中国水泥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而土耳其及美国、俄罗斯由于拥有较为庞大且较为完善的水泥产业,其产值稳定性高。
上周全国水泥熟料库容比较上上周上升0.43%,全国水泥价格震荡偏弱。上周华中、华东地区水泥熟料库容比有所上升,市场需求不佳,库存上升,水泥价格下跌10-30元/吨;华东熟料库存小幅下降,主要因为窑线运转低位,需求逐渐恢复,部分区域水泥价格小幅探涨。
截至3月5日,据百年建筑网所调研水泥熟料企业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情况显示,全国水泥熟料企业开工率44.53%,较上周下降3.28%;熟料线运转率36.54%,较上周下降2.78%;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38.34%,较上周下降2.41%。
上周华中地区熟料产能利用率较上周大幅下降23.73%,主要因为河南地区水泥企业执行错峰生产,窑线运转率大幅下降,产能利用率随之下降;华中地区熟料产能利用率较上周上升4.71%,云南、四川部分企业结束错峰生产,窑线运转率回升,产能利用率随之回升;其他区域变化较小。
预计本周全国水泥熟料库容比窄幅震荡,供应方面,东北、西南区域或将结束错峰生产,熟料产能有所释放,需求方面,正月十五以后,水泥需求逐步启动,部分停窑地区熟料库存持续消耗,预计下周熟料库容比窄幅震荡,主要看下周水泥厂开窑及需求恢复情况。
分区域看,西南企业结束错峰生产,水泥产能释放,涨价支撑力度减弱,行情震荡运行;华东、华南、华中地区水泥需求恢复缓慢,价格稳中偏弱;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部分水泥企业陆续开工,供应逐步启动,但需求滞后,行情稳中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