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淘汰落後產、錯峰生產、行業自律措施的實施,全國水泥產量在 2014 年達到 24.8 億噸的高峰點後,開始逐年下降,2018 年降至 21.77 億噸。下面進行水泥行業競爭分析。
隨著淘汰落後產、錯峰生產、行業自律措施的實施,全國水泥產量在 2014 年達到 24.8 億噸的高峰點後,開始逐年下降,2018 年降至 21.77 億噸。
加上 2016 年以來房地產投資增速的回暖,水泥行業供需結構明顯改善,2016 年以來水泥行業整體效益同比得到大幅提升。2018 年,水泥行業利潤 1,546 億元,同比增長 76.3%,創歷史新高。
2010以來,水泥供給增速逐年下降,並於2016年達到歷史低點至1.1%,低於同期需求增速(約3.1%)。產能快速擴張周期結束,未來呈現相對平穩態勢,且在供給側改革政策及環保嚴控大環境下有望呈現緩慢收縮局面。
需求增長超過供給增長的供求增速差缺口為去年以來水泥行業復甦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預計未來行業供求增速波動幅度進一步縮小,供求軋差有望進一步收斂,並維持微幅震盪運行。
目前,我國水泥行業主要劃分為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以及西南六大區域。從區域市場來看,水泥消費增長呈現「南高北低」的特點。近年來,六大區域的固定資產投資均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增長,其中華東、中南、華北三大區域的固定資產總投資處於較高水平,未來處於這三個區域的水泥企業下游需求或將有所回暖。
水泥行業分析表示,隨著水泥行業整合的逐步推進,區域集中度穩步提升,各區域競爭格局也逐步趨於穩定,目前全國各區域已形成較高區域市占率, 2017 年各省市前五大水泥企業熟料產能集中度基本已達 60% 及以上水平。
根據《2020 年水泥行業去產能行動計劃》 提出目標,至 2020 年全國前十大熟料產能集中度達到 70%,水泥產能集中度達到 60%,並力爭 10 個省區內前 2 家大企業熟料產能集中度達到 65%。以上便是水泥行業競爭分析的所有內容了。